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說這些曾經掌控兵權的幕府將軍們,真的一個個就如此忠誠,從沒想過顛覆倭王的統治?”
“這讓孫兒覺得不可能,也不存在,一個兩個或許真有,這裡是換了多少代的幕府將軍,從最初的大和國統一倭國到現在,也有上千年之久,怎麼可能個個都這樣。”
“唯一的解釋就是這些掌控了實權的幕府將軍們,並沒有能力去推翻倭王室。”
“那麼是怎樣的原因,讓倭王有著如此強大的影響力,這就是最讓孫兒好奇的地方了。”
朱元璋聽到這裡,頓時就來了非常大的興趣。
本身朱元璋是一個好學之人,從小就喜歡讀書,學習。
能夠在紅巾軍裡被郭子興看中,其中粗通文墨這個點很是重要,因為他將朱元璋和普通的士兵分割開來。
讀書人不管是在什麼時候,哪怕是亂世之期,都很是珍貴。
畢竟這曆來知識都被貴族門閥所壟斷,普通人即便是想學,也耗費不起那買書的價格。
隻是雖說讀書多,但朱元璋讀的書自然都是中原曆代王朝典籍,對於倭國這樣的地方,自然沒有了解可言,隻是大概的知曉些模糊概念罷了。
“快說說,這倭王怎的是一直都能傳承到現在的。”朱元璋有些迫不及待的催促道。
對於現在的朱元璋來說,自然是想要讓自己開創的大明王朝長盛久治,千秋萬代。
他本身製定的各方麵製度,也是在傳承的框架上。
心裡很清楚,這天下就沒有永恒不變的王朝。
可現在大孫卻告訴他,倭國的王室自從一統成立後,傳承就從未斷絕過。
這可是戳到了朱元璋的心窩裡。
“大孫的意思是,因為倭國的神話體係?”
未等朱英回答,朱元璋馬上就意識到了這個點。
“沒錯。”朱英肯定的點頭道:“就是倭國的神話體係,讓倭王有了足夠多的民間信仰,所以倭國不管是貴族,武士,士兵,百姓,都非常的相信這一點。”
“曆來那些幕府將軍們,雖然掌控了倭國的兵權,但他們不敢去動倭王,一旦倭王有失,他們自身的地位也很難不被動搖。”
“這就相當於倭王是倭國的水,幕府是水上的船,水若乾了,船自然也就不能遊擺。”
朱元璋聽完後,隻是略微沉吟片刻,便就說道;“倭國可以這樣,但是咱們大明不行。”
“雖說咱對於倭國了解不多,但也知曉倭國的情況和咱大明完全不同,或者說跟咱們中原王朝都不儘相同,若要類比的話,當是猶如周朝時期。”
“這倭國大大小小的城池,都有著君王的稱呼,幕府將軍看似是統管兵權,但實際下頭全是諸侯國,並非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
“大孫說的幕府將軍之所以沒有去動倭王位置,實際上是因為本身的權力還不夠集中,過於分散導致。”
“想要把倭國的那套方式搬到咱大明來,是萬萬行不通的。”
朱元璋本身就是個搞製度的好手,隻是通過大孫的隻言片語,基本上就猜測出了倭國的實情。
“爺爺果然厲害。”
朱英豎起大拇指,隨後才道:“孫兒並非是想搬照倭國的方式來到大明,而是發現了這成熟的神話體係,對於百姓的影響力。”
“自三皇五帝到大秦一統天下,曆時最久的王朝,卻是看來有些四分五裂的周朝。”
“而能夠維持如此之久的國祚,其中禮樂的開創影響很大,這一點跟倭國的神話體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咱們大明內部來搞,是動亂的根基,但是如若是放在海外蠻夷呢。”
“除開那些曾經作為中原王朝附屬的小國,像是占城,真臘,瀾滄,爪哇等這些南洋小國,都非親近中原之國。”
“我們的大軍征服他們簡單,但想要長久統治,乃至於真正化為我大明附屬藩國,那就是個不容易的事情了。”
“這時倭國的神話體係,就出現了大的用處。”
“南洋西洋那邊,最喜歡的就是什麼神戰聖戰的,若是我們有完全的神話體係,宣揚他們的神本就是我中原神靈的附屬,這些蠻夷百姓們,當然就心悅臣服起來。”
“即便是效果沒有孫兒說的這般好,那終歸是比沒有要好。”
“如果咱們大明的神話體係足夠完善,就相當於有了大義的名頭。”
朱元璋有些疑惑問道:“神話體係對於這四海蠻夷來說,當真是有這麼好的效果不成?”
這是文學上的認知問題。
朱元璋再是厲害,當然不會對於西方那邊有足夠的了解,也並不知道神靈對於大明之外的國家,是有多麼強烈的效果。
按照西方神戰的套路,如若是一方國輸了,就等於是神靈輸了,歸順的事情好像就順理成章了。
甚至於傳播久了,大家都相信這個。
當一句謊言說了成千上萬遍後,即便是假的,都會變成真的。
現在朱英建立的神話體係,如同像是個小說話本,但隻要傳播量夠大,經常不斷的有人去說,相信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甚至於在大明官方的背書下,一些大字不識的,就會當真。
大明的文盲率是高,可這天下全世界裡,哪個國家的文盲又少了。
最主要的是在大明手裡,現在有京師邸報這麼個大殺器。
隨著京師邸報在海外的不斷擴散,整個現在是大明掌控了世界的輿論權。
如果朱英要搞臭哪個國家,或者說某個國家的君王。
隻需要在邸報上不斷去傳播這君王的劣跡,就算是杜撰,憑空捏造沒半分證據,隻要是一經發行出去,看到的人多了,相信的人就會更多。
這才是邸報最為恐怖的地方。
隻是這等手段,輕易不可使用,往往在第一次的時候,才是效果最佳的,用的次數一多起來,不僅是邸報的公信力要喪失,連大明的威信都會被削弱。
可在傳教上,就不同了。
西方的傳教士還需要到處奔波,大明現在隻需要刊登在邸報上,直接往海外大肆發行就行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