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大明的人口正趨於大爆炸的時期。薅
這一切自然是因為大明的經濟開始騰飛的緣故,大多數的百姓在溫飽之下,可以養更多的小孩了。
而人多力量大這個覺悟,在這個世道是所有的人共識。
洪武二十八年的戶籍統計裡,大明的人口已經逼近了七千萬的關口,意味著僅僅隻是在三年的時間裡,就多出了幾百萬人。
這幾百萬人,並非是清一色的新生兒,其中還有大量輸入外來人口。
不僅僅是西域,吐蕃這邊的人口流入,包括草原,高麗,倭國,南洋也存在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朱英一直在有意識的引導,為的自然是加強大明內部的基礎建設。
最為實在的,無非就是修橋修路了。薅
南北大道數千裡,僅僅用一年的時間就能修建好,可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的道路修起來就簡單。
南北大道之所以能夠這麼快,首先是參與的人數夠多,朝廷這邊也很是重視,投入了大量的錢糧進去。
嚴格的意義來說,這並不能算是修建,因為這條道路本身的地基就已經打好,是一個擴寬和水泥鋪墊的過程,沒有說什麼開山造橋這些。
可對於大部分的縣城甚至是村子來說,就完全不同了。
一些在山溝溝路的村子,平日出行就得是翻過好幾座大山,才能接觸到官道,而大部分的官道,還是從前的樣子。
不可能說短暫幾年的時間裡,就能夠把官道全部修建完,這裡頭產生的費用是很大的問題。
修建官道的錢糧,基本上全部都是來自於國庫,地方官府根本無法承擔,僅僅隻是剛剛過上能吃口飽飯的時候,普通百姓更加不可能說有錢糧拿出來。薅
國庫有錢,內帑也有錢,可這錢也不能一下子全部都丟在修建官道上。
優先供應軍隊建設,才是國防的根本。
如果軍隊這邊跟不上,國家動蕩的情況下,還談什麼百姓生活。
國泰,才能民安。
說起來,現在的百姓也並沒有覺得道路這塊有問題,祖祖輩輩下來,都已經是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華蓋殿裡。
朱英正在查看著關乎人口統計的數目,還有今年收成的情況,在做一番對比。薅
華蓋殿基本上就相當於皇帝的辦公室,一般很多奏疏等都放置在這塊。
“大孫,今年的收成,應該算是比較高的吧。”朱元璋在一旁悠閒的笑著說道。
現在可算是過上了好日子。
百姓是一方麵,宮廷更是一方麵。
宮裡頭的開支,基本上都是由內帑來負責,群英商會在並入到內帑之後,內帑可就沒過缺錢的日子了。
朱元璋想起當初自己跟戶部搶銀子的時候,心裡頭就非常的感歎。
“情況不是很好。”朱英微微搖頭說道。薅
朱元璋麵色一頓,道:“是怎麼回事,咱也看了,這比往年的收成可高多了,是有什麼官員在裡頭做了手腳?”
“看來總是有些人嫌日子過得太好,不想要活命了。”
朱元璋的語氣中帶著明顯的憤怒,任何敢影響到大明的人員,不管是誰,都必須要處死。
誰敢在賦稅這塊伸手,他就要誰的腦袋。
朱英回道:“並非是有人貪了,孫兒的意思是說,現在大明的糧食跟不上人口的消耗了。”
朱元璋微微皺眉:“你的意思是,咱大明的人口增長太快了,地裡的糧食跟不上了。”
朱英點點頭:“沒錯,雖說有高產作物的增產,可實際上在先前,大部分百姓都是不能吃到飽飯的,而高產作物的大麵積種植,隻是堪堪讓百姓們的生活能夠勉強達到溫飽。”薅
“實際上還有一部分地區,連溫飽的標準都很難達到。”
“如今我大明的人口,實際上應該已經是超過了七千萬口,很多一部分還沒有加入到大明的戶籍裡來。”
“按照現在的這個趨勢,或許不用十年,三年五載的,可能咱們大明的人口就有萬萬人了。”
“一戶之中,常規要生三五個孩子,像是一些大戶,生個七八十來口都正常,如若是達到萬萬人,那麼大明人口的增長速度就更加的驚人。”
“也就是說,未來十年之後,在沒有戰事的影響之下,咱們大明可能一年就要多出兩百多萬的新生兒,後期還會不斷的疊加。”
朱元璋一直致力於人口的恢複,但沒想到在大孫入宮的幾年時間裡,人口增長得就已經是如此迅速。
大量的人口需要大量的糧食,而經濟的提高並非是說糧食的增多。薅
現在市麵上的糧食,不管是小麥,大米還是其他,價格已經是在緩慢上漲的趨勢,這是大勢不可逆,也更改不了。
朱元璋先前之所以要遏製百姓待在原地不準出門,更有官府節製路引,為的就是讓百姓好好的種糧食。
錢財再多,也不能變成糧食,一旦出現糧食危機,那麼糧食的價格就會一路上飆。
這對於大明的穩定是非常之不利的。
朱元璋沉思一會之後,說道:“看來,是時候遷徙百姓於遼東黑土了。”
朱英讚同的點點頭。
大力開發黑土地,那麼整個東北地區,將會成為大明最大的糧倉,穩固整個大明的糧食價格和保障。薅
朱元璋說完之後,微微的沉默一下,再次說道;“擴軍吧,有些不聽話的小國,也是該好生教訓一下了。”
當人口增長過快,給國家帶來壓力之後,除了糧食種植的開源,還有通過戰事的節流。
不管是在什麼時候,戰爭永遠是人口消亡的最大手段。
以大明現在的實力,完全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戰事行動。
一來能夠增強大明的影響力,二來也能夠獲取到更多的地盤。
眼下,爺孫倆一起把目光放到了整個南洋地區。
倭國那邊諸王爭霸,看似有著更大地盤的倭國王室,實際上不堪一擊。薅
高麗那頭姚廣孝翻雲覆雨,操控朝政。
李成桂都已經派遣使臣到大明,想要得到大明的認可從而稱王,現在這個計劃等於徹底的破產了。
姚廣孝等於已經掌控了大半的高麗文武,李成桂現在是於姚廣孝的逼迫下苟延殘喘,很難有還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