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各個屋裡的人都睡著了,白夏這才拆開了放在書桌上的信封。
入目是司馬宸那清雋的字跡,這是他離開第五天後來的第一封信。
信上說,越往北上,天氣變得越冷,河麵都結了一層薄薄的冰。
他預估不久後南方也會變冷,叮囑白夏一定要多穿衣服注意保暖,還送回來了一箱的皮子,
“讓繡娘做成鬥篷,晨起練武的時候一定要披上。”
將他的信反複看了兩遍,確定沒有什麼遺漏後放置一邊,拿起了另外一封信。
是白錦澤寫的,上麵隻簡單寫了幾句,然後問白夏,稻穗都黃了,是不是該收割了。
白夏決定明日就回山下手稻穀去。
其實還差幾天,但是想起司馬宸說的冷空氣可能會下來,得趁著這一段時間趕緊將稻穀收回。
不然冷空氣來了,到時候她的水稻要玩完,辛苦了這麼久的成果說不定會打了水漂。
過了兩日,白夏又帶著兩輛馬車回了行山村。
錢韻沒有見過收割,非得來見證一下不可,白夏無法,隻得帶著人來了。
此季節福田縣早晚清涼,中午的陽光燦爛,溫度和濕度都正正好,最是適合做事情的天氣。
白老頭請了村裡人開始收稻穀,小山穀那邊都是雇傭的村裡人,而白夏的那一畝試驗地則是白家下人收。
白家下人現在不少,白夏隻站在旁邊看著就行。
“王伯,將那邊上的那幾從長得好的先割下來,和其他分開放。”
“好嘞,彆說,這邊上這幾從長得竟然比其他的好,粒大飽滿。”
白夏心裡有一個模糊的猜想,也不知道對不對,先把稻穀收了,明年春再試一試。
白家晚稻收割熱熱鬨鬨地進行,因為雇來收稻的人多,十天就收完了。
最後統計出來的結果,平均每畝產糧一石。
也就是說,早晚稻加起來,也就每畝兩石二百四十斤。
這和單季稻產量差不多,但是比今年白家的單季稻少太多了,並且人力物力投入過大。
與單季稻相比,雙季稻遠遠不如單季稻帶來的收益大。
白夏並不氣餒,本來也沒想一次性成功。
改良產量這種事一次成功最好,不能一次成功還可以繼續試驗。
白夏心態良好,白家人的心態也很平穩,但是外麵的人心態就不那麼好了。
看笑話的人家還在真有。
“嗬嗬,那鄉君哦,捯飭什麼雙季稻,結果呢,和單季稻一樣的。”
“就是閒的了,想一出是一出,她說種的出來就種的出來?”
“可不是嘛,真當自己是穀神哦,說種出來就種出來了,真是可笑人。”
幾個老婆子坐在大榕樹下閒話,一臉的幸災樂禍。
說完還問邊上坐著的媳婦婆子,“你們說是不是?”
人也不搭理她們,端上自己手裡的繡棚就回家去了,“彆人家的事情,可不是你們能說嘴的。”
風言風語傳了一個上午就傳到了白家人的耳朵裡。
方婆子兩手叉腰站在張婆子家門口,“老虔婆,你給我出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