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帝國戰勝的消息,現在還沒有傳到大明來,但基本上朱英已經可以確定戰局了。
畢竟他所改變的目前隻涉及到大明,中亞的局勢不會因為他的動作會有太大的變化。
或許唯一不知道的就是麾下的趙秀才趙元弘跑到君士坦丁堡去了。
隻是就現在的大明而言,尤其是單兵武器火繩槍的不斷改進,就現在整個世界來說,已經沒有對手可言了。
唯一的對手隻能說是距離。
就算是知道帖木兒要你動兵來進攻大明,朱英隻會是笑而不語。
能夠抵達大明邊境,都算是他輸。
戰場必然會控製在草原或者吐蕃,這完全沒有絲毫需要擔心的地方。
在如今的大明,可以說是太平盛世,但卻有那麼一個地方,如今還是起起伏伏的叛亂不斷。
雲南。
這個曾經是沐英鎮守的地方,隨著大量的漢人不斷通過民屯,軍屯,商屯遷徙過去。
使得漢人的數目快速增長,比之白族,彝族這兩個大族的人口都要來得更多一些。
隻是因為地處偏僻的關係,所以並沒有能夠搭上大明京師發展的快班車。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雲南的優勢太低了,而且土著部落非常多。
不管是貨物的傾銷還是收納,都顯得沒那麼頻繁。
在朱英這裡,收到了一本彈劾沐英之子沐春的奏章。
“啟稟殿下,西平侯沐春枉顧大明律法,兼並大量土地不說,更是豢養家兵上十萬,整個雲南地區隻知沐家不知皇家,如此下去,豈非是猶如唐朝時期的藩鎮割據一般。”
“我大明如今軍政分離,唯有雲南軍政一體,大小事務皆由西平候府處理,掌控偌大的權力。”
“每年所產生高額的軍餉,都拿來被供給私軍。”
“其所在雲南之流官,與當地土著長官相互勾結,在大量兼並漢軍的同時,還侵占現在大量的民屯土地,甚至是多數民族的耕地也被吞並,致使當今雲南禍亂不斷。”
“臣聽說,沐氏一家在雲南各府、州、縣境內,已達五千頃的田產之多,甚至於紅河南岸土司區前後縱橫四百餘裡之地,皆被沐氏一家圈為‘勳莊’。”
“那裡生活的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土官,都是直接向沐氏納貢。”
“以上種種不過是沐氏冰山一角,具體詳細皆是在奏章中有所寫明。”
華蓋殿裡,朱英坐於上首,下邊說話的是雲南承宣布政司布政使卓增平。
桌增平作為雲南承宣布政司布政使,按理說權力是很大的,可一直被壓製得很慘。
之前沐英還好,畢竟那是跟隨著朱元璋打下江山的義子,隻是現在換成了沐春還這樣,心裡頭就有些不服氣。
趁著這次述職的機會,直接上奏彈劾。
按照現在的規矩,彈劾的奏章是需要進入內閣審核之後,才能到朱元璋或者朱英這裡,是為了防止增加多餘工作量,搞風聞奏事,憑空捏造的把戲。
現在桌增平能夠在華蓋殿親自講述,說明其奏章上的內容,不說完全真實,至少大部分都沒有問題。
“現在雲南的情況,很是複雜,你也在雲南待了數年。”
“你說如果現在撤下沐家,那麼雲南的事務由誰來負責統管。”
朱英對於雲南土地兼並的事情,並沒有生氣的表現,隻是把奏章放在一邊淡淡的問道。
“這....”桌增平頓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
朱英擺擺手:“行了,便就這樣吧,你在雲南也任職了數年,這次回來就不用再過去了,再聽從吏部的調令吧。”
桌增平聞言還想說上兩句,但看著太孫殿下的神情,也就把想說的話咽了下去。
他沒想到自己如實彈劾,反而是要被調出雲南。
難道就因為沐英是陛下的義子嗎。
桌增平走後,朱元璋這才從屏風後出來。
“大孫是因為覺得咱念著沐英的好,所以才對沐家照顧?這可不像大孫平日的風格。”朱元璋有些意外的說道。
本意是讓大孫單獨來處理,沒想到大孫一直非常看重土地兼並的事情,到沐家這裡反而是輕輕放過,還把桌增平給調出雲南。
朱英解釋道:“調他出雲南,是因為這次上奏的事情一發生,他自然跟沐家勢如水火,也算是為了讓他好過一點,不至於去跟沐家硬碰硬。”
朱元璋眉頭一挑:“大孫是覺得雲南這個地方,咱們管不了了?”
朱英搖頭道:“自然不是,關於雲南的這些事情,其實我也大概是了解一些的,但現在的雲南跟我大明其他疆域看似差不多,實則是相差很大。”
“雲南的局勢很複雜,主要是大量土著部落的存在,就大大小小幾十個民族,其中的矛盾非常的尖銳,不能按照一般的方式去管理。”
“對於大明來說,雲南的問題不在於土地兼並,而是在於教化。”
“沐家確實有兼並了大量土地的行為,看似是違背了大明的律法,可這也是雲南的現狀不得已而導致的,如果不能掌控足夠多的土地和權勢,那麼本身就無法鎮壓整個雲南。”
“縱觀整個朝廷,不管是派誰去都沒有意義,唯有永世鎮守,通過一代代的教化,才能慢慢把雲南真正變成我大明屬地。”
現在的雲南,其實跟吐蕃,西域,安南沒有什麼區彆。
隻不過因為其地理位置的關係,對於大明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明初時期,殘留的蒙古貴族,還想著從雲南整兵再次反攻大明。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甚至於朱元璋都會當做安南一樣的看待。
教化雲南,說起來簡單,其中最關鍵的是大量的人口遷徙,要知道元末之後的大明本身漢民就少,各處都是百廢待興,還要遷徙大量的人口過去,對於大明本身的發展都有影響,可朱元璋依舊還是這麼做了。
“大孫說的沒錯,雲南對於大明來說很是重要,所以當年咱就讓沐英鎮守,他的忠誠咱可以放心。”
“沐春也是個好孩子,聽話懂事,對於咱們大明也是一片赤城。”
“土地兼並的事情,放在雲南根本不叫個事,不能用京師這邊的方式去處理,這一點大孫做得很不錯。”
“不過大孫想來也不會一直這樣放任下去,那個時候咱已經是不在了,對於沐家,多少有幾分情誼,不要太過了。”
朱元璋很明白,不是漢人主導的地方,就很難是朝廷的直接統治。
所以現在沐家掌控整個雲南的軍政大權,也是朱元璋的授意。
當年朱元璋殺貪官殺了那麼多,但是雲南地區幾乎都沒怎麼動,本身去了那邊就跟流放差不多的感覺。
各種土著部落,隨時都有造反的可能,這是文化的不同,跟沐家所謂的壓迫沒有任何關係。
隻是朱元璋很清楚,雲南的現狀是不符合大明心中預期的,大概有個十年八年的,等雲南的局勢穩定下來,那麼沐家就不能像現在這樣了。
沐英是從八歲起,就一直跟隨在朱元璋的身邊,比太子朱標還要早很多。
養育了這麼多年,況且沐英真的跟朱元璋還有馬皇後很親,也很懂事聽話,說沒感情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