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李飛和郭宇也趕到了林一凡的身邊,他們一起瞄準那個日軍特務,同時開火,子彈將躲在幾個木箱子之後的特務打得連連後退。林一凡乘機衝了過去,他手中的槍已經換成一把衝鋒槍了,槍口不停地掃射,被特務藏身的掩體打得分崩離析,逃無可逃。
孫英傑也得以脫困,他眼神複雜地看向林一凡,林一凡隻目光帶過他一下,緊接著就投向了下一個敵人。
解決完工坊內部的日本特務之後,林一凡領著特戰隊員們迅速穿越工坊建築,進入了一片破敗的院子,在那裡還躲藏著好幾個日本特務,他們的子彈從各個角落射出,發起了魚死網破般的猛烈反擊。
對此,林一凡並不打算浪費時間和他們火並,直接命令手下紛紛往院子裡各個可能藏著日本特務的角落和掩體處扔手雷,手雷院中各處轟然炸開,爆炸聲震耳欲聾,院子裡火光四起,硝煙彌漫。
林一凡又果斷地命令特戰隊員們分散開來,尋找掩護,在這些日本特務或是被炸死炸傷,或是被爆炸波及到忍無可忍地從掩體中逃出時,他們就會被鋪天蓋地的密集火力網當頭蓋進去,子彈輕而易舉地撕裂他們的身體,把他們打成血肉橫飛的破爛肉塊。
隨著最後一名日本特務的倒下,戰鬥逐漸平息,林一凡立刻下令眾人打掃戰場,以確保沒有遺漏的敵人
天還沒亮,“蒼龍特戰隊”就徹底肅清了這個特務基地,林一凡自己一個人就解決了其中的十一個敵人,如此優秀的戰績直接讓眾人心服口服,敬佩不已。
其實,在這一個多月的訓練之後,孫英傑散播的那些,關於他的那些謠言,早就不攻自破了,有幾個人甚至還主動去找林一凡道歉了,而林一凡自然不會跟他們計較這些有的沒的。
戰鬥結束之後,那個軍統的女處長在聽完手下耳目的詳細彙報之後,專程帶著戴局長的嘉獎來訓練基地見林一凡,對他又是一番讚不絕口的誇獎,此時的張處長早已沒了一開始的高傲和冷豔了,對待林一凡的態度完全是如沐春風了。
至於孫英傑,雖然沒有人當麵戳破他的謊言,但明眼人都已經不動聲色地和他保持距離了,而這一次他再次被林一凡所救,不知道心中又是作何感想!
.
又經過了兩個月的緊急訓練,“蒼龍特戰隊”終於完成了第一期集訓,然後便接到了最高指揮的命令,和留在第五戰區的“利刃特戰隊”一起前往長沙執行任務。
如今,因為林一凡存在的緣故,日軍企圖發動“長沙會戰”的行動得到了國民政府的更大重視,國民政府自然也提前有了準備。
而等到兩支特戰隊都到了長沙之後,在林一凡的指示下,徐小五,劉長風等人開始派出手下和“蒼龍特戰隊”互換,雙方開始了老帶新的戰前訓練,隻等著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和副官薛嶽下達作戰部署。
且說,陳誠雖然是第九戰區的司令長官,但此次“長沙會戰”的真正指揮,其實是薛嶽。
1986年12月27日,薛嶽出生於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當時正是“中日甲午戰”結束不久,全國民意沸騰,他的父親因仰慕嶽飛,取名薛仰嶽,後來自己改名為薛嶽,以示不僅仰慕嶽飛更將身體力行。
1916年,薛嶽考入保定軍校第六期。畢業後至廣東,任孫先生大總統警衛團第一營營長。北伐時任第一師師長,後任第四軍師長。1933年任第五軍軍長,1937年又任滇黔綏靖公署主任兼貴州省政府主shi。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任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第一戰區前敵總指揮、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參加淞滬抗戰、蘭封會戰、南潯作戰。這一年,他開始兼任湖南省政府主shi。
