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道:“來了之後,便就先關著吧,老四那娃兒,不也沒啥大事嗎,不用太著急。”
“老三這個家夥,隻顧著自己吃獨食,估摸著關於露天銀礦的事情,現在還在傳報的路上。”
“高熾那邊有些事情不好去乾,畢竟這娃兒小,心不夠狠。”
“關於露天銀礦的事情,給老七去一封書信,讓他也去找找,看看能不能多找一些出來。”
發現了銀礦,倭國這邊的概念和之前就完全不同了,這意味著大量的財富。
誰還會嫌棄錢多呢,尤其是朱元璋這種過慣了苦日子的。
再說這也不是什麼小錢,這可是銀礦。
“爺爺,咱們這邊大概要從工部調集一批人手過去。”
“倭國那邊不管是勘察還是挖掘這塊,技術和工具都很是稀缺,如此也可以加快程度的開發倭國礦藏。”
“到時候或許不僅僅是銀礦,必然還有其他的礦藏可以發現。”
“作運輸用的海船看來也要多多建造一些,在那邊煉製完成後,可以直接拉到咱們國庫裡來。”
朱英提議說道。
朱元璋點點頭。
目前來說對於水師的擴大,朱元璋一直還算比較克製。
現在既然有了銀礦,那麼就可以更大程度的擴張了。
像是這些事情,基本上爺孫倆談定就算是可以了,不需要拿到朝堂上去討論。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這邊造船業開始更加的發達起來。
有了官府扶持的情況下,民間造船業也逐漸的出現。
大家目前都知道海上的財富來得快,基本上跑一趟海,就能賺取到大量的錢財。
隨著田產被官府逐漸回收的情況下,許多新舊勢力迫於找到一個新的發財之路,而現在的海上貿易,等於就是擺在眼前的。
大明水師本來就是目前世界上擁有最多戰艦的軍隊,而當現在官府和民間共同發展之後,造船與海貿成了當下最熱門的事情。
大量工廠的出現,各類商品的造價在不斷的降低,而朱英這邊很早就在邸報上開始對一些工廠技術化進行軟指導。
比如類似於火繩槍那樣,進行一個零部件分開製作的方式。
而工廠的產量提上來,也預示著商品價格越發低廉。
這就給了海貿中更大的利潤空間。
大明的商品,於全世界都是最為暢銷的,隻要更夠出去,就完全不用擔心沒有買家。
而隨著大明整體富裕的開始,對於海外一些珍奇物品的需求,也開始更加旺盛起來。
這雙方麵的市場裡頭,可是存乎著超級大量的金錢交易,並且還可以給大明戶部提供巨額稅收。
去年都不說了,單單是今年過半的情況下,海貿所產生的稅收,早就超過一千萬寶鈔。
而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可以預見在往後的日子裡,這個數目隨著海貿的發展,隻會是更加的高漲起來。
同樣的,大明如今的社會結構,正在發生一種微妙的變化。
田產資源朝著官府的手中開始聚集,對比地主,現在許多當地官府按照大明不斷改進的稅法,給予了佃戶們更多的優惠。
加上農學堂目前在朱橚的帶領下,不但的擴充分院,於這方麵,朱英也非常的舍得投資。
但凡是農學院所屬的人員,各方麵的待遇已然非常之高。
其中有真才實乾,或者說出了一些成績的,其所享受的俸祿和福利,可不比正六品的官員要差了。
科教興國。
朱英沒有喊出這個口號,實際的行動是朝著這個方向來做的。
農學堂對於現在的農業發展,有著很大程度的貢獻,朱英自己也順便的做了一些大方向的引導。
其中簡單的講述了一些關於雜交水稻的概念,具體的他也不是很懂,隻能是讓朱橚和一些農業學子自個去研究了。
化肥這個東西就比較複雜了,不過關於增加土地肥力的方法,是朱橚等人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現在可能難以出現化肥,但也算是留下了一個種子吧。
工業的種子,朱英已經在各個行業開始種下,這需要大量的人才去慢慢的探索,發現。
大明的逐漸穩定,也預示著對外大開擴時代即將到來。
.....
當銀礦的消息,傳遞到朱榑那裡的時候,倭國等於已然是開始要亂了起來。
“好你個三哥,有這等好事,竟然還瞞著弟弟我。”
“好在我這邊可以征伐的地方更多,不就相差一兩個月嘛,來得及。”
“傳令三軍,全體出動!”
朱榑的眼睛都要紅了。
先前的齊城在朱榑看來,完全沒有什麼意思,受到盟約的限製,他也隻是小打小鬨的找點借口去周邊掠奪一下人口填充而已。
現在有了銀礦,那就完全不同了。
父皇在信中已經是交代過了,不久之後就會召集大量的匠人從大明過來,還會打造出大量的海船進行一個運輸。
其實對於錢多錢少,朱榑並沒有太大的概念,他又不是什麼商人,從小錦衣玉食,對錢從來沒有過一個什麼概念。
他更喜歡得到的,是父皇的認可和重視。
其實像是朱榑這樣的想法,或許是大多數皇子內心的想法吧。
父皇作為大明的開國皇帝,這個成就太高了,現在又蹦躂出一個太孫,各方麵手段能力簡直是如同謫仙一般,根本沒有什麼可比性。
從情感的角度出來,多數的皇子皇孫們心裡頭多少帶著幾分落寞。
且就對皇室子弟而言,得到認可才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點。
現在這邊有了銀礦,加上父皇的單獨寫信,這預示著自己將會得到父皇的重視。
單單這一點,就讓朱榑有了很強的欲望了。
再說了,帶兵的,誰不喜歡自己麾下都是些精兵強將呢。
精兵強將,那也是得要白花花的銀子才能夠養出來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