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西洋對於大明朝廷來說,當然是社會效應為主,經濟效應其次。
畢竟現在的大明已經是足夠富有了,每年的進賬都非常的喜人,曾經每天都是愁眉苦臉的戶部尚書趙勉,現在天天見到誰都是笑哈哈的。
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彆的什麼看不出來,原本有些乾瘦的趙勉,現在已經有發福的跡象了。
就因為發福的這件事,就有言官在朝廷上奏,請求對戶部尚書進行調查,突然發福絕對是有中飽私囊。
這可讓趙勉給嚇得夠嗆。
若非是現在禁止風聞奏事,彈劾戶部尚書趙勉的奏章怕是要堆積如山。
以前的戶部尚書是個苦差事,每天都要想儘辦法去應對各種花銷,有時候還要跟陛下掰掰腕子。
國庫和內帑可是兩碼事,一到年關那就得絞儘腦汁把更多的歲入留在國庫裡,而不是到內帑裡去。
國庫沒錢的時候,官員的俸祿都隻能拖欠,本來這個年頭有很大一部分的官員都是靠著俸祿過活,朝廷的俸祿發不下來,自然成了苦哈哈一般。
肯定是不能怪皇帝的,不管是什麼錯,都不可能是皇帝的錯,那就隻能是戶部尚書擔責了。
一般的文官也就罷了,頂多是嘴上說說,奏章彈劾,臉皮厚點,就當是沒聽見吧。
反正國庫的情況陛下也知道,奏章彈劾根本沒用,誰來都是這樣。
可武官那就不同了,他們是真打啊。
往年每次正旦,戶部尚書可能都要被揍兩頓,鼻青臉腫的在奉天殿訴苦,然後朱元璋就會站出來,嚴厲嗬斥那些動手的武官。
前麵那些年,幾乎是年年如此。
對於彆人來說是過年,對於戶部尚書來說,那可是過關。
就這樣的生活環境下,每日頭發都愁白了,天天盯著國庫那點存貨,像是個守護財寶的老摳,哪裡胖得起來。
現在就不同了。
太孫來後,首先是群英商會並入到內帑之中,彆的不說,內帑已經完全不需要拿國庫的錢財,本身比國庫還要更加的富裕。
沒有節流,四處開源。
各方麵來的賦稅,簡直是跟大海入東流似的,瘋狂的湧入到國庫裡頭,原本乾癟的國庫,充了氣一樣的鼓了起來。
趙勉的好日子來了。
花不完,根本就花不完。
來錢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快的超乎了趙勉的想象,作為最清楚國庫情況的趙勉,在驚駭之中心神裡是對朱英滿滿的崇拜。
僅僅是兩年不到的時間裡,不僅是結清了大明建國二十多年的爛賬,哪怕是各類開支項目各種增添,也完全趕不上太孫掙錢的速度。
甚至是隻知道從國庫拿錢的內帑,一反常態的支援國庫。
這種感覺對於趙勉來說,是非常神奇的,這是他做夢都沒有想過的日子。
轉眼間,戶部就成了香饃饃。
各級衙門的基本開銷完全是管飽的狀態,但是大家誰不想多拿一點呢。
比如是衙門房屋的修繕,桌椅板凳增添,日常夥食改善。
像是各地衛所軍器軍備的保養,建造,林林總總的,這些錢可大可小了都在戶部的掌控之中。
肉多了,自然引來的是群狼環伺,大家都緊緊的盯著趙勉,隻要其有什麼出格的舉動,就一定要給他彈劾下來。
最初的那段時間,趙勉真是吃不好,睡不好。
有著以前朝廷上的陰影,趙勉生怕是被陛下給哢嚓了。
倒是朱英發現了這一點,就把趙勉單獨召到了坤寧宮裡談話。
“本宮知道你現在的日子不好過,生怕是犯了什麼錯誤被人彈劾。”
“關於這些其實你不用太過擔心,隻要是嚴格的按照章程辦事,誰也奈何不了你,一些亂七八糟的上奏,我這邊都能給你擋下來,不要去管那些有的沒的。”
“現在大家的日子都好過了,辦事的時候該大氣就大氣一點,但是該節約的也不能亂花。”
“曾經窘迫時候,你的那些功勞,爺爺和我都是記在心裡的,沒必要是怕這怕那的,怎麼說你也是正二品的尚書職,隻要手不亂伸,我自然不會讓你被彈劾下去。”
朱英的這段話,可是給了趙勉一顆大大的定心丸,當下是感激涕零的表示大謝隆恩。
在這之後,經曆過三番五次折磨的趙勉,也是真正的硬氣起來。
往後涉及到太孫殿下這邊安排的立項,首先就是錢管夠,最優先級。
現在下西洋的任務下達,更是讓趙勉極為重視起來。
立即召來戶部眾多官員議事。
“下西洋的事情,是陛下最為關注的重點,在這件事上,我們戶部要擔當重要的職責。”
“這些天所有人都辛苦點,把所有的章程全部都列項出來,不可有任何的遺漏,辦完後要檢查三遍,不能有錯誤的地方。”
“本官知曉,咱們戶部現在是個油水衙門,現在這般事情落下來,不知道有多少商人盯著這塊肥肉,在你們的審核範圍內,首先要把朝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此事全部章程都要列入黃冊庫存,但凡是發現有人在這其中動了手腳的,本官一定上報朝廷,絕不姑息。”
“若是誰因此被下了詔獄,可莫要怪本官不顧及同僚之情。”
趙勉的聲音中帶著冷厲。
他自己是不敢貪的,位置太高了,盯著的人太多。
可是手底下這些屬下們,多少風聲他當然是知道一些,平時一些小事情,也就是睜隻眼閉隻眼了,但關乎到下西洋的重大行為,可就半點不能留情。
下邊的左右侍郎目不斜視,他們也算是問心無愧。
畢竟侍郎可不是什麼小官,除開六部尚書之後,就是侍郎這個梯級了。
盯著的人同樣是不少。
在官員俸祿改革之後,現在算是吃得好喝得好,沒必要去插手這些。
倒是下邊的主事們,一個個心思顫動。
說不貪,那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朱元璋再是怎麼立下重刑整治貪腐,二十多年來幾乎把朝廷上上下下給殺了個遍,也同樣是無法根治這種情況。
殺不完,根本就殺不完。
其實嚴格來說,現在的大明朝廷貪汙問題,已經是比先前更加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