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不新了,那還叫新聞嗎?
那還有價值嗎?
放在周不器、張一明、郭鵬飛、梁儒波這一個國內的團隊裡,那就是再正常不過的成本核算上的考量了。
賀陽雖然不做產品,可在紫微星當了這麼多年高管,也是耳濡目染久了,緩緩地說:“美國跟國內還不太一樣,國內的大型媒體公司和新聞平台都是國企,這些人的水平都不怎麼樣,挖掘不出新聞的真實價值。今日頭條或者彆的那些網站上,到處都是他們的新聞,都是免費的。美國就不太一樣了,這些公司都有自負盈虧,都要尋找盈利模式,他們就會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新聞的價值。”
張一明笑著說:“對,既有版權,又很貴。雅虎如果想轉型為新聞平台、內容平台,那麼就一定要尋找到低價獲取優質內容的方式。”
頓了一下,他接著說:“美國有很多整合類的內容平台,我當初做今日頭條,其實也是來自美國同行的靈感。不過,他們做得太差了。不僅僅是美國大型傳媒公司和新聞平台都有自己的訂閱式軟件,整合類軟件在版權問題上很難和每一家公司都達成一致。也因為他們的產品模式不夠新穎,到了今天還是那種‘人找信息’的模式。”
周不器點了點頭,“科技的進步,就在於讓人類越來越懶。這是第一驅動力。手機app的開發,尤其要針對這一驅動力,使用越簡單,越是傻瓜式,就越會受歡迎。基於ai的推薦算法,讓信息去找人,就是滿足人類越來越懶的大邏輯。”
這當然不全對。
懶是人性。
可總有些人想要突破人性,不願意懶散地活一輩子,每天會早起跑步,會勤快地讓自己忙碌起來,生命在於運動。
可對大多數人來說,懶才是主題。
過去的雅虎,還是延續著九十年代的產品定位,麵向的都是那群精英層的用戶……這就出問題了,哪怕雅虎做得再好,這也注定會越來越小眾。跟產品的好壞無關,跟產品的定位有關。
所謂的轉型,最重要的就是產品定位的轉型。
要從小眾向大眾轉型。
精英可以不懶,但懶才是更大眾的屬性。
這其實不是一個很容易做的決定。
很多人做企業,往往都有著一些很崇高的理想,覺得應該做點更高逼格的事……就拉不下臉去做一些事情。
這也是很多美國互聯網巨頭做出來的產品後來會被國內的app打得滿地找牙的原因之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tiktok。
要說這玩意有多高的技術含量,根本不至於。
最關鍵就是你願不願意拉下臉去專門針對那些大眾用戶,去通過信息繭房來控製那些烏合之眾。
互聯網本來是信息傳播,打破信息屏障,讓所有人都都有機會奮發向上。
可是想奮發向上就得努力,這又跟懶的人性違背了。
怎麼辦?可以通過互聯網,把笨蛋和笨蛋們聯係在一起,把他們困在一個繭房裡,讓笨蛋們在一起儘情地狂歡,讓他們覺得找到了烏托邦,覺得我就是這個世界裡的國王。
他們就可以很懶的不用思考了。
這流量就上來了。
這樣的手段多少有點坑人,卻符合人性。你不好意思做,那你就退出,那伱就隻能在小圈子裡做小眾產品。
烏合之眾才不在乎誰是真正為他們好的呢,他們隻在乎短時間的簡單快樂,至於這簡單的快樂是不是精神毒藥,hocare?
有的人想讓你思考,有的人不想讓你思考。
出於懶的人性,大眾更喜歡的是那些不讓他們思考的人、組織、機構和產品。
這就是周不器尋找的雅虎接下來的轉型之道。
張一明道:“除了成本方麵,在收入方麵也有較大的差距。本質上所有互聯網的賺錢模式都可以歸結於賣貨模式,新聞的賣貨屬性不太強……”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