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不得不承認,他終究還是低估了士兵們的熱情程度。
僅僅在軍中發布令旨的第七天,京師及周邊地區,就已經收到了十萬的報名數目。
這還是已經送達京宮中的名單,實際上正在報名的更多。
關鍵是,朱英這令旨,是麵向整個大明所有軍士啊。
消息都沒還沒能傳開呢。
大明如今有多少兵?
在進行更新換代,老兵退伍的政策下,依舊招收了更多的新兵。
除開去了倭國,安南外。
目前大明在籍的士兵,依舊有一百七十萬之多。
在這其中,符合非獨子,三十萬歲以下兩強製條件的,至少都有五十萬了。
最主要的是,這次招收的五萬人,大部分都是輔兵。
朱英跟普通士兵的差距在於。
朱英很清楚這路上會遇到多麼大的危險,五萬人遠征,或許能夠回來的隻有數千,甚至於全軍覆沒,死亡率極高。
可對於士兵,乃至於軍官來說,哪有這麼多的想法。
行軍十年,啥都有了,傻子才不去。
這可是明晃晃的獎賞啊。
哪怕是最底層的士兵,總計都能拿到將近兩千貫的寶鈔,還能跨越階層,回來就是軍官,這簡直跟天上掉餡餅一樣了。
還不報名,更待何時。
而對於原本就是軍官的來說,誘惑力也絕對足夠,連升三級,這是在大明乾十年能達到的嗎。
政績考核製度,可不僅僅在文官,軍隊裡也開始大量推行了。
軍功不夠的情況下,升職幾乎是個巨大的難題,現在的大明想要獲得軍功更難了,就算有戰爭的出現,也不見得自己能夠上。
那還想啥,報名啊。
因為此事,兵部尚書茹瑺都隻能跑到坤寧宮來跟朱英訴苦。
“殿下,現在報名的人太多了,這裡頭還有不少托關係來找臣,想要加入到遠征軍中的,此事僅僅不過數日,就已如此現象,若是等到全國傳開,怕是篩選都是個大問題啊。”
朱英有些無語。
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想了想說道:“君無戲言,既已下了令旨,當然不可能說現在就截止報名。”
“如此也算不錯,先收集名冊吧。”
茹瑺隻能苦笑著躬身作揖:“遵令旨。”
朱英這個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才能有些不夠用了。
最近兩天,他一直讓葉月清陪在身邊畫圖。
畫的自然是部分區域的世界地圖,尤其是亞洲東北部到美洲大陸這塊。
朱英畫畫的水平堪憂,隻能讓葉月清代替。
前世的記憶雖說模糊,但大概的世界地圖還是有的,隻能是讓葉月清不斷的改善,調整比例琢磨出個大概來。
現在美洲大陸都沒被發現呢,自然不會存在世界地圖。
這個地圖對於朱英,或者說遠征軍來說非常的重要,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障行軍的方向正確。
對於長達五年的探索隊伍來說,有時候堅定的目標方向,是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還有在迷路這塊。
畢竟這是一條沒有向導的路線,要保障路線方向的正確性,也是個很大的問題。
儘可能的把地圖畫得詳細些,遠征軍的成功率自然會提高不少。
朱英想去找老爺子商量下關於遠征軍的事情,卻沒想到這次竟然碰壁了。
抱著小文承玩耍的朱元璋,語重心長的說道:“大孫呐,咱知道你的才能,幾乎是無人能及,可你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攬在自己的身上解決。”
“一人的智慧是有窮儘的,不是任何事,都隻能是咱爺倆出謀劃策。”
“詹士府至如今,大孫也就任命了個狄玉森。”
“那狄玉森咱看了,確實辦事還算不錯,可他的才能主在破案之上,如今的詹士府,哪裡還有輔佐儲君的樣子,天天都在跟刑部搶活了。”
