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向戶部尚書趙勉的眼神中,帶著些許的煞氣。
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年,無人敢提起這個事情了,但今日,趙勉就提了。
其實對於這個名字隻是提起,朱元璋內心並沒有說很憤怒,但已經成為的慣例,有人去打破他,就相當於在挑釁自己的權威。
“你說的沒錯,咱大孫從出生後,就一直是跟隨咱還有大妹子生活,就連太子那邊,也沒睡過幾日,怎得,你想說些什麼?”
那有些冷冽的語氣,很清楚的讓戶部尚書趙勉知曉,今日若是不說個好歹出來,怕是這項上人頭,就不見得可以保住了。
雖然他是正二品的尚書,可這些年頭,彆說是正二品了,在陛下的麵前,正一品,親王,宰相都不好使。
該處死的,就沒猶豫過。
趙勉喉嚨滾動了一下,語氣看似平穩,實則有些顫抖。
“微臣自民間聽說,這小孩誰帶大的,就會和誰比較像,所以微臣認為,長孫殿下之所以如此優秀,和皇後娘娘有著很大的關係你。”
“況且長孫殿下離去的時候,已經有了八歲,在陛下和皇後娘娘的言傳身教下,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哪怕是現在失去了之前的記憶,但有些東西,是刻在骨子裡的,不是說忘記,就能夠失去。”
“長孫殿下流落民間十年,還能有現在這番模仿,微臣覺得,必定是皇後娘娘在天之靈,一直守候長孫殿下身邊,所以才會如此。”
趙勉說著說著,語氣已經鎮定下來,而是有一種煞有其事的味道。
朱元璋對於神鬼之事,本來就比較相信。
聽著趙勉這般一說,剛才的煞氣消散。
其實在朱元璋的心中,一直對馬皇後很感激,不是說其他方麵,而是他很堅定的認為,大孫的回來,肯定是有大妹子的幫忙。
尤其是在看到孝陵那邊,地下暗河的情況之後。
很少有人知道,朱雄英剛剛去世的時候,馬皇後就陷入了昏迷狀態,頭七的那天,更是昏迷了整整一天。
那天的情況,朱元璋記得很清楚。
鬥轉星移,地龍翻滾,大妹子一直在夢中說著胡話,說自己見到了雄英,如何如何。
但是當醒來後,又說什麼都不記得了,好似並沒有做夢一般。
可是一直守候在大妹子身邊的朱元璋,怎麼可能忘記。
這件事在當時,朱元璋也沒過多的重視。
可也就是從那次開始,大妹子的病情急劇惡化,就連太醫們,也查不出個所以然來。
隻能說是悲傷過度導致的。
這也是為什麼當時的朱元璋,差點要把整個太醫院的太醫,都給處死的原因所在。
後來看到暗河的情況,再回想起當初,朱元璋就感到有些蹊蹺。
沒有人知道,在孝陵虞王陵墓被打開之後,朱元璋獨自一人去了欽天監。
他問欽天監監正:“人未死,是否有可能魂魄出竅,相助他人。”
監正回道:“不知,不過在典籍中有過相關的記載,確實有過這樣的事情,但真假不得而知。”
聽到這個回答,朱元璋心中就越發確定了。
所以聽到趙勉這般說,心思頓時就到了馬皇後那裡。
一陣沉默後,朱元璋對趙勉擺擺手,示意坐下。
口中歎息道:“若是大妹子也能在就好了,咱真想和她一起看著大孫如今優秀的樣子。”
趙勉在此事,適當的補上一句:“娘娘一直都在陛下和長孫殿下的身邊呢。”
聽到這話,朱元璋一愣,而後眉頭散開,對著趙勉道:“沒錯,你說得對,她一直都在咱和大孫的身邊。”
聽到陛下的語氣,趙勉心中歡喜,知道自己剛才的話,已經深入到陛下的心中了。
其實很多大臣,不管是尚書,還是大學士,亦或是其他的大臣,都想著能夠和陛下的關係更為親近,倒不是說巴結。
而是自保。
所有人都知道,自從馬皇後駕崩後,陛下的脾氣越發的暴躁,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將人給處死了。
尤其是在太子也病逝後,哪個不是膽戰心驚的上朝,歡天喜地的下朝。
但大家同時也很明白,陛下是一種非常看重感情的人。
若是能夠稍微有點情感羈絆,至少處死的幾率,相對來說要小上很多。
在洪武年間為官,尤其是京官,保命的本事必須要有,更彆提尚書,大學士這等日常陪伴在陛下身邊的人了。
而華蓋殿中其他的大臣們看著,也不由對趙勉有些羨慕起來。
就剛才的情況,很明顯趙勉比詹徽還要來得更加成功一點。
對於此事,大家也不嫉妒,畢竟剛才的戶部尚書趙勉,可謂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但凡有啥沒說好的,怕不是就是直接拉出去砍了。
皇宮的演武場內,朱英對於將士們的表現也非常的滿意。
怎麼說他也是見過世麵的,後世自己去過北京天安門看閱兵不說,網絡上也經常看各種閱兵式。
就氣勢而言,和後世的將士們,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彆,這就已經足夠了。
“殿下,張伯求見。”
秉筆太監郭忠,過來那稟告道。
朱英有些疑惑,這個時候的張伯突然過來皇宮,能有什麼事情。
難不成是商會那邊,又有什麼動靜不成?
“讓張伯在坤寧宮等候,本宮這就過去。”
“遵令。”
朱英到坤寧宮的時候,張伯已經在了。
“殿下。”
張伯行禮道。
“你我之間,就不用太在意禮節了,我還是喜歡你稱我為東家,這樣比較習慣。”朱英笑著說道。
張伯這次,卻並沒有稱東家,雖然心中有些暖暖的。
畢竟這裡是皇宮,而且周邊還有許多宮女官宦,言辭上需要多多注意。
看到張伯沒有接下來的反應,朱英並沒有多說,他知道這是張伯在維護自己,雖然他並不需要。
“是商會出了什麼事情嗎,讓你在這個時辰過來。”
朱英直接問道。
張伯聞言,隨即將身上的冊子遞給朱英,笑道:“錦衣衛那邊還算是靠譜,老奴昨日下午去的,今天便就已經把臨時場所,往後建址的場所,都給看好了。”
朱英麵色有些疑惑,接過冊子。
什麼時候朝廷的事情,有這麼高的效率了。
昨日自己才提出,要辦廠,今天場地就已經選好了?
這怕是在後世,都沒這麼高的效率吧。
猶記得,前世租房子的時候,哪怕是找了中介,都不是兩天能搞定的事情,更彆提是在大明這年代。
朱英這個事情吩咐給張伯的時候,感覺一個月能搞好,都已經算是不錯了。
有些不信的,朱英翻看著冊子裡的內容。
在冊子上,有一個簡單繪製的地圖,旁邊還有標識。
下麵是關於各個場子的臨時選址,還有固定選址的情況,介紹,說明。
甚至於,這裡麵的數據非常詳細,一眼就能看出,不僅僅是選址,而且是經過了分析和調查。
“這是錦衣衛誰負責的此事,差事辦得相當不錯,是個人才。”
朱英看著看著,就有異常熟悉的感覺,仔細想去,這冊子上記載,竟是和後世ppt有異曲同工之妙。
換而言之,這簡直就是一個簡易版本的ppt呀。
對於ppt,朱英可是熟悉得很,不管是上學,還是工作,都沒少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