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不少羌人部落都願意向涼州州府繳納稅收和貢賦,以此換取參與互市的資格,參與到了金城郡的互市市場當中。
他們通過交易的手段獲取了他們生活所需要的物資,涼州官府方麵也沒有怎麼盤剝他們,物資數量很大,價格適中,並不昂貴。
這種狀態可以說是涼州官府與他們的貿易以來最公平的。
幾次互市下來,諸羌部落中信服劉備的人不少。
他們都認為劉備是個說話算數有信譽的軍政長官,對他懷有期待,認為他的話比起其他曆任涼州長官來說都是有效力的,是值得信任的。
他們更希望獲得如今這種平和的生活狀態,希望可以通過相對和平的方式獲得他們所需要的生存物資,儘可能和平的活下去。
所以他們自然是不願意作亂的。
驟然得知劉備對三羌部落開戰,大家都心有惴惴,擔心劉備會由此產生對羌人的惡感,擔心如此美好的局麵一去不複返,趕快派人聯係劉備表達大家的意願。
劉備對此心知肚明,他也不想要戰亂,所以回應了那多等人的合作意願,與他們說明情況,希望他們不要多想。
涼州州府的大政方針不會改變,州府也不會牽扯無辜,隻是針對惡意叛亂者的打擊是必須要進行的,誰敢侵犯他的治下,他就會讓誰躺著進入亂葬崗。
諸羌部落要引以為戒,如果想要繼續和涼州官府保持良好的關係,那麼對試圖破壞和平局麵的反叛勢力就絕對不能手軟。
諸羌部落如果主動幫助涼州朝廷平定叛亂、消滅不臣,可以告知給涼州官府,官府會幫助諸羌部落向雒陽朝廷申請官職獎勵,並且給予物質獎勵。
如果自己消滅不了,及時通報涼州官府那也是大功一件,也會得到獎勵。
劉備和三十七個羌人部落的代表在冀縣達成了這個約定,雙方歃血為盟,各自用漢人和羌人的方式敬告天地,發下誓言,有違誓言者天打五雷轟,不得好死。
然後雙方互相交換信物,這場盟約就定下來了。
三十七個羌人部落與劉備統領的涼州官府之間的約定就此落實。
諸羌部落心中大定,安然返回去籌備下一次的稅收與貢賦的繳納,還有下一次的互市。
劉備也處理好了此戰的善後事宜,對參戰的部下們論功行賞,該升職升職,該賞賜賞賜,於是涼州兵團裡終於出現了中郎將的存在。
隴西郡守、武猛校尉張飛以堅守城池不落敗、擊殺入侵羌人兩名首領的功勞,被劉備提拔為武猛中郎將,是涼州兵團裡的第一名中郎將
武安校尉劉勇以斬殺羌軍勇將的功勞被劉備提拔為武安中郎將,是第二名中郎將。
武平校尉龐德以斬殺一名羌軍主要首領以及破敵的重大功勞被提拔為武平中郎將,是第三名中郎將。
這一場戰爭,給涼州兵團帶來了三名中郎將。
另外,軍司馬程普因為前後功勞被劉備提拔為校尉,給號武揚。
軍司馬閻行因前後功勞被劉備提拔為校尉,給號武震。
軍司馬曹仁、曹純因為英勇敢戰、共斬羌軍勇將,被劉備一同提拔為校尉,以曹仁為威定校尉,曹純為威勝校尉。
殺死很多敵人的士兵們也得到了很不錯的賞賜,得以升遷,其中最優秀的當屬殺死了羌軍將領的普通騎兵郭浩,因為這個功勞,他被提拔為了軍侯。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