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者伯夷國非常的強大,可以說是東南亞海島之王。
幾乎所有的海島國,都要向滿者伯夷入貢。
入貢跟大明的朝貢是兩碼事,大明的朝貢貿易更多的是對小國的扶持,幫助。
而入貢則是如同收取賦稅一般。
比如滿剌加,每年都要入貢一定的貨物,還有黃金四十兩給阿瑜陀耶王朝。
同時也要向滿者伯夷國入貢。
現在馬六甲海峽的利益,也被大明吞並,本身的發展已經受到了很大的限製。
拜裡迷蘇剌自然不想同時臣服三家,所以他希望臣服大明,而擺脫滿者伯夷國,阿瑜陀耶王朝入貢。
隻是這些事情,對於在大明的朱英來說,確實算不得太大。
因為大明的水師,海軍部隊,太強大了。
已經遠遠不是蒙元初期可以比擬了。
其實說起來,大明的水師的強大,很蒙元有著不可忽視的關係。
蒙元未占領南宋時,就因為沒有水軍而吃了很多虧。
南宋嘉熙二年,蒙元至湖北作戰,擅長水戰的蒙將解誠設計,繳獲了宋軍千艘戰艦。
蒙軍隨即以這千艘戰艦為核心,構築了自己的第一支水軍。
這是蒙元水軍初始。
前宋雖然腐朽。
但是在水軍上的實力還是不容忽視,蒙古這才剛開始玩水軍,怎麼能跟宋朝比。
此時尚未登上大汗之位的忽必烈正親自參與著對宋戰爭。
宋軍孱弱,天下聞名,本以為能很快結束戰鬥的忽必烈卻在宋軍的水軍、火炮、堅城之下吃儘了苦頭。
親曆戰爭的忽必烈對於南宋為何難以拿下的原因非常清楚。
於是,忽必烈登上大汗之位之後,更加重視水軍的建設,原本就發展較快的蒙古水軍,從此更是進入了快車道。
開始了蒙古水軍開始了喪心病狂,壕無人性的瘋狂建設階段。
先是長於水軍的降將劉整奉命建設水軍,要求建設戰船五千艘,精通水戰的水兵七萬人。
過了兩年忽必烈又召集人手在漢水流域修建戰船兩千艘,訓練水軍五萬人。
就這忽必烈還是感覺不夠,繼續瘋狂造船。
此時,聚集在襄陽前線的蒙古水軍已經高達十六萬人,戰船數量更是過萬。
吞並南宋的蒙古大軍,又俘獲了大量的戰船。
到這個時候,蒙元海軍已經是天下無敵了。
這就有了打倭國,安南,占城,爪哇等一一係列沿海,海島國家的後續。
最有意思的是,忽必烈海軍這麼強大,最後卻一個都沒能打下來,反而是讓大量的蒙古精銳死傷慘重,為蒙元的衰弱下了亡國的根基。
打倭國吧,運氣不好,打東南亞這些陸地,海島國家吧,水土不服。
倭國確實沒辦法,兩次神風讓蒙古損失慘重,都不敢來第三次了。
比起東南亞的這些小國,倭國顯然也要強大許多,畢竟他們從唐朝開始,一直就在向中原學習,也有統一完善的政權體係。
可為什麼連東南亞這些小國,紙麵數據這般強大的蒙古軍,怎麼還是連接失敗呢。
這最大的原因,自然是蒙古軍並不擅長在熱帶作戰。
蒙古族是一個遊牧民族,他們來自亞洲東北部的蒙古高原。
後世蒙古高原的氣候類型主要是溫帶沙漠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但蒙古帝國時期地球正處於一個寒冷期。
蒙古高原大部分地區都是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來自亞寒帶地區的蒙古人可以依靠騎兵的優勢征服同樣氣候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但無法適應熱帶地區酷熱的氣候。
成吉思汗西征印度到印度河流域就因為無法忍受酷熱而班師,蒙哥汗在四川遭受失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夏季四川盆地氣候酷熱導致蒙古騎兵戰鬥力嚴重下降。
四川的夏天,那就是個火爐子啊,蒙古軍都熱得吐舌頭了,那時候又沒空調,就這還打個錘子。
在蒙古汗國時期,作為遊牧民族政權的蒙古汗國戰爭成本很低,騎兵靠攜帶乾糧作戰,補給基本上依靠掠奪。
但在逐漸完成對中原的統一後,蒙元帝國統治者忽必烈不得不考慮中原人民承受能力,而蒙古人在當時是一個人口極少的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的蒙古人甚至有可能不到百萬人。
他們所麵對的是七千多萬人口的漢族,曾經在草原搞的那一套,肯定是行不通了。
其實就蒙元統治時期,真正負責管轄的,大多數都是漢人。