“大孫要明白,詹士府的真正作用並非在於破案,而在於輔佐。”
一句驚醒夢中人。
朱英突然明白了自己的問題。
當上太孫之後,朱英政令通行,大肆改革。
朝堂早就被朱元璋肅清一空,成了老朱家的一言堂,加上兵權上的把控,朱英不管怎麼去搞,都幾乎很難說聽到反對的聲音。
對也好,錯也罷,反正令旨下達,照做便是。
皇權對於臣權的壓製,在朱英多次改革,並且大明國庫,內帑,以及高產作物一片豐收的情況下,達到了皇權時代有史以來的巔峰。
而在朝堂之外,蒙元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傳承,越是大的世家,便越是受到的摧殘更為嚴重。
大明開國後殘存的小世家,也遇到了朱元璋這農民出身的重拳出擊。
朱英有著遠超當今時代的智慧,這智慧並非是他本身,而是來自於前世記憶的饋贈。
其實很多前世記憶裡的政策,並不算太符合當下的情況,但偏偏他就通行了。
最大的弊端,其實是能否落地的問題。
然而朱元璋的個人威懾力太強,加上大明本就是個新創的朝代,開國堪堪二十多載,許多製度上的實行,也是在探索改進的基礎上。
並且這些製度的製定,大部分都是以朱元璋個人的意思為主。
這就讓朱英在加入後,實行的改革變得暢通無阻,哪怕是有些偏遠地區陰奉陽違的,也不影響整個大明的大局變化。
朱元璋的統治力太恐怖了,其行為也真正的講述了什麼叫做把一切危險扼殺在搖籃中。
趙匡胤那叫杯酒釋兵權。
朱元璋直接就是斬草除根,剝皮充草。
彆說是威脅,潛在威脅也給你乾個那叫一個乾乾淨淨。
除了湯和的善終,可以說在開國功臣這一塊,幾乎九成九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麵。
換做任何一個朝代,哪裡有皇帝敢這麼搞。
朱元璋這裡,就一個字,殺。
彆管你多少人,彆管什麼功勳,官職,爵位,殺!
沒罪沒關係,給你按個罪名就是了。
回家養老怎麼行呢,這讓咱如何放心,司馬懿可是有前車之鑒呢,殺!
殺殺殺!殺出個朗朗乾坤,殺出個政令通行,殺出個皇權天下。
哪怕是殺神白起見了,那也得鞠躬作揖,自愧不如。
曆來哪個朝代改革,變法,不是受到重重阻力。
明朝中後期,同樣是如此。
但現在,哪有什麼阻力可言,阻擾咱大孫變法?
殺!
不聽大孫令旨,唱反調?
殺!
上到文武百官,國公尚書,下到州府知縣,衙役吏員。
若有不從者,便就一殺了事。
在這樣的背景情況下,朱英麵對的大明,自然是最簡單的難度。
反正搞不定的事情,交給老爺子就行。
朱元璋也簡單,管你對錯,殺了再說。
朱英的變法改革,朱元璋也是看著的,至於會不會對大明有動搖根基的影響,朱元璋表示無所謂,反正不聽話的,殺了便是。
解決不了問題,那就把提出問題的人解決了,自然問題也沒有了。
朱英飄了。
換作任何人他都得飄啊,怕不僅僅是飄,要直接上天哦。
朱英的飄在於,他對群臣的看不上。
從朱英變法改革的動作可以看出,基本上就是套個前世的模版,然後找老爺子商量細節,最後開始實施。
至於奉天殿上群臣討論這個環節,就不存在了,直接宣布命令,你們按照章程來辦事就行。
這也導致個問題,在朱英的身邊,沒有輔佐之人。
朱元璋前期的有的,胡惟庸,劉伯溫等等大量開國功臣。
當然,現在都被弄死了,晚年的老朱也不需要這些輔佐之人。
他其實也安排了不少人給下兩代,太子朱標就不用說了,最強陣容團,哪怕是朱允炆,也有黃子澄,方孝孺,齊泰這些。
朱英沒有。
因為他是插隊的太孫,朱元璋也來不及安排。
還沒回過神來,朱英個人魅力就已經無敵了,各方麵比自己乾得還要好,尤其是經濟這塊。
是以現在朱英的身邊,沒有一個能臣,或者說近臣。
大臣們也想成為太孫的心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