薛嶽在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期間,還進行了一係列湘政建設,他臨危受命就任湖南省主shi。上任後,根據湖南的實際情況和抗戰需要,提出了“安、便、足”的施政方針。並依此實施所謂“六政”建設。
薛嶽把提高國民的健康水平作為湘政建設的第一要政,稱之為“生民之政”。他除了增加經費改善醫院醫療設備外,還各撥款四百萬元,新建了省立第三、六、七、八醫院。後來,又籌建了省立第九、十醫院。與此同時,嚴令禁止鴉片和限製娼妓活動。
在施政中,薛嶽重視發展農業、林業、興建水利,以及交通運輸和工礦企業,稱之為“養民之政”。他鼓勵湖濱農民開墾湖田,擴大耕作麵積。準許基層乾部和文職人員,租種田地,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要求各地做到“一縣一農林場,一分鎮一農林場,一保一農林場”。
國民教育,即所謂“教民之政”,也是薛嶽湘政建設中的一個重點。他一方麵發展中小學的文化教育,提高民智,一方麵發展中等師範和職業教育,以適應工農業生產和中小學教育的需要。
同時,他還反對學校商品化,“嚴整學風,改善教法,如有違背現代教育方法,以學校為商品化者,均應報府嚴辦”。
薛嶽還重視強化警察組織,肅清漢奸土匪,安定後方,稱之為“衛民之政”。他要求對那些被敵偽收買,“操縱市場,高抬物價,積極破壞社會經濟,進而怨惡戰爭發生反戰行動”者,進行“切實防範”。
凡“參加偽組織,替敵人帶路、作偵探、作便衣隊、修築公路、運輸糧彈傷兵者一經捕獲,訊明確實,準予就地槍決,以正國法”。為了喚起民眾力行抗戰,薛嶽推行所謂“管民之政”,整頓和健全政治組織和社會組織。
薛嶽實施的第六政就是所謂“用民之政”。他很重視糧政建設,指令有關部門合理地規定米穀價格,防止奸商高價圖利,以圖“穀主糧商,食米之人,皆得共生共存,而不背民生主旨。
當然,薛嶽最讓人稱奇的,是他的軍事經曆。而一年前的“萬家嶺戰鬥”,則是他在抗日戰場上取得一場大勝。
1938年6月,薛嶽調任武漢衛戍區第一兵團總司令,指揮四、八、六十四、六十六、七十四等軍及獨立師,負責在鄱陽湖西岸及南潯線禦敵之任務。
薛嶽奉命接替張發奎全權指揮南潯線戰事,通過分析敵情並作出合適的部署,成功阻止了日軍沿鐵路發動攻勢,並在金官橋線築起防線。最終,占領了眠山一黃老門一廬山東麓一線。
隨後,薛嶽認為烏石門線陣地不夠鞏固,所以決定退守德安以北,布成了反八字陣。此外,他還抽調了南潯線上前後方所有能調動的兵力,協同瑞武公路原有部隊,前後夾擊小坳之敵,並策應修水北岸之作戰。
最終,中國軍隊成功重創了日軍二十七師團。隨後,薛嶽撇開瑞武公路的部隊進攻日軍,成功地阻止了日軍的進攻。此外,薛嶽在瑞武、南潯、德星線進行部署,將兵力儘量集中於萬家嶺一帶,以切斷日軍的補給線。
十月,薛嶽率軍對日軍一零六師團進行總攻,占領了萬家嶺等地,使一零六師團陷入困境。隨後,岡村寧次率軍營救一零六師團,薛嶽最終未能將敵軍殘部全部殲滅。
但萬家嶺戰役中,薛嶽所部共斃傷日軍第一零六師團八乾多人,占該師團總人數一半以上。擊斃的敵軍軍官包括第一一三聯隊長田中聖道大佐和工兵第一零六聯隊長茶村秀男中佐,大隊長三人;重傷第一四五聯隊長市川洋造中佐,大隊長二人,聯隊副官一人,中隊長和小隊長死傷過半。
而在原本曆史上,三次長沙會戰,薛嶽所指揮的部隊共殲滅日軍近十二萬人。雖然中國軍隊在之後的一九四四年的長衡會戰中失利,長沙和衡陽相繼失守,但仍給日軍造成了近七萬人的傷亡。
很快,來到長沙的林一凡就收到了命令,前往第九戰區司令部參加大戰的“軍事會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