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鐵甲船的航行成功,意味著蒸汽機的成功使用。
這是朱英強行拔高的科技樹,實際上在蒸汽機運用到蒸汽鐵甲船上外,還沒有人意識到這同樣可以運用到其他領域。
實際上等到蒸汽機開始越發普及開來的時候,即便是朱英不說出來,彆人也會想到。
隻是朱英完全可以讓這個時間縮短。
在上海縣這裡住了一晚後,爺孫倆就再次乘坐定海艦返回了京師。
回到京師後,朱英並沒有急著去進行石炭開采,而是把劉三吾召了過來。
“拜見太孫殿下。”
劉三吾的臉上帶著幾分憔悴。
朱英關心問道:“最近可是在籌辦大學上太過於勞累了,不必這般著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劉三吾作揖回道:“謝太孫殿下關心,臣最近一直在與其他學士一起編纂關於課本之事,因此多損耗了些精力。”
朱英點點頭,這編纂課本確實要麻煩。
畢竟朱英要求的,可不是之前的那些四書五經,還有許多關於其他學科上麵的課本。
劉三吾作為大學校長,所有學科都要稍微有些熟悉,這般大的年紀了,自然會有些勞累。
“這次叫劉尚書過來,是關乎到蒸汽機的事情,想來劉尚書已然是知曉了吧。”
朱英開口問道。
劉三吾現在也屬於尚書行列,因此從曾經的劉翰林改為了劉尚書。
劉三吾點頭回道:“臣聽聞昨日陛下及太孫去了上海縣,今日又回了京師,這蒸汽鐵甲船的速度,當真是可見一斑。”
“往後我大明有這蒸汽鐵甲船,運輸速度更為快捷,國力升騰,此為盛世之兆也。”
蒸汽鐵甲船在整個京師沸沸揚揚,朝廷裡的官員雖然沒有參與,但哪家不曾聽說。
尤其是京師邸報,更是所有官員必讀的刊物。
現在不管是朱元璋還是朱英,對朝會開始逐漸的放權開來,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很多事情都擺在朝會之上討論。
比如關於到軍隊的事情,現在已經不是其他官員可以隨便議論了,也且隻有兵部這邊對陛下或太孫單獨進行彙報。
而民生之類的事情也差不多,基本上各部自行消化,若是像從前那樣拿到朝會上,不僅要遭受到其他官員的嘲笑,也會被陛下訓斥辦事不力。
在這樣的轉化下,皇帝對於臣子顯得越發神秘起來。
威嚴反而是在不斷的加深。
同時也少了很多聆聽聖恩的機會。
揣摩聖意,這是能夠上奉天殿所有大臣都要做的事情,而京師邸報上的風向,無疑是代表了最新的政策方向。
朱英講述道:“蒸汽機之作用,不僅僅隻是體現在船艦之上,你可以把他當做一個不知疲累的仆從,隻要有合適的方式,他就能一直幫著去做事。”
“比如采礦,織布,紡紗,甚至於在農業之事上,也可有著極大的作用。”
“現在的蒸汽機,在很多方麵依舊是有著不小的缺陷,比如耗費的石炭過多,散發的熱量太大等等,所以我需要更多的人才,來實現對蒸汽機的改良。”
“蒸汽機,這不僅是影響到當今的時代,更是在未來數百年,都有著極大的作用與提高。”
“因此我決定在大學之中,開設關於蒸汽機的學科,這是目前大學的重中之重。”
“此番叫劉尚書過來,就是要督辦此事。”
劉三吾年紀大了,對於新鮮的事物接受能力變差,但他知道,這是太孫殿下極為重視的事情,必不可疏忽。
當即回道:“請太孫殿下放心,臣必然全力督辦此事。”
朱英點點頭,而後道:“也不用你太過於操心,什麼事情都抓在手裡,是辦不好事情的,這就跟曾經的朝會一樣。”
“劉尚書可成立一個工作小組,專門來解決有關於蒸汽機學科之事,劉尚書主要負責把握方向跟進度即可。”
朱英稍微提點了兩句,他也擔憂劉三吾這般年紀,耗費過大一不小心就給猝死了。
劉三吾自然也聽懂了,當下回道:“謝太孫關心,臣自明白。”
朱英心中一動,微微皺眉,隨即對郭忠吩咐道:“去將錦妃叫來。”
錦妃就是徐妙錦。
郭忠當即領命去往後殿叫人。
劉三吾有些迷茫,不知道在這個時候太孫突然叫來錦妃作甚。
他當然是不知道,朱英的毛筆字寫得並不好,在往前下達令旨,基本上都是以口諭為主,方才突然發現,這樣並不是很好。
口諭的傳達,很容易出現錯誤,而且也很容易被人所改用。
白紙黑字,蓋上印章,才應該是正確的流程。
然而在宮廷裡的這些宮女宦官,包括是郭忠在內,基本上都是不識字的,即便有些稍微懂一些的,寫出來的字估計連朱英都不如。
這可是太孫令旨,怎麼能如此隨便。
所以朱英就想到讓徐妙錦代筆。
在書畫這塊,即便是葉月清,也沒有徐妙錦寫得好看。
沒多久,徐妙錦就過來了。
“殿下。”
徐妙錦見有外人在場,便盈盈施禮道。
“過來,幫我寫一道令旨。郭忠,筆墨伺候。”
郭忠連忙去拿來絲帛。
絲帛上有特殊的暗紋,這是當今這個時代的特殊防偽標記,大明寶鈔上也有這樣的防偽標記。
“授教育部尚書劉三吾,全權督辦大學內蒸汽機學科相關事宜。”
“洪武三十二年,六月十七。”
朱英口述,徐妙錦當即書寫上去,用的是楷書。
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而徐妙錦書寫之下,又多了幾分秀美。
“寫得不錯。”朱英誇獎道。
“謝殿下讚美。”徐妙錦笑嘻嘻的回道。
劉三吾看了一眼,沉默不語。
他是真正的書法宗師,這字體在他的眼中,當然還是有許多的瑕疵。
不過他不會蠢到在這個時候搞什麼教書育人。
那就不是教學了,是找死。
即便頭頂都要入土了,可劉三吾還想著多活兩年呢。
劉三吾領著令旨走了。
朱英笑著對徐妙錦說道;“以後你就在我身邊,給我寫令旨吧。”
徐妙錦聞言很是開心:“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