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艦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皇宮裡朱元璋的耳朵裡。
朱英剛回宮的時候,朱元璋就已經在等著了。
自然朱英也是奔著到乾清宮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老爺子。
“當真是造出來,下水了?”
朱元璋的目光中帶著幾分期許,雖然宦官已經把這個消息傳過來,但朱元璋還是想聽大孫親自說。
朱英笑著點頭道:“我就在旁邊看著,下水了,蒸汽機也動起來了,並未借助風力,咱們大明的第一艘蒸汽鐵甲船,是真的造出來了。”
“蒸汽鐵甲船意義重大,哪怕是初啟動,在沒有風力的輔助下,也要遠超其他快船,這和孫兒想的差不多。”
“孫兒給這第一艘船取了個名字,定海艦,寓意此艦一出,四海皆定之意。”
朱元璋聞言,大笑道:“好,好一個定海艦,這往後海麵之上,咱這定海艦必然是最強。”
“既然造出來了第一艘,那後麵的就容易多了,咱要給工部下一道諭旨,勒令今年年底之前,給咱先造個三百艘出來。”
朱英正在喝茶,聽著這話,差點沒噴出來。
三百艘,老爺子是真的敢想啊。
“怕是做不到。”朱英搖頭道。
朱元璋眉頭微皺:“怎的,不過是區區三百艘,連這也趕製不出來嗎。”
大明的造船能力是非常強的。
就現在而言,如果全力打造的情況下,一年造個數千艘船都不是多大的問題。
單單官府掌握的國營造船廠就有三十多個。
如今民間造船廠大大小小更是有數百之多。
在需要的時候,朱元璋完全可以直接對民間的造船廠進行征用,製造官船。
朱英解釋道:“蒸汽鐵甲船跟普通的船相差很大,雖說主體上都是用的木料,跟咱們福船的差不多,打造起來也快捷。”
“可蒸汽鐵甲船主要關鍵之處在於蒸汽機,鐵齒輪,螺旋槳,外鐵皮裝甲。”
“蒸汽機現在造起來倒是快捷了許多,科研司那邊多帶一些學徒,每月產個十來台不是問題,鐵齒輪做好模具,也不會影響到生產。”
“唯獨這螺旋槳,外鐵皮裝甲,就是個非常麻煩之事。”
“鐵甲船所用之螺旋槳,隻有手藝精湛的大師傅才能打造出來,百鍛後還需長久的打磨,單單成型就需要半月,後還須進行打磨。”
“鐵皮裝雖簡單些,但也是個耗時費力的功夫。”
“現在很多匠人都沒有經營,除了京師造船廠外,其他船廠難以打造,需要他們到京師這邊學習之後,才能開始。”
“即便是這樣,孫兒估計年底能有個三四十艘,已經很不錯了。”
朱元璋聞言,便明白了其中的難題。
隨之點點頭道:“大孫先前不是搞了個匠人學堂嗎,趁著這功夫,多招些學子培養,學堂也多開設一些出來。”
“過個幾年,這人多了起來,自然造起來就快了。”
“到時候造數千艘,把水師規模擴大些,咱大明的疆域,也該是要擴一擴了。”
聽到說疆域問題。
朱英的眼神中透出光芒。
其實雖說現在的大明國力強盛,但卻一直沒有對外宣戰擴充領土。
休養生息,未有借口是一方麵。
另一方麵就是領土的概念了。
在朱元璋,或者說如今這個時代,領土的概念是非常的模糊的,哪怕是邊界的定義,也很是模糊,畢竟沒有後世的科技手段,也不會有明確的邊界線。
就現在的大明人看來,明朝幅員之廣,遠邁漢唐。
一個是人口上。
漢唐兩個朝代,在人口巔峰時期,約莫是六千多萬數。
而如今的大明,在洪武初年就有六千多萬。
朱英入宮的這些年來,不斷吸收流民,外民,包括對其他地區,譬如吐蕃,草原人口的移入,如今官方戶籍冊上,總計已然超過八千萬之數。
二是關於疆域的定義上。
自周朝時,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說法。
這就是在中原的君王認為,整個天下都屬於天子的。
這裡存在著夷夏的界線。
也就是說,在中原自古的皇帝看來,尤其是秦始皇。
認為這天下隻有一個國家,一個王朝,那就是自己所統領的王朝。
其他的偏遠地區,都屬於不服教化的蠻夷。
對於疆域的定義,如果非要有個具體的說法,那就應該是中原文明圈子。
凡是受到中原文明教化的地方,都可以認為是王朝的疆域。
就如今大明的直接統治疆域,不足350萬平方公裡,可這隻有朱英是如此認為。
實際上包括朱元璋,以及所有大臣,讀書人在內,都不是這麼認為。
比如烏斯藏都指揮司,就等於是管控了整個吐蕃,西域。
比如羈縻這些,都屬於大明直接管轄。
再就是安南,占城,高麗,這些受到中原文化影響的地方,都是大明的疆域。
倭國亦是如此。
四海臣服,萬國朝拜,就是這麼個道理。
其他所有地方的國王,就隻能是王,隻有中原王朝,才是皇帝。
在跟大明交流的時候,隻能自稱為臣。
否則就是不服教化。
包括是帖木兒,國書的往來上也是自稱為臣。
東南亞這些所有的國家,在麵對大明的時候,也同樣隻能自稱為臣。
現在朱元璋擴大疆域這話裡的意思,就是要把大明的影響力,擴張到更遠的地方。
按照現在朱英定下的標準,最起碼的,就是要全民學漢語。
“爺爺說的極是,咱們大明的疆域,是應該要擴大些了,那些曾經海上難以企及的地方,在蒸汽鐵甲船造出來後,就可以避免大多數海上的風險,並且速度比之先前快了數倍,能更快的抵達。”
“曾經可能需要數十日,現在不過是十數日,如此下來,那些海島上的百姓們,已然可沐浴王化。”
朱英肯定的說道。
朱元璋心中有幾分澎湃,畢竟當初許下豪言壯誌,原以為不能實現,沒想到大孫的這蒸汽鐵甲船,讓這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接下來,大孫當多多督造完成,咱明日也抽個空,好生去看看這鐵甲船。”朱元璋說道。
朱英回道:“孫兒已然下了令旨,於三日後,孫兒與爺爺一起登艦,感受這船速到底有多快。”
“蒸汽鐵甲船的運行,風帆為輔,蒸汽為主,因此操作起來要多幾分麻煩,所以讓水師先行熟悉些才行。”
朱元璋點點頭:“好,就按大孫說的辦。”
.....
回到坤寧宮的時候,差不多已經是晚膳了。
今天的晚膳,朱英特意吩咐郭忠,把所有的妃子都叫上一起。
他要把蒸汽鐵甲船造出來的事情告訴眾妃子們。
用膳就跟睡覺一樣。
不管是朱元璋還是朱英,日常都是獨自吃。
朱英因為親近朱元璋的關係,經常去乾清宮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