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凡聽令!”
女帝的第二道軍令,竟然是下給那位號稱謀奪秦國的皇太子江凡,這委實讓人無法想象。
江凡上前一步,以一字並肩王見禮。
“臣在!”
女帝環顧四方:“江凡者,本為太子神秀,其心憂天下,見四國伐秦,心生不忍,故應朕之邀赴秦,助朕富國強兵,功莫大焉。今,正告四方,外界傳聞皆賊人構陷,子虛烏有,我大秦軍民勿信傳言。朕昔引太子入秦,今迎明皇入漁州,是為代天巡狩,平定戰亂。
今行江凡之名,封天策上師,朕之以下,節製萬軍!”
好家夥,這就是說除了女帝他最大,連大帥高起也要受其節製啊,這是何等信任!
此一道諭令下來,軍中一切質疑都煙消雲散,而事實上,女帝這一番,不過是為了將來傳出去的時候,穩定大秦民心而已,在場之人從看到江凡那一刻,就已經明白另有內情。
“江凡,領旨!”
自此,暗之軍師走入堂皇,明告天下。
女帝氣沉丹田,拔劍指向前方。
“三軍聽令!擂鼓,開拔!”
刹那間,十二金甲揮動大錘,鼓聲震天動地,號角蒼茫激蕩,十裡可問。
伴隨著大秦萬勝的吼聲,秦軍出征!
雖然以討伐大夏為名,但後來世人都知道,這就是大秦橫掃八荒六合的開始。
這一天,是六月十六,史稱天啟之日。
——
這次秦國並未傾巢出動,預備的八十萬大軍,隻出動了四十萬。這雖然沒有改變最初的計劃,但因為要快速拿下夏南十六州,還是多調動了十萬兵力。
不過,四十萬兵力相對如今的大秦來說,絕對談不上傾國出戰,依然能讓世人以為,秦國的目標隻在夏國,暫時還能對各路諸侯起到一定麻痹作用。
問題是,為了速戰,配備了足夠的驪山武備,這也將是驪山裝備大規模登上戰爭舞台的開始。
四十萬大軍中,高起率領二十萬雄武軍自大秦四塞之南武關出邊境,經過漁州南下,兵鋒直指夏南。
蒙田率領十萬烈風軍在北線策應,王翦則率領十萬赤陽軍自南線策應。
大軍一路急行,目標直指夏國邊境重要關隘,臨淮關。
這期間消息傳的更快,西秦出兵,震動天下。
第一個大亂的就是夏國。
夏王麵色如土,手握戰報渾身篩糠:“天大禍事啊……”
本來夏國就麵臨滇、楚、辰、晉四國,突然加上個大秦,完全沒可能扛得住。
就算有魏國和泰嶽這個盟友也不行,因為說到底,魏國要的是好處,而並非真的夠鐵。泰嶽雖然可以援助,但現如今被辰國拖住,就算能調出兵馬來,也因為距離遙遠,需要很長時間。另外還有個未知數,泰嶽願不願意直接與秦國開戰,秦之強,泰嶽畢竟十分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