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情況對於我們大明來說,其實並不是很好,平定安南容易,但是想要收歸安南,就沒那麼簡單了。”
曆史上朱棣之所以能夠收歸安南,是因為安南王室的後人全部死絕了,沒有辦法去擇定一個新王人選。
所以安南遺留的大臣們,都想著加入到大明這個大家庭裡麵來,獲取一些好處。
隻是可惜最後土著這塊沒能很好的進行一個安撫,大概也是因為大明對此不上心導致,這才有了後麵安南再度叛亂分裂出去的事情。
可現在不同,安南王室都還在呢。
按照正常的情況上來說,即便平定了安南,最後也隻能重新把安南交還給安南王室手裡。
如果說要強行奪取,其實也不是不行。耫
可這裡頭還是同樣的問題,就是大明對其直接管轄的能力薄弱,彆看安南王室好像被人架空了,可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安南人,還是有著忠誠。
一時的占據簡單,想要徹底的並入,就比較複雜了。
這也是為什麼朱英派出五萬精銳駐紮安南,然後又去了劉勝,李秀才為主的一些曾經弟子,對於安南進行教化。
並入這等事情,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也隻有這樣,才能使得利益最大化。
強行占據隻會看到層出不窮的起義,這將會消耗大明許多國力。
朱英雖然沒有正麵回答老爺子的話,但朱元璋也明白了個中意思。
“那便等到平定之後,再度交給安南王吧。”耫
“不過到時候可以像是倭國一樣,讓咱們大明的百姓,商人多多過去支持一些好處。”
“咱三十萬大軍消耗的糧草,必然是要安南王承擔。”
要是換作以前,朱元璋可不會這般說,反而會因為彰顯大明天朝上國的威嚴,直接負擔大軍消耗,而不是要安南承擔。
不得不說在朱英入宮之後的這些時日裡,朱元璋於各方麵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尤其是在錢財上麵,變化尤為明顯。
大孫這裡打仗,那裡打仗,總是會從各方麵撈到好處,總不能自己安排打仗的時候,不僅半點好處沒有,還給搭出去一些。
而倭國的戰爭賠償,也讓朱元璋看到了一個新的方向。耫
這意味著打仗對於大明來說,極有可能不再是負擔,而是把所消耗的東西,加倍的放到彆人的頭上去。
.....
安南王宮,大牢。
這裡的大牢環境還算是不錯,可以看出在此之前有過簡單的清理和改善。
隻是味道方麵,可就沒有那麼容易散去了。
本來就是熱帶氣候,在這種不通風的環境裡,更容易臭味熏天。
不過劉勝等人也沒有什麼好的選擇了。耫
“我說劉老爺子,你好歹是個監軍,咱們可是有五萬精銳呢,怎麼就讓人弄到這地步了。”
“我當時還在那裡好生教書,莫名其妙一下子就給抓了過來,連情況都不清楚。”
“難道就沒一點提前發現的可能嗎,這比咱們在西域的那個時候還要不如。”
“西域當時可沒這般好吧,也沒淪落到當今這個囚犯的局麵。”
相鄰的牢房中,李秀才不斷的吐槽。
哪怕是在這陰暗潮濕的地牢裡,李秀才還是一身青色長袍,帶著幾分文人氣質。
隻是這嘴碎的毛病,依然沒有任何的改善。耫
他牢房的對麵,正對著劉勝。
麵對李秀才的埋怨,劉勝隻是歎息一聲,並沒有多說什麼。
按照官位來說,劉勝等於是統籌整個安南地區所有大明人,算是大明在安南最高統帥。
不管是怎麼說,他這個最高統帥給人陰了,還遭到一鍋端,就是極大的失職。
反倒是說性命這塊,沒什麼好擔憂的,他也不是很在乎。
他更為在乎的是,自己沒有能把朱英的事情給辦好。
“此事並非是怪劉監軍,我這邊亦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耫
隔壁牢房一道聲音傳來,正是暗中負責安南情報的趙元弘。
趙元弘此刻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帶著思索之色。
顯然是在想著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劉秀才看了看趙元弘,微微遲疑了一下,倒是沒有再開口說話。
作為曾經群英商會在西域地區僅有的幾個秀才,相互之間也算是較為熟悉的。
當年朱英招到他們的時候,最早的安排就是在教書這塊。
而趙元弘是這裡麵最為出色的,各方麵的才學都不是李秀才可以比擬的,也是幾個秀才中的領頭羊。耫
沒乾多久,因為才學過人就被朱英看重,去負責其他方麵的事情,最後更是被安排到安南這裡來。
在麵對趙元弘的時候,李秀才顯然還是要客氣許多。
哪怕是說劉勝名為統帥,李秀才還是有自己的臭脾氣,隻是不敢對趙元弘發而已。
“這件事極為詭異,胡季犛這老小子,定然是在月妃過來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想法。”
“當時月妃過來,我們的心思都在月妃身上,對於胡季犛的監察力度就小了許多,這老小子必然是趁著這個時候暗中安排的。”
聽到趙元弘說話,劉勝也搭了兩句。
因為到現在為止,眾人還不知道具體的細節。耫
被抓進來後,除了一日兩餐外,連獄卒對於他們都是閉口不言,沒有獲得情報的渠道,隻能是憑借猜測了。
“我們中間有叛徒。”
趙元弘沉聲說道。
李秀才聽到這話,頓時看向劉勝,隨即又想了想不可能,畢竟劉勝都最高統帥了,不存在說叛變,最後麵色一愣,不由喊道:“可不要瞎說,我可不是叛徒。”
劉勝沒好氣的說道;“你這家夥就閉嘴了,就你這個模樣,當叛徒都沒資格。”
“如果是你的話,我們還能在這大牢裡頭。”
趙元弘沒有去管李秀才,自顧自的分析道:“此人對於我們來說,必然是極為熟悉,而且對於安南的情況,也應當是極為熟悉。”耫
“這人不是從大明跟著劉監軍來的,應當是早些年跟著我過來。”
“也隻能是這樣,他才能跟胡季犛勾結在一起。”
“這人野心很大,作為東家麾下,去勾結胡季犛,必然是想要獲得更多,或者是對自己現在的狀況不滿意,有埋怨。”
“人很好找,有可能的也就那麼兩三人。”
“如果沒有他的幫忙,胡季犛是不可能一下子同時對我們發難的。”
“也正是因為他,胡季犛才有了這個底氣。”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