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亦是聽明白了,不由得感歎。
“天佑我漢,祖宗顯靈,賊首早早暴死,否則局勢如何,真就不好說了啊。”
一群人感歎了一陣,盧植又說話了。
“惟今之計,隻有……隻有……先發製人!迅速調兵遣將,直撲各州郡,剿滅逆賊!”
說這句話的時候,盧植的麵色上閃過一絲猶豫和掙紮之色,似乎他現在所說的並不是他真正想說的。
但是他還是說出來了。
劉備知道緣由。
因為盧植自己的計策根本就不是什麼先發製人搶先出兵,他最開始提出的計策是密令各地郡府派人捉拿各地太平道魁首,擒賊先擒王,不管能成功多少,先搞一波。
這樣一來,起碼能一波流廢掉太平道地方布局的一半,剩下的一半再動兵解決,如此,方能以最小的代價解決掉黃巾之亂。
但是古文學派內部會議的時候,這個建議被否決掉了。
大家都知道這個建議是個好建議,這樣做的確很對,但是這個建議還是被否決掉了。
原因很簡單。
這個計策楊賜已經提出來了,楊賜早就上表讓朝廷小心太平道,他比誰都更早的注意到了太平道的威脅,所以楊賜和他的楊氏家族在這個局麵上其實是站在不敗之地的。
今文學派內部的確有人和太平道關係匪淺,甚至也有加入太平道的,但是數量較之古文學派,那是少得多了。
從盧植的專業角度去看,楊賜的建議也是很正確的,照這樣去做,成果會很大。
但問題的關鍵不在這裡,而在於這個計策是楊賜提出來的,楊賜,是古文學派共同的死敵。
我們怎麼能用敵人提出來的計策去辦事呢?
哪怕這個計策真的很好用,哪怕這個計策真的很有意義,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和損失,能夠用最小的代價解決掉黃巾之亂,能儘可能地讓更多的人活下來!
我們也絕對不能用!
因為那是我們的死敵提出來的計策,凡是他提出來的,我們都要反對,還要和他唱反調!
鄭玄對這種說法是不開心的,但是他對當前的局勢頗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覺,於是不發表自己的看法。
盧植一個人的堅持抵不過大家的意見,包括袁隗和荀爽在內,都力勸盧植不能用楊賜的方法讓楊賜立功,明晃晃的資敵行為絕不能做。
否則,盧植在古文學派內部還如何立足啊?
盧植很痛苦,很迷茫,並且把自己的痛苦和迷茫對劉備說了,做老師的居然在這個問題上還要向自己的弟子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
劉備又能給他什麼解答呢?
這是一個隻有唯一正確選項的問題,不能有其他的答案,否則,盧植會在古文學派內失去大家的信任,會被斥責,會被排擠,會被孤立。
個人的榮耀,家族的未來,還有弟子的未來,都會喪失。
山一般沉重的東西壓在了盧植的肩膀上,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所以盧植沒有勇氣做出其他的決定。
進入皇宮之前,盧植最後一次詢問劉備。
“玄德,我這樣做,是對的嗎?”
劉備給他的回答一樣很明確。
“對於古文經學派來說,毫無疑問是對的。”
——————————
ps因為早上出房門用左手握的門把手,所以加更一章。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