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澳洲開發,上昆侖奴?_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 > 第721章:澳洲開發,上昆侖奴?

第721章:澳洲開發,上昆侖奴?(1 / 2)

蒸汽機的發明,預示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

而這個開始,現在已經出現在大明之初。

這簡直是個恐怖的故事。

現在的大明,原本在經濟上,就已經站在了世界的巔峰。

原本來說,因為老朱禁海的緣故,所以海路上的貿易並不發達,雖說官方同樣進行的貿易,相當於海麵壟斷,可實際上明朝的海貿更大的意義在於宣揚國威,而並非是經濟貿易。

海麵上的大量經濟,實際上都被走私海商給吞走了。

永樂時期,鄭和下西洋的前幾次,明麵上的數據經常出現了虧本,這是很難想象的。

這自然跟朱棣好麵子的關係更大,實際上鄭和下西洋,出海貿易固然費用巨大,但是鄭和采買的珍奇之物亦是不少,尤其以西洋各國的香料為最。

作為一種奢侈品,香料在西洋貿易中承擔了巨大的作用,並且為明初貿易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隻是在這個時候,朱棣多次遠征蒙古,導致國內的經濟發生了倒退的景象,並且由於供給大軍,征調兵役,以至於稍微一些災荒出現,地方官府都沒有應對的辦法。

軍餉和俸祿也是個大的開支,國庫在沒有開源的情況下,根本難以支撐,因此朝廷也隻能更多的發行寶鈔飲鴆止渴,這也導致寶鈔的通脹更加嚴重。

比起鄭和帶回來的那些,收支完全不能平衡,畢竟鄭和雖然擅長航海,但他本身作為從小在宮裡長大的宦官,對於商賈之事也隻是稍微有些接觸,並且也沒想著來靠航海給國庫增加收入。

並非是鄭和不想,而是他沒有意識到這裡麵的商機有多大。

一直到幾次後,有了經驗,才讓下西洋的行動開始有了賺頭。

比如在永樂五年第一次鄭和下西洋歸來之後,明朝就大量的用胡椒蘇木折俸發給官民,涉及人數達二十多萬,且之後多次以胡椒蘇木作為錢鈔代替物來給官員士兵發俸祿。

這種做法一直持續到成化年間,由於後期胡椒蘇木大量流入,市價也在下降,後麵官員就再也不買賬了,所以這種做法在成化年間也就終止了。

後邊鄭和下西洋,其實已經是收入大於支出了,按理說朝廷應該可以一直推行此事。

不管賺多少,反正是有得賺,而且還能順帶宣揚大明國威,這有何而不為呢。

其實這裡頭還存在一個底層百姓的因素。

朱棣時期可跟如今的朱英大不相同,他沿用的還是先前曆朝曆代徭役那一套。

也就是說下西洋的船征發勞役和工匠免費建造,木頭從西南征發,運輸過來也靠徭役,茶葉絲綢要麼實物稅要麼低價征發攤派,將士都是衛所抽調。

這等於是朝廷在不斷的白嫖底層勞動力,所謂的花費巨大,關鍵還是在於朝貢貿易,朱棣對各國的賞賜。

且這樣的白嫖,對於朝廷來說成本低廉,然實際上給底層百姓來到了巨大負擔。

然而如果僅僅隻是鄭和下西洋,這對於明朝來說不算什麼。

結果是朱棣在讓鄭和下西洋的同時,還有許多方麵。

首先自然是六次親征蒙古,其二就是遷都北平,除此外跟下西洋差不多的行動還有李達通西域,海童抵迤北,侯顯使西番。

後三個的花費不算大,可前三個,哪個不是單獨提出來都能讓大明基層動蕩,震搖國本之事。

偏偏這三個的每一個,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搞定的。

等於說朱棣在靖難之役當上皇帝後,這三個事情差不多都是一起在搞。

期間還包括打安南這樣的事情。

朱棣在前頭打蒙古的時候,朱高熾於後方監國,常常為了可能是幾十兩銀子就跟大臣們吵得不可開交。

老朱摳摳搜搜一輩子存下來的家底,幾乎都要給朱棣敗光了。

這裡頭除開經濟因素外,還有明朝內部政治因素的關係。

遷都,親征蒙古,那都是朱棣在搞,以朱棣誅十族留下的威風,雖說朝廷沒有怕朱元璋那樣怕朱棣,可儘皆都是畏懼居多,偶爾上奏朱棣說不看那就不看,大臣們也就打打嘴炮,實際影響意義不大。

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在於鄭和。

鄭和,三寶太監,明朝內廷宦官之首。

僅僅如此也就罷了,鄭和率兩萬八千人下西洋,這是宦官負責外交和統兵的開始。

除此之外,宦官還逐漸掌握了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等大權,這一切都是從永樂年間開始。

