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問題,是曆來王朝的重大問題。
明洪武十四年,全國人口大普查。
戶計一千六十五萬二千七百八十九,口計六千五十四萬五千八百一十二。
在洪武立國初年的時候,雖說沒有具體的普查,但在經曆元末亂世,流民四起的情況下,人口必然是暴跌。
亂世,是天下所有人的噩夢。
縱觀往來正史,人口的消亡讓人心中震撼。
如漢代漢武帝時期,人口將近六千萬。
而到了東漢末年,中原人口隻剩下七百六十萬。
足足五千多萬人,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口,消亡於這亂世之中。
如隋朝時,人口在四千六百多萬。
於唐朝建立的時候,卻隻能剩下了一千多萬。
僅僅不過是幾十年的時間裡,就有三千萬的中原百姓喪生。
哪怕是經過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朝的人口終於又是達到了四千八百多萬,但是在安史之亂後,可謂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這般對比上來,好像是元末亂世並沒有死亡太多。
實際上遠比想象中的更為恐怖。
因為現在的大明,已然不是說漢人占據九成,而是多民族的融合。
其中大量的蒙古人,色目人,還要各種民族,全部都歸納到了大明的戶籍之中,這才有了如今六千萬的人口。
其中漢人的比例沒有一個詳細的估計,但是可以想象到,已然是大不如從前。
在去年的洪武二十六年,也有一次人口大普查。
按照常理來說,在這修養聲息的十多年裡,大明的人口應該是要迎來了一次爆發。
然實際上的數目,卻是跟洪武十四的相差不大,多不了多少,還是六千多萬人。
這其中的緣故,自然是因為大量軍事行動所導致的。
像是藍玉封公,包括朱棣北伐身上的大功勞,看似不過是曆史上輕飄飄的一句話,可這其中死亡的將士,可謂是無從計數。
其中各地練兵,一些天災饑荒。
包括是朱元璋的老家鳳陽,也都是因為活不下去而爆發過農民起義。
隻不過比起元末的混亂,沒有出現大麵積的動亂。
而今經濟繁榮,高產作物不斷的在輻射整個大明,如此再過幾年,可算是在人口會有很大的突破。
這是朱元璋一直所期待的事情。
哪怕是沒有數目統計,但至少因為攤丁入畝的政策,去年下半年至現在的新生兒在不斷的增多。
新生兒,就是大明未來的希望。
人多力量大,於現在的大明而言,就是真正的硬道理。
半月時光轉瞬即逝。
小玉婷也快滿兩月了。
而今日,占城的國書抵達了大明。
國書最先抵達的,自然是在朱元璋的手裡。
“好你個大孫,這占城國竟然還真的給讓出一城來了。”
朱元璋的語氣中透露出驚喜,激動,甚至帶著一些不可置信的語氣。
從名義上說,大明周邊大量的小國,都屬於屬國,藩國。
但這從實際上出發,也隻是名義上的。
關於他國的內務,軍事,律法等等一係列因素,大明這邊都沒有什麼可以說乾預的能力。
這自然跟距離遙遠有很大的關係,其中還有中原地盤太大太遼闊也很相關。
一個國內的事情,就足夠讓皇帝本身忙得不可開交了,哪有什麼興趣去管彆人。
而朝貢,從名義上來說是小國給大明納貢,實際上相當於大明給周邊小國的一些安撫費。
每一個小國都可以從朝貢貿易上得到許多的好處,自然多數不太涉及到自身利益的問題,就比較聽話了。
這裡頭還關乎到一個天朝上國顏麵的問題。
但是讓占城國,隻有十五座城池的占城國讓出一個城池給朱允炆就藩。
這樣的事情,是朱元璋連想都沒有想過的。
雖說先前大孫言之鑿鑿,但實際上朱元璋心裡頭是不怎麼相信。
總覺得大孫那邊肯定會遭到拒絕。
最後的局麵便就是興起兵馬,強行逼迫下來,奪取一城作為朱允炆的海外藩國。
可現在。
隻是一道諭旨過去,那占城國接到消息之後,竟然就真的答應割讓城池。
這簡直是太讓朱元璋感到意外了。
概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孫這就等於是不費一卒一兵,單單憑借口舌之力。
不,不對。
連口舌之力都沒有,簡單一道命令過去,哦,還有十萬白銀,占城國就把自己的一座城池,直接送給大明了。
誇張,太誇張。
“爺爺說的哪裡話,咱們大明如今君臨天下,區區不過是占城小國,爺爺諭旨過去,哪裡還敢有什麼反抗的意思。”
朱英略帶誇張的語氣笑著說道。
很明顯的是在哄老爺子開心。
朱元璋是真開心,不過也明白,這裡頭肯定是還有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便就問道:“給咱仔細說說,大孫是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事情真要是如此簡單,那咱的大明何止是現在的地盤。”
見老爺子發問,朱英也沒藏著,便就開始講述其中緣由。
“這占城國和其他的國度不同,他們全國上下都是信奉佛教,便是這占城國王,也是要受到洗禮才可以正式成為國王。”
“這占城使臣茶多,其實就是如今占城國王茶也的哥哥,按照咱們大明的嫡長傳承,自然應該是這茶多擔任國王,然而偏偏是這茶也受到了其佛教的認可,從而擔任國王。”
“這裡頭自然是跟茶也的母親娘家有很大的關係。”
“總的來說這占城國中權力最大的,名聲最盛的,反倒不是國王而是佛教。”
“孫兒就讓人去跟那些佛教的長老們溝通,送上了十多個金佛,然後告訴他們,若是不肯讓出一城來,便就如同打倭國般去打占城。”
“隔有大海的倭國都不能阻擋大明軍隊,占城又怎麼可能阻擋,加上因為跟安南早些年的戰爭還沒讓占城恢複過來,現在的占城毫無疑問是沒有辦法與我大明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