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拓深深看了一眼王一,隨後低聲道:“那天王大俠走後,寺裡來了幾個官方人員,他們誣陷說是師父殺死了教主,當場把他帶去了警察局協助調查。”
“現在雖然放出來了,但是被監視居住,在沒有調查出真相之前,師父不允許離開寺裡。”
王一心頭一跳,恍然間想起當日在烤肉店裡黃衣喇嘛說的話。
原來他們說的略施小計,就是用官方的手段!
王一心裡泛起些許感動,索南之死和他脫不開乾係,但直到今天都沒有警察來找自己,可見是紮昆將整件事一力承擔了。
不然的話,牽扯到一教之主,除非不參與默朗欽莫,不然自己或多或少會有些麻煩,那這樣豈非正中對手下懷?
他心思一轉,已打定主意,等到默朗欽莫以後,就要滿正去給紮昆平反昭雪。
他低頭瞧了一眼失落的小喇嘛,拍拍肩膀道,安慰道:“紮昆大師佛法高深,必定是彆人害怕他在默朗欽莫大發神威,所以暗中使了絆子。我估計默朗欽莫一過,對方就不會盯得這麼緊了,到時候我想想辦法,令他脫身不難,所以不用擔心!”
“真的嗎?”納拓眼前一亮,聲音也揚起了一點。
王一盯著他,重重點頭。納拓喜形於色,又對著王一鞠了一躬,道:“王大俠,那我先去跟師叔報告這個好消息。”
王一點點頭,沒說話,隻是揮揮手,看著對方消失在了人堆裡。
他轉頭,再次看向會台之上,想要尋找那幾個黃衣喇嘛的蹤跡。
畢竟之前來的都是弟子嘍囉,這時候隨著主持人的介紹,一眾宗教高層才開始登場。
首先便是古瑪陀寺。寶日格扶著坦巴桑布走上會台。他們就區區兩個人,和彆人的人多勢眾比起來,顯得頗為可憐。
再來就是金頂寺,大約有六十多人,為首的是一個叫嘉泰的中年胖喇嘛。隻不過相較於坦巴桑布的不喜不悲,他的表情就十分難看了。
王一心中清楚,往日明空藏在時,他們必定都是壓軸登場,如今虎落平陽被犬欺,居然隻排在古瑪陀之後,可見各界打壓他們的心思已經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王一用氣機掃了一遍金頂寺眾人,並沒有發現馬榮的身影。
他心中一沉,暗想此人估計正藏在某個嘎啦裡,琢磨著陰謀詭計。敵暗我明,確實不好對付。
金頂寺之後,就是白、花、黑、黃、紅,五教依次登場。到了這幾教排場便有些大了,領頭的都是一些王一不認識的老喇嘛,可見都是各派之內精通經典,佛學修為極深的長老一類人物。
今天畢竟是辯經,不是比武。除了心慧,更要口佳,不然佛法再深,表達不出來,到最後還是贏不了。所以每一派都會選出一些心思靈巧的弟子,從小培養,成為真正的辯才。
譬如一些年輕喇嘛可以經過辯經,由“日瓊”升為“日慶”,獲得“日慶”學位,再經過數年的學經,將可參加“格西”考試。隻有獲得“日慶”學位的僧人才有資格參加藏傳佛教最高學位“格西拉然巴”。
似默朗欽莫這等大會,足可稱得上辯經界的諾貝爾。所以每個人都是一幅雄心勃勃的模樣,因為今日便是他們大放異彩,一戰成名之時。
王一目光掃到黃教眾人之時,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起來,因為他們的穿著居然和當日在烤肉店那群喇嘛竟是一模一樣。
他心中一動,難道真是黃教出手?
要說動機也有,紮昆大師佛法精深,是辯經的大熱人選。把他弄走,便多了幾分勝算,隻要贏下這一場,就已經相當於半隻腳踏進了世尊寶座。
王一想了想又搖搖頭,可為什麼不對摩古談動手呢?相比起紮昆,摩古談才是他們最大的阻礙吧。
到時候就算他們贏了經試,力試拿不下,最後還不是要仰官方的鼻息?
以官方對黃教的態度來看,即便贏了經試也無一絲勝算。
所以先贏經試,再贏力試,才算穩妥。
王一心中一驚,難道他們對力試也有了成算?
王一忍下心中疑惑,再次定睛瞧去,仔細觀察一遍後,發現卻無一人跟烤肉店裡的人長得相像。
疑雲泛起,王一不由暗暗提醒自己,不要輕舉妄動,免得中了彆人禍水東引的奸計。
就在他胡思亂想之時,一聲宏大的鐘聲響起,辯經正式開始!
辯經,藏語音譯為“村尼作巴”,是藏傳佛教中的一種辯論,不光是在默朗欽莫。就是平時修行,也常見於藏傳寺廟的樹蔭處。
藏傳辯經方式主要分為兩大種,對辯和立宗辯。對辯是兩人先後辯論,一人提問一人回答不許反問,如此一段時間後再反向進行。立宗辯則是一人自立一說,而眾人可對其提出異議,回複則隻能有是、否和不定三種答案。
今日的辯經形式便是諸派對辯,辯到對方無話可說為止。
因為提前分組,同時有四組進行,分立會台四方,兩兩相對發問。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黑幕,坦巴桑布竟然和紅教分到一組。
那紅教僧人見到坦巴桑布時,眼中閃過一絲不屑,但還是依照規矩,敬了一禮。坦巴桑布麵色不變,當即回了一禮。
就在坦巴桑布頭抬起來的當口。那紅教僧人猛地擊掌發問,狀若佛門獅吼,全場都能聽見。
“底!”
他大喝一聲,將右手向後高高揚起,和左手相拍發出清脆的響聲,然後將右手向下伸向對方後拉起。
這一聲“底”乃是發問前必稱之語,相當於開啟智慧,因為在佛教中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征,而文殊菩薩的心咒是“嗡阿熱巴雜拉底”,“底”音就是啟請心中的文殊菩薩,開啟無邊智慧。
紅衣喇嘛高揚的右手,象征著文殊智慧就在身後。
二手相擊,有三層正意,一為一個巴掌拍不響,世間一切都是眾緣合和的產物;二為掌聲代表無常,一切都稍縱即逝;三為清脆的響聲擊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趨走你的惡念。
“世間萬物發於天地,那是天大還是地大?”
紅教喇嘛揮舞佛珠,身形旋動,發聲猛喝。
“天地共大!”
坦巴桑布重重拍掌,聲音毫無波動。
他以不變應萬變,任爾狂風驟雨,雷霆霹靂,依舊氣定神閒,山崩於前色不變。
佛門辯經倒是第一次見,王一瞧得稀奇,隻覺一動一靜,一明一虛,顯出藏地佛門無窮的玄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