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完全不可作假。
這時,正陽大道那邊傳來劇烈的呐喊聲。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孫千歲千歲千千歲!”
一波又一波的百姓不斷的高聲大呼。
實則坐在龍輦裡的朱元璋和朱英並不怎麼聽得清楚。
百姓的高呼沒有什麼組織,就是自願的跪拜高呼。
這就導致那邊還沒喊完太孫千歲,這裡就已經開始在喊陛下萬歲了。
各類交織在一起,已然形成一片嘈雜之聲。
不過朱元璋對於這樣的感覺很是享受。
這說明百姓還是非常愛戴咱的。
“大孫你看,隻要咱們真心對百姓,那百姓的心中就有咱們,如此之熱情,可不是那些官員所能做出來給咱看的。”
“咱殺的貪官再多,那都是為了百姓好,留下的清官真正給百姓做事,他們心裡就會記著咱的好。”
朱元璋略帶幾分驕傲的說道。
能夠這般受到愛戴的皇帝,曆朝曆代也沒有幾個。
朱英自然是奉承著老爺子的話來說。
閒聊之際,龍輦很快就來到了碼頭這邊。
這流程儀式都是有講究的。
定海艦可不能讓陛下太孫等著,自然是要提前抵達。
太提前了也不行,沒得這般好的效果。
能夠這麼對應時辰,自然都是安排好了的。
“定海艦指揮使百戶俞靖,攜定海艦水師將士,拜見陛下,太孫殿下。”
俞靖早早帶著人候著,等朱元璋,朱英過來,立即就上前拜見。
“平身。”
“謝陛下。”
定海艦旁,已經是搭好了木梯。
俞靖躬身引路,爺孫倆帶著數十名錦衣衛,一路登上艦隊。
“這數日操練下來,可是對這定海艦熟悉了。”
“咱這次上船,可是要感受定海艦的速度,可莫讓咱失望了。”
朱元璋笑著對俞靖說道。
俞靖他是認識的,畢竟是越巂侯俞通淵之子。
當年胡惟庸案,俞通淵也牽扯其中,不過朱元璋念及其父俞廷玉,其兄俞通海、俞通源的功勞,並沒有怪罪。
聽到陛下的問話,俞靖當即抱拳道:“請陛下放心,臣與將士們,已然熟悉三日,定不會出現差錯。”
朱元璋點點頭:“好,那便啟帆,讓咱看看這蒸汽鐵甲船,到底有多快。”
隨著朱元璋的話音落下,跟著上船的劉和立即高呼:“陛下諭旨,揚帆,起航!”
“遵旨!”
隨著定海艦上水師高呼聲響起。
下邊船艙裡的士兵,立即開始鏟起大塊的石炭,朝著鍋爐裡放去。
蒸汽機開始運行起來,強大的動力帶動齒輪,發出轟隆轟隆的響聲。
黑色的煙霧從上方的煙管裡升起,後邊的螺旋槳開始轉動起來。
上方的士兵們,也開始操作風帆借力。
定海艦緩緩駛離碼頭,在數十萬百姓的目光之下,逐漸的遠去。
這次的航行,目的在於數百裡外的上海。
也就是說,朱元璋朱英,將乘坐定海艦,直接抵達上海縣去。
按照目前定下的速度,也就大概三四個時辰,便能抵達六百裡開外的上海縣。
這樣的速度,無疑是打破了這個時代的極限。
風帆船的航行速度,大約是在2530千米左右,這是每個小時的速度。
當然,實際上的船速並不具體,這主要還是看老爺天作美。
如果順風,風大,自然就更快。
如果逆風,風小,那自然就更慢。
朱英這次造出來的蒸汽鐵甲船,其實真要較真起來,隻能算是個半成品。
這上麵確實是全麵鋪設了鐵皮,但也真就是鐵皮而已,看著唬人,厚度薄得可憐。
彆說是大炮了,火銃都能給擊穿,一刀下去都能紮個洞。
主體的船身,都是大木料打造,這才是定海艦的真身。
不過鋪了鐵皮,終歸是防禦上要強上一些。
再就是螺旋槳,蒸汽機了。
嚴格來說,等於是在風帆的情況下,加上了蒸汽動力的助力行駛。
這裡頭還涉及到一個續航,吃水深的問題。
如果裝載過重,吃水太深,那麼船速肯定就會受到影響。
現在船艙裡裝載的石炭,頂多是運行二三十個時辰,也就是兩天多點,再多就影響到了船速了。
遠洋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多裝載,也僅僅隻能抵達到占城,就要加石炭進行補充,不然就是完全的風帆動力,蒸汽機螺旋槳就成了擺設。
目前來說,威懾的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
要等到蒸汽機有足夠的改良後才有可能。
這艘定海艦上,連火炮都沒有裝載,完全就是為了速度。
其實定海艦還是有很多劣勢。
比如轉向的問題。
受到螺旋槳的影響,在轉向上,自然沒有風帆船那般靈活。
且也沒辦法快速停止,哪怕是關閉蒸汽機,還會拖行很長一段才會逐漸的停下。
當然,這些劣勢在速度優勢上,就有些不值一提了。
“果然是快啊。”
站在地麵都鋪設了鐵皮的甲板上,朱元璋感受著烈烈風聲,不由是多了聲感歎。
“抵達上海縣,需要幾個時辰。”
聽到陛下問話,旁邊陪同著的俞靖立即回道:“回稟陛下,再有三個時辰,便能抵達上海縣港口。”
朱元璋聞言,心中計算一番後道:“果然是快了一倍有餘。”
正常的船速,從南京出發到上海縣,一路走長江水路,大約要七八個時辰。
而定海艦,三個時辰就能到了。
現在是早間,也就是上午。
三個時辰後,朱元璋就能在上海縣享用晚膳了。
此刻朱元璋忍不住開口吟道:“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李白這首詩,看似誇張了,實際沒誇張。
風帆船航行十二個時辰,一日可達千裡。
而朱元璋同樣是吟這首詩,卻是一個白日,即可遠航千裡。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