宦官乾政勢必剝奪了外府官僚的權力,朝臣的作用和影響開始降低。在這種情況下,朝臣抵製鄭和下西洋,就成為對宦官乾政的一種抵抗。

你賺錢不賺錢我不管,可你不能影響我的權力啊。

鄭和下西洋的行動越是成功,這就讓皇帝越發把權力交給宦官。

本身從朱元璋的時候開始,對於官員的不信任度就非常高,認為但凡為求當官,無有不貪者。

朱棣其實是受到了朱元璋很大影響,在各方麵行事上亦是如此。

並且因為這皇位不是老爹給的,而是從侄子手裡搶過來的,是以朱棣心裡總是有很多不舒服的地方,他害怕自己駕崩後,在地下無顏麵對老爹。

朱元璋的影響太大了,哪怕是在選擇後邊繼承人的時候,也是因為一個夢,夢到了朱元璋。

在夢境中,朱元璋遞給朱棣一個大圭,然後對朱棣說道:“傳之子孫,永世其昌!”

夢裡的朱棣嚇得夠嗆,哆哆嗦嗦接過了那大圭。

夢醒後,朱棣把這個夢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徐皇後。

徐皇後作為明朝開國名將徐達的女兒,她從小熟讀經史,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她很快就說出了自己對這個夢的理解:“子孫之祥也!”

正是在這個時候,喜訊傳來:世子朱高熾的正妃張氏生下一子。

這個孩子就是朱瞻基,朱棣的長子長孫。

本來不喜世子朱高熾的朱棣,登基之後遲遲不立太子,也因為這個事情,而定下朱高熾的太子位。

鄭和下西洋的事情,一直在持續,永樂年間雖有上奏,但也沒用。

朱棣駕崩,朱高熾就位後,大臣們對於攻擊鄭和下西遊的事情,就越發上頭了。

而在暗中,鄭和下西洋對於走私海商的打擊力度,也是非常之大的。

畢竟禁海的政策一直在,而走私海商的貿易利潤巨大,而鄭和的船隊,可謂是海域霸主,這些走私船怎麼能夠抗衡。

不僅是船隊,朝廷的目光也逐漸的轉移到了海上,從許多方麵對走私海商的打擊力度加大,這其中有著朱棣再次創下錦衣衛的功勞。

朱棣駕崩了,朱高熾本身自然不會有其父朱棣那麼強勢,本身在成長期間,一直都受到了朱棣的打擊。

不過其中,鄭和的意義很大。

尤其是朱高熾即位不到一年就駕崩了,這給朱瞻基很大壓力。

鄭和,就很關鍵了。

很多人看到的是鄭和七下西洋,卻忽略了其身份。

在朱瞻基即位的時候,鄭和可謂是三朝元老,而且自朱棣靖難登基後,就是百官之首。

加上朱棣對官員的不信任,宦官乾政,這個時候的鄭和,儼然已經成為了大明最有權勢的太監。

哪怕是六部尚書,那在鄭和麵前也隻能是恭恭敬敬。

其實有明一朝,宦官雖然腐朽,但他們對於皇帝的忠誠是毋容置疑的,哪怕是後世遭萬人唾棄的九千歲魏忠賢,那對於皇帝的忠誠也非常高。

魏忠賢雖然貪,可他知道自己的權力來源於皇帝,至少不會貪圖邊關軍餉。

鄭和對於朱瞻基,也同樣是忠心耿耿。

因此朱瞻基權力的穩固,鄭和在其中是出了不少力氣的。

於此同時,鄭和也是文官們的心腹大患,隻是他們暫時無法對抗。

第七次鄭和下西洋,朱瞻基受到了很大阻力,但依然可以實施下去。

可鄭和於路上病逝後,就很難再進行第八次了。

其實哪怕是到了這個時候,皇權還是有著很大的統治力,至少朝廷上的意思,朱瞻基有著決定權。

可鄭和去世後僅兩年,朱瞻基也去世了。

這就讓明朝皇權有些尷尬,而朱祁鎮即位僅九歲。

主少國疑,明朝的皇權,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順序的向下跌落。

而文臣集團,自然就順勢崛起。

朱英就不同了。

首先,他來到大明的時候,是個商人,還是個走私販子。

同時,有著前世的利益,他更加注重的是實際,而非是假大空。

和鄭和下西洋的境地不同,李景隆下西洋,政治因素是一方麵,可朱英不在乎。

他要的是錢財。

出發的時候就準備了大量的貨物。


最新小说: 明撩暗戀!霍律師下手輕點 一彆兩寬,陸總我玩膩了! 瘋批美人有小島,年代大佬寵上心 重生七零大佬美嬌娘 穿書七零,炮灰前妻被糙漢寵壞了! 權途:從鄉鎮科員開始 風起餘杭 中年離婚,我嫁豪門紅遍全網 竹馬喜新厭舊,我退婚嫁他小舅 出獄後,假千金被厲少霸寵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