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彆人怎麼認為,到他劉備這裡,意思就是甭管是什麼人,隻要是個人,就能受教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怎麼著,你想質疑孔子?
在我的學校裡質疑孔子?
你膽子很大喲。
這就解決了。
剩下的無非是技術手段和經濟支出,對於手握鹽鐵之利且不喜歡奢靡生活的劉備而言,循序漸進的在涼州地區率先推動學術下移,並非不可能。
他有那個經濟基礎。
事實上,一些有遠見卓識的人從古至今都在著力於推動學術下移,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學到東西,可以開啟民智。
儘管他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改善什麼,而是讓每個人都可以沐浴“聖賢教化”,從而曉得儒家的綱常倫理,使他們變得寧可餓肚子也要“忠君愛國”,減少農民起義的發生。
這是相當一部分力主推動教育普及的“孔聖門徒”們的目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他們傳授文化給普通百姓,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教育的發展。
不過統治階層的主流力量一直還是清醒的,他們並沒有通過行政手頓去做什麼,相反還在阻礙這個進程,不希望太多的人學到知識,以防他們對現狀不滿。
這些人從純粹的利益角度出發,不希望太多人掌握知識,否則會不便於他們繼續世襲罔替過奢侈的生活。
兩股力量此消彼長,一直都在鬥爭,前者始終鬥不過後者,一直到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到來,這一局麵才被徹底打破。
劉備不想等那麼久了。
活字印刷術也好,造紙術也好,他這裡都是有辦法的,搗鼓搗鼓,三五年之內也能形成產業鏈,把推廣學術下移的技術難題完成。
但是至關重要的政治體製上的問題,就需要另外層麵的力量來突破了。
他從來不在意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能不能千年萬年。
比起維持這種腐朽的世襲罔替的家傳“生意”,他更想掀桌子,把這一切都給砸得粉碎,重塑文化傳承。
四世三公的家族越多,這個國家就越完蛋,世襲罔替越多,倒黴的人也就越多,所以,讓這群家夥該消失的消失,換一批人上來,這樣才會比較好。
雖然這也是有時間限製的,不過無妨,指望一勞永逸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任何一勞永逸的想法都是會破滅的,指望一次改革能儘全功的也都是在做夢,唯有不斷的變革,不斷地折騰,這個世界才有希望。
從這個角度來說,東漢建立的初衷就是錯的,為了恢複就有的統治秩序而修修補補,從建國的思路上就注定要走到分崩離析的地步。
所以劉備雖然姓劉,卻打算來個翻天覆地的操作,把這片天地積攢了數百年的汙濁好好的清洗一下。
為了這個目標,涼州州學便是所有這一切的起始點。
對於劉備來說,涼州州學的意義非常重大,對於其他人來說,涼州州學的意義也非常重大。
雖然每個進入這個州學的人都能成為劉備的門生,但是眾所周知,門生是放養,弟子才是正兒八經的和老師有深度綁定的存在。
如果想要真正的出人頭地,隻混一個門生可不行。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