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都是吸血蟲!社會經濟基礎???
寇仲和徐子陵這下子是完全懵了。
之前的財富分配不均,他們雖然不懂這和天下大亂有什麼關係,但好歹還能理解這六個字的意思。
可······社會經濟基礎?
他們真的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啊!
“社會經濟基礎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科,以你們的知識水平,說多了你們估計也理解不了,我用一些簡單的比喻和你們講一下吧。”
許易頓了頓,等兩人回過神來後,才繼續說道。
“據我所知,現如今,天下的人口數量大約在四千萬左右,因為這些年的戰亂影響,數量可能有所下降,但差距應該還沒有很大。”
ps:我查了資料,再根據書友的信息改了下,隋朝時期人口為九百萬戶,唐初時為三百萬戶,以每戶平均四到五人算,人數大概在四千萬左右。可能會有瞞報等情況,但數量上應該不會有太大出入。
而現在雖然天下亂象已起,但仍然還隻是小範圍的動亂,各大世家門閥都還沒有真正下場,按照原本還要打十幾年才能決出勝負來算,現在的人口數量應該還有四千萬人。)“四千萬人口,去掉老人和沒有勞動能力的小孩,剩下的人口數量大約在三千萬到三千五百萬之間。”
ps:古代的平均壽命普遍較低,因為醫療、食物等原因,平均壽命隻有十幾歲到三十歲,這說明了這個時代的老人占比極少,百分之七八十的青壯年勞動力數據看似離譜,但實際卻是合理的。)“我們來取最大數值,就算它三千五百萬人口吧!”
“也就是說,我們現如今的天下,能參與勞作的人口有三千五百萬人左右,這點你們能夠理解吧?”
許易將目光看向了寇仲和徐子陵,兩人都是點了點頭。
雖然許易說得這些知識都比較‘新穎’,和他們從讀書人聽到的那些知識好像不太一樣,但卻非常淺顯易懂。
以最直接的數據,告訴了他們如今天下的人口數量。
“原來現在我們整個天下竟然有四千萬人,真是難以想象,這得是多少人啊?”
寇仲感歎著說道。
揚州城也算是天下有數的大城了,但整個城市的人口數量也不過數十萬而已。
四千萬人?
那得上百個揚州城才能裝得下!許易繼續說道。
“我們現在知道了全天下有三千五百萬人,也就相當於三千五百萬勞動力,那我們就深入了解一下勞動力的概念。”
“我們打個比方,一個正常的勞動力,每天可以通過艱苦勞作,創造一百文的勞動價值。”
“那麼一年下來,三百六十五天······我們去掉各種休沐、假期等等,就算它三百天吧!”
“三百天時間,一天一百文,三百天就是三萬文,也就是三十貫錢或者三十兩銀子。”
ps:古代的銀子兌換比例波動很大,這裡為了統計方便,就統一算為一千文兌換一兩銀子。)“一人一年是三十兩銀子,三千五百萬人,全部加起來,那就是十萬萬兩銀子!”
“這十萬萬兩銀子,可以等價兌換成各種糧食、果蔬、衣服、房屋、土地、日常用品等等一切物資。”
“而這十萬萬兩銀子,就相當於是全天下這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或者說是社會經濟基礎,這你們能夠理解嗎?”
許易再次停了下來,將目光看向了兩人。
這一刻,兩人明顯有了些區彆,徐子陵臉上的表情是若有所思,似乎想到了什麼。
寇仲的表情卻有些暈乎乎的,眼睛瞪大道。
“十萬萬兩銀子?我的天啊!這得是多少錢啊?!”
他扳著手指頭去算,卻怎麼也算不出來這個數字。
沒辦法,這數字對他來說實在是太過龐大了一點!他和徐子陵當了那麼多年的混混,暗中積累的所有銀子加在一起,都還不夠十兩。
十萬萬兩?
那是他永生永世都無法想象的數字。
“許老大,我不明白,如果這個天下真的這麼富裕的話,為什麼現在還會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徐子陵皺著眉頭,不解地問道。
他雖然不懂那麼多的大道理和深刻的知識,但他也知道,百姓之所以造反,除了被裹挾的、無可奈何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快要活不下去了!
包括他和寇仲也差不多。
如果能過得下去,他們怎麼可能會將參與義軍當成自己的目標?還不是因為他們現在的生活實在是太慘了!
一旦達不成每天的目標,分分鐘都有可能被那位言老大打死。
為了不遭受到言老大的毒打,為了出人頭地,所以他們才會想要去成為義軍。
難道他們不知道,成為義軍是要拿命去搏的嗎?
他們當然知道,隻不過他們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而已。
可如果像是許易所說的這樣,整個天下每年的生產總值都能達到十萬萬兩銀子,世界如此富裕,那他們又何必去拚死拚活?
“理論上來說,這個天下的國民生產總值確實能達到十萬萬兩,但實際上,因為戰亂、天災、個人勤勞程度等等原因,並不能達到這個數字。”
“當然,總體而言,每年三萬萬兩甚至四萬萬兩的國民生產總值,還是有可能達到的。”
許易解釋了一句。
“四萬萬兩銀子······這也很多了啊!”
徐子陵想了想,覺得這個數字仍然非常多,平均分下來,四千萬人,每年也能分個十兩銀子了。
他們兩人積累了這麼多年,都還沒有十兩銀子呢!以這個世界目前的消費水平,一整年下來,一個人的衣食住行,能有五兩銀子都是過得非常好的了!他不明白,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因為饑荒而餓死?許易深深看了他一眼,說道。
“這就得說回到之前——財富分配的問題了。”
頓了頓,他沒有直接解答,而是用提問的方式問道。
“現在你們已經知道了天下每年大概能有三萬萬兩銀子到四萬萬兩銀子的國民生產總值,那我問你們,你們覺得這些錢都哪裡去了?”
哪裡去了?
寇仲和徐子陵都開始順著許易的問題展開了思考。
半響後,還是寇仲率先回答。
“應該是被朝廷給拿走了!官府那些人,每天都是收稅!收稅!搞得老百姓們都沒錢了!”
他的語氣中帶著濃濃的抱怨,顯然對於朝廷還有著不小的怨念。
許易搖了搖頭,說道。
“朝廷的稅收雖然拿走了一部分,但實際上並沒有拿走多少,據我所知,朝廷一年收上來的稅收也就是一千萬兩白銀左右。”
ps:查了資料,沒找到具體數字,隻能根據其他朝代的數據預估個大概,如果有懂行的可以指正,感謝!)“就算加上徭役的免費勞動力,這個數字大概率也不會超過三千萬兩白銀。”
“我們就以三千萬兩白銀來算,朝廷那邊也就拿了不到十分之一而已。”
“而且更重要的是,朝廷拿的這些錢是為了治理天下的,比如保家衛國、比如給各種天災人禍撥款、比如管理公共秩序等等,大多數都返還給天下百姓了。”
朝廷雖然收稅,但這個收稅並不是為了讓他們享受的,而是服務於天下百姓的。
正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便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