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
一道水師傳令,讓占城原本逐漸穩定的情況,頓時就變得複雜起來。
消息在市麵上傳播,哪怕是漕幫幫主隆冬強,也將自己得到傳令的事情散播開來。
這隻有一天的時間,他必須要做點什麼。
麵對過大明威懾的隆冬強更加清楚這裡頭的厲害,如果水師要對占城目前的幫派形式進行乾預,那麼選擇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牽扯到宮廷宦官,誰也不知道這背後的意思是什麼。
僅僅憑借他漕幫,根本無法對抗水師。
他需要幫手。
.....
朱英想不到自己簡單的一句話,就讓占城風雲悸動。
這是位置太高了。
作為大明太孫,如今整個大明王朝的實際掌控者,隨便跺跺腳,不僅是整個大明都要抖三抖,帶來的餘震也是周邊國家難以承受。
不過很顯然,目前的朱英並沒有這些想法,或者說曆朝曆代,掌控著天下大權的皇帝們,也基本上不會有這樣的認知。
這裡頭的關鍵因素,還是在於信息傳播反饋的問題。
當然,其實不管占城那邊鬨出再大的動靜,站在朱英的角度上來看,不過是湖麵的一絲漣漪,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小家夥最近怎麼樣了,還在一直堅持嗎。”
書房裡,悠閒看著各司統計數據的朱英,笑著對旁邊的葉月清問道。
他現在很少去插手官員們的權力,等於是徹底的放開。
但對於整個大明的變化,還是要時刻把握住的,總體的事務減少了很多。
葉月清聞道聞言有些心疼;“不知道你給文承灌了什麼迷魂湯,每日苦苦堅持,看得我心裡頭難受及了。”
“我讓太醫院的太醫時刻陪著,總是擔心他會出什麼岔子,你就不能想點彆的法子嗎。”
朱英微微搖頭:“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他是未來的大明儲君,好的體魄對他來說非常重要,我不希望往後的大明皇帝,一個個身體糟糕。”
“不僅是文承,以後文承的孩子,孫子,都要像他一樣。”
或許原先朱英隻是隨便忽悠一下,後來就反應過來,這對於養尊處優的皇子皇孫們來說,其實是個非常好的鍛煉機會。
古往今來,短命皇帝產生的繼任問題,通常會引發整個國家的動蕩,最主要是權臣的激增。
葉月清也知道自己無法乾預朱英的決定,隻能是歎息一聲。
“這麼多了?”
這時,朱英正巧是翻到統計冊,不由開口說道。
葉月清好奇的看了一眼。
隻見上方寫著:記洪武三十一年各府州縣試名單,秀才總計三十二萬七千六百五十四人。
這是個非常誇張的數字。
在先前,秀才可不是什麼窮酸秀才,而是真正有特權的。
見官不跪,免徭役,免賦稅等等。
而明朝的科舉,是按照名額錄取,一期的總人數,全國上下也就四五百人,按照排名來擇優而錄。
自洪武二十五年,朱英被冊封為太孫開始,他就一直在逐步的減少秀才,舉人這些功名的特權。
同時大力開辦學堂。
最開始是由群英商會出錢,籌辦京師的學堂,而後開展五年義務教育製度,直接全國範圍內的鋪設。
自洪武二十七年,基本上全國府州已經鋪設完畢,大多數的上縣,中縣也納入了進來,隻有一些特彆貧困的下縣,目前還未完善過去。
於洪武二十九年,秀才功名的特權,已經是徹底被取消了。
麵對這樣的情況,天下讀書人自然有著很大的抱怨,可惜他們的意見朱英完全不在乎。
民間都是議論紛紛過一段時間,但朝廷上沒有半點風聲,甚至連上奏的奏章裡,都從未講述過這個事情。
對於大家族來說,秀才那點資源也不叫多大的事,犯不著為此去衝撞了太孫。
而像是地主,豪神這些,也聯合不起來對抗朝廷。
越是穿鞋的,顧忌越多。
而一些老秀才,那就更不用說了,頂多是嘴上抱怨幾句。
於此同時,朱英還在洪武三十年年底,頒布了一條新的規定,那就是秀才的錄取名額,將不會再作限製。
這個消息其實早有風聲傳開,朱英也曾經在朝會上點過這個事情,不過是拖了半年到年底才進行實施。
簡單來說,就是每個行省都會出一套試卷,然後考生作答。
隻要你達到了甲等的分數,那就給你秀才的功名。
不過現在這個功名,比之前顯然是有些水分的,而且試卷的難度,並不算高。
一下子冒出來三十萬餘秀才,看似有些驚奇,實則也是正常情況。
不過這樣的事情,在曆朝曆代,古往今來,還是頭一遭。
因為收集數據的統計,延遲,去年的事情,到今年才算是徹底統計完成。
“這麼多秀才,要如何安置呢,總不能就放著吧。”葉月清有些疑惑的問道。
朱英笑道:“所以啊,現在是該對大明的官員體係,進行一番大的改革了。”
在對於官員體係改革上,其實朱英一直就有想法。
如今大明有多少人?
隨著大明經濟的發展,在上一次的人口統計中,就已經超越了八千萬了。
這幾年太平穩定,朝廷鼓勵多生,人口更是不斷上漲。
嬰兒的出生數目,恐怕已經來到了非常之高的界線。
彆說現在溫飽較為普遍,哪怕是先前吃不上飯的時候,那也從來都是懷了就生,生了繼續生。
而反觀大明的官員,總計才多少人?
根據現在的戶部統計,在官籍的人數,總共二萬八千餘人,連三萬人都沒有。
而這三萬的官員,要管轄大明八千萬人口。
哪怕是軍政分離的情況下。
一個地方父母官的知縣,幾乎掌握了所有的民生大權,這簡直有些離譜。
但凡有些懶政,整個縣城的經濟就完全處於停滯狀態,政務堆積如山。
底層百姓的訴求,根本得不到解決。
或者說哪怕是現在,大部分百姓更多是聽著族裡的安排。
皇權依舊難以下鄉。
這時,一個宦官前來稟告:“啟稟殿下,陛下召見。”
朱英對葉月清笑了下,已經猜到是關於三十萬秀才的事情了。
當即就起身前往華蓋殿。
華蓋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