可時間長了就不接地氣了,就跟絕大多數的網民絕緣了。在小眾範圍內,穀歌的產品獨霸天下,無人能及,可就是用戶規模太小,怎麼也發展不起來。
kno就是一款典型的逼格太高、想法太多的產品。
拉裡·佩奇出任ceo之後,已經陸陸續續關停了十幾款產品了,其實都是很優秀很有創造力的產品。
可就是發展不起來。
孔乙己不脫掉長衫,就很難融入到普通群眾之中。
在印度人桑達爾·皮查伊出任穀歌的大老板之前,穀歌就一直還是在行業裡飄著的,高高在上,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周不器對此也跟陸器等人展開過討論。
得出的想法比較一致。
穀歌現在的產品線,是服務於技術線,而不是運營線。說白了,就是穀歌過於重視技術研發了,把技術人才看得過重了。
這種企業文化,可以讓穀歌對技術天才有著淩駕於所有it同行的超級競爭力。隻要穀歌給出了技術線offer,彆的公司就彆想搶人了。
這是穀歌的優勢。
可是在此消彼長之間,就注定讓產品線的話語權太低,運營人才都不願意往這邊來。
像kno、jaiku這種產品,隨便幾個大學生都能做出來,哪需要什麼頂尖技術?做這種產品,核心是運營。
技術好不好,作用微乎其微,主要是看誰的運營團隊強大。可穀歌把產品脫穎而出的希望都放在了產品設計和技術創新上,方向完全走錯了。
包括穀歌+也是。
上次拉裡·佩奇還跟周不器顯擺呢,說是他們正在利用人工智能研究一款“人臉識彆”的算法,隻要通過了隱私審查,就可以應用在穀歌+上了。
周不器就驚呆了。
穀歌+就是一款社交產品啊,搞這麼花裡胡哨乾什麼?技術是很強大,有個屁用啊?隻能是副作用。
好好運營,把產品定位和市場營銷做好,以穀歌這麼強勢的流量優勢,還怕做不起來一款社交產品?每天就好高騖遠想那些有的沒的,簡直是暴殄天物。
類似的情況,百度也差不多,一度控製了國內的互聯網流量,把國內所有的互聯網天才都招去了,結果做什麼都不成。
相比之下,企鵝公司就優秀太多了,沒有百度那麼多行業天才,但勝在穩健,不搞那些花裡胡哨的事,就老老實實地把“模仿”這一件事做好。然後,借用自家的流量優勢去推產品,就一路平推了。
全世界有流量優勢的公司太多了,真正能把流量玩得爐火純青的也就是企鵝……以及周不器治下的紫微星了。
紫微星在技術天才的爭奪上,比不過穀歌,那就好好的爭一爭運營領域的能人了,反而是因禍得福。
&n兩款產品能夠風靡全球,技術人才的功勞幾乎為零,產品人才的功勞占40,運營人才的功勞是60。
在產品和運營層麵,國內的互聯網公司比矽穀強多了。
上了飛機,周不器把關南晴叫過來,安慰道:“本來以為能抽空去一趟洛杉磯呢,去看看道奇隊的情況。沒辦法,實在抽不出空。下次吧,下去把洛杉磯、紐約都逛一遍。”
關南晴抿嘴笑道:“沒關係呢,我已經很開心了,這幾天在矽穀這邊,也走了十幾個城市。”
“這算什麼城市?”周不器搖搖頭,“美國的城市概念跟國內不太一樣,隨便一個小地方,都可能叫城市,是大城市下麵的附屬城市的附屬城市的附屬城市。不過沒關係,不是說好了嘛,等國慶長假了,帶你們都去出國度假。”
關南晴很期待地說:“去普吉島。”
周不器想了一下,“看看吧,是去愛琴海還是去夏威夷。”
關南晴美眸盈盈,就越發期待了。
眼看著時間不早了,周不器打算去臥室休息了,正盤算著要不要領著寧露和關南晴一起回房間……
這時,寧露把電話遞了過來。
是甄妤師姐打來的。
討論的剛好就是洛杉磯道奇隊。
說是“魔術師”約翰遜已經聯係上了好幾個投資人,還找到了一個棒球行業的資深經理人合夥,對道奇隊誌在必得。
周不器有些不爽,“這麼快?”
甄妤很無奈地說:“他從去年就開始運作這件事了。”
周不器道:“那咱們抓緊時間。”
甄妤輕聲道:“關鍵是約翰遜那邊勢頭很猛,光是中間人就找了七八個了。”
周不器對此並不在意。
一個打籃球的,能有幾個錢?能認識幾個人?能有多大的公信力?還能跟自己去競爭球隊了?這不是開玩笑嗎?傳出去了,都丟不起這個人。
周不器吩咐道:“師姐,你去查查,那家夥找的投資機構是哪幾家。”
甄妤微微一怔,“乾啥?”
周不器淡淡地道:“讓他們把錢借給我,我去買洛杉磯道奇!”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