哪怕是蒙元朝廷,漢臣的數目也是非常之多。
忽必烈在海上四處征戰,四處失敗,這就讓忽必烈痛定思痛,想起當初打南宋的時候,這就越發瘋狂的對海軍產生執著。
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
哪怕是忽必烈最後去世了,蒙元一直沿襲忽必烈的政策,在對海軍上扶持力度向來很大。
大明能夠擁有如今世界第一水師,這跟蒙元近百年大力發展海軍有著很大的關係。
隻不過在忽必烈去世後,蒙元內部腐朽,各地起義軍紛紛攘攘,整個中原地區亂成一團,哪怕一直在發展海軍,卻也沒有再次對外進行征伐。
但百年的發展,水師的強大是毋容置疑的。
當然,這對於東南亞國家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不管是在蒙元初期,還是在如今的大明時期,海麵上的戰爭,他們就從來沒贏過,一直都是被碾壓的狀態。
大明皇宮裡。
黃觀正在向朱英彙報。
“殿下,現在臣已經選出了名單總計一百零八人,這些學子們往往在學院裡,是經常犯事的刺頭。”
“各地學院已經在明令上將他們進行開除通報,消息我們控製在小的範圍內,學子們對於這個事情,都比較看得開,大部分原本就是家中次子。”
朱英點頭道:“讓學院和官府幫他們宣揚一下名聲,不要直接送到占城去,最好是在大明加入,然後由幫派送過去。”
黃觀微微躬身:“臣明白。”
占城幫派林立,已經有了後世古惑仔的既視感。
而未來的占城,勢必要納入到大明的直接統治範圍內,成為大明的糧倉。
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應對小冰河時期帶來的災害,讓更多的大明百姓從而活下來。
雖說這跟現在的朱英關係不大,可也要為未來的大明考慮。
臥底計劃,由此出爐。
“看來黃愛卿對於水滸傳,還是非常喜歡的呀。”正事聊完,朱英笑著說道。
如今大明的經濟繁榮了,因此百姓們的精神娛樂文化也隨之提高,水滸在市麵上非常受到歡迎,基本上大多數的茶館都會請說書先生來講這個話本。
黃觀回道:“不僅是臣喜歡,那些學子們也非常喜歡。”
對於臥底來說,信念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接下來朱英跟黃觀就聊一些關於六部的事情。
黃觀很是聰慧,而且品性也相當過關,朱英會時常拉著黃觀聊天,傳輸來自於後世的政策,方法,策略。
對比朱英來,其實黃觀更加熟悉大明的官場情況,朱英的位置太高了,很多東西很難親眼看到,前世也沒混過官場,這就需要一個人來幫忙把一些細節上的製度規矩進行完善。
詹士府的主要職責在於輔佐,這也算是黃觀的本職工作。
並且現在黃觀已經兼任東宮伴讀,也就是小文承的老師。
朱英在演講,洗腦這方麵,還是有很多心得,但教書育人的話,就有些差了。
反正黃觀是個六邊形戰士,有什麼麻煩事直接塞給他就行了,基本上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聊完六部,又聊到當今的蒸汽機,燧發槍的設計。
燧發槍現在已經能手搓出來,朱英手裡的短管燧發槍,就是最好的樣本。
隻是造價昂貴,時間太長,燧石太少且不穩定。
“臣最近觀摩科研司的製造,也設計了一款蒸汽機出來,比之之前的效果上好了許多,可是依舊達不到殿下說的那種。”
“臣計算了一番,目前已經可以作為蒸汽鐵甲船使用,但是航行的距離太短,消耗的石炭太大,如果上海行駛的話,哪怕是滿載石炭,也夠僅僅航行十日不到,實際上可能更短。”
說到科研司,黃觀便講述了一下自己最近的成果。
朱英還沒反應過來,說道:“這是冷凝的問題,如果有.....”
朱英突然愣住了,轉頭看向黃觀,不由問道:“你是說,你已經把蒸汽機給做出來了?”
“這等重要的事情,為什麼科研司沒有彙報過來。”
黃觀眼神中帶著幾分疑惑:“我是按照殿下講述的方案,而後製作而成啊。”
朱英忽然懂了。
黃觀在科研司,肯定是說那設計圖是自己搞的,然後科研司認為自己已經知道了,所以就沒有上報。
“快,帶我去看看。”朱英此刻沒了以往的平靜,神色較為激動,起身對黃觀催促道。
黃觀顯然沒意識到,蒸汽機的出現是具有多麼劃時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