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軍事學院。
入了這裡,彆的不說,至少吃喝上,已然不是問題。
大魚大肉這些,都隻能算是最為基礎的吃食,一些隻有宮廷禦膳才有的吃食,在這裡也能品嘗到。
除此之外,所有的學子們,每個月還有月俸。
並非什麼實物,全是大明寶鈔。
學子們可以選擇寄回去,也可以選擇存放在學院裡麵,隨時可以取出。
俸祿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基礎的俸祿是每月一貫鈔,往後根基個人成績的不同,還會有調整和獎賞。
其中包括他們的衣物,全部都是由學院配給。
對於學子們來說,隻需要用心學習,其他的一切,全部都由學院負擔。
當然,與之相對的,就是嚴厲的課程教育了。
一日三餐,另有夜宵。
上午,是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叫苦不迭。
下午,就是由老師教導,進入學堂學習。
晚上,也是有陣型操練,個人對抗等諸多項目。
一直到亥時中,才算是結束。
耗儘所有的精力,入睡。
次日雞鳴,由此反複。
這般操練的程度,哪怕是對於勳貴武將子弟,也是叫苦不迭。
更何況那些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書生們。
極為後悔,頓時就鬨著要退出。
“離開軍事學院的方式,隻有兩種。”
“要麼是結業之後,昂著頭走出去。”
“要麼就是遭九九八十一殺威棍,橫著出去。”
“自己選吧。”
玄甲衛出身的教導們,沉聲說道,沒有半點開玩笑的意思。
大明軍事學院,丟不起這人。
堅持不住的,那就去死吧。
殺威棍這種刑罰,可大可小,真要往死裡打,哪怕是軍中猛將,也遭受不住三四十棍,就得是命喪黃泉。
九九八十一棍,是湊個吉利數。
足夠讓人死上好幾次了。
聽到這般規矩,即便再苦,那也隻能是咬牙堅持下來。
被操練死,至少還有一段時間,這般出門,可就是真活生生打死了。
傻子都知道怎麼選擇。
當朱英走進這裡時候,已經是下午了。
整個學院內,都回蕩著郎朗的讀書聲。
朱英巡查了一番,比較滿意,便就點點頭,吩咐道:“讓劉不易,出來見我。”
“遵令。”
劉不易這個學生,朱英還是要給一個特殊照顧的。
若是沒有他的話,想來招生的事情,尤其是對參加科舉的考生招生,根本沒有這麼大的煽動力。
這其中,可謂是做了大關鍵的事情。
而在朱英找劉不易談話的時候,宮庭裡的朱元璋,正在發生一些改變。
華蓋殿中。
朱元璋正在翻看文冊。
這些文冊上的記載,全是關於朱英的。
像是之前朱英提出的一些政策,如攤丁入畝,軍政分離,開辦工廠,修建道路。
包括對火藥的改革等等,一係列政務上,經濟上,軍事上的所有方案,全都記錄在此。
朱元璋能夠從一個放牛娃,當和尚,做乞丐,從而到今天的大明開國皇帝。
他憑借的,僅僅隻是運氣?
不,他主要憑借的,是自身強大的學習能力。
他是一個天才。
從古至今,能夠作為開國皇帝者,皆是天才。
或許他們的身上,有著各種各樣的弊端,但這依然無法掩蓋本身的光輝。
尤其是朱元璋,即便是到了現在,也從未間斷過學習。
再累,事情再多,都會抽出至少半個時辰來讀書。
自從朱英入宮之後,提出來的一係列的策略,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尤其是對於整個大明國庫的賦稅,更是如此。
一個國家的發展,用簡單的話語來說,發展的就是國富民強的路子。
所謂是三人行,必有我師。
向自己的大孫學習,並沒有什麼羞恥的,反而讓朱元璋,更加有了興趣。
所以他讓會讓人,將大孫的一些做法,安排,包括群英商會那邊,全都統計出來,編撰成冊,以供學習。
朱元璋確實不懂商道,這跟他的經曆,還有本身所處的環境有關。
但這並不代表他不能學。
群英商會在京師立足之後,一直都有受到錦衣衛的監視,哪怕在朱英入宮之後,這些監視也並沒有完全停下。
朱元璋仔細閱讀著,群英商會從一開始,直到現在,所有的動作。
“妙啊,妙啊,原來這商道上,竟是有如此之多的講究。”
“曾經大孫跟咱說,商道之繁榮,足以影響到大明全國,咱從前還不覺得,如此這般看下來,竟當真如此。”
“京師裡的東西,也就跟原先沒多大區彆,可是在大孫的把控之下,卻展現出了高度的繁榮。”
“這些把銀子藏在地窖裡的,老老實實拿出來購置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