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會否認自家大孫的提議嘛?
當沈溍連夜趕出章程,於次日早朝過後交由陛下後。
朱元璋看完,一拍書案,喝道:“好!不虧是咱大孫,這番行事,不損咱大明國庫,亦是不傷百姓分毫,卻可得三十丈寬正陽大道,儘顯咱大明風華,大國氣派。”
“如此好事,也就咱大孫可以想到了,按照這般,不出數載,咱這整個京師,俱都將煥然一新。”
“好大孫,好大孫!”
眼見陛下樂得歡喜不已,沈溍一肚子的話,本都到了喉間,硬生生又給吞下去了。
他不傻,若是在這個時候提出反對意見,怕是直接就要被下了頭頂烏沙。
“此事當要快些運作,不可懈怠,早日辦成,咱也可以早日一睹這正陽大道之盛況。”
“於國於民,皆是大事。”
而後對劉和也吩咐道:“按照咱大孫所言,擬出昭告,加速傳遞各省府城,通傳天下,引大明各地富商,爭相購置。”
“臣遵旨!”
“臣遵旨!”
沈溍和劉和,共同作揖回道。
朱元璋可不是沒加過市麵的,當初打下張士誠,那富裕的程度,著實是讓他開了眼界。
自此他才明白,所謂富可敵國,能有多大錢財。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朱元璋便就對江南富紳留了心,賦稅一加再加,也不見江南窮困。
朱元璋一錘定音,正陽大道的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到正式開始實行,沈溍這邊也需兩天的準備。
而此刻,大明京師治安總司。
一片片嗚呼慘叫之聲延綿不絕,以至於衙門外的街道都清晰可聞。
藍玉陰沉著臉坐在大院裡,看著下麵被打的衙役。
這些衙役,便是昨日核查之下,再次犯律之人,細數一番,兩百餘眾。
這還是在之前,藍玉已經召集所有人員訓話之後的結果。
這些人,還敢於頂風作案。
“打,給本公狠狠的打,竟敢將本公訓話當做兒戲,便是今日將爾等活生生打死,本公倒是想要看看,爾等背後長輩,可敢來與本公說道一二。”
看著下麵求饒,憤怒,甚至是仇視的目光。
藍玉也算是豁出去了,直接開口大聲罵道。
他堂堂涼國公,治安總司大都督,淮西勳貴武將之首,真要狠起來六親不認,這京師裡,又有哪個敢跟他逼逼叨叨。
這可是連當今吏部尚書,都敢直接帶兵堵門,打到無法上朝的大佬。
在這般狠話之下,下麵的這些衙役打扮的富家子弟,頓時感受到了藍玉的威風,頓時連哼聲都小了許多。
“大明治安總司,行堂皇正道之事,爾等宵小,偷雞摸狗,欺壓百姓,常言道,勿以惡小而為之,爾等身穿官衣,掌控公平,自己卻行不公正之事。”
“今日小懲大誡,若是再犯,罪加一等。”
“本公勸你們,也不要想著辭職之事,入了本公這個門,想要出去,便隻有橫著出去。”
“若不信著,儘可一試。”
藍玉直接撂下狠話,對於掌兵練兵,藍玉可謂是熟練得很。
再者說了,彆人顧忌這些富家子弟,他可沒什麼顧忌的,真要打死幾個幾十個的,也沒人敢與他計較。
哪怕是淮西勳貴武將的後人,也沒用。
這番殺雞儆猴,那些僥幸沒被抓住現形的衙役,頓時顫栗起來。
無論是正在被打的,亦或是看戲的,心裡頭都明白了一個事情,那便是涼國公動真格的了。
不聽話的,真的要被打死。
“今日京師巡查繼續,若再有錦衣衛傳話過來,本公可就沒這麼好說話了。”
藍玉冷哼一聲說道。
“遵命!”下首所有衙役,頓時站得筆直,大聲回道。
藍玉微微點頭,擺擺手,頓時衙役作鳥獸散。
“二舅,這是否過於嚴苛了些,森以為似有些操之過急了。”
敢這般跟藍玉說話的,自然就是常森了。
舅甥的關係,還是相當不錯的,自從常森之前跟著太孫殿下,從河南瘟疫事件中歸來,也算是立了些許功勞。
而後也順利進了都督府。
不過官職並不太好。
藍玉就任大明治安司大都督後,在取得太孫殿下的應允後,也將常森調了過來,作為副手。
“都是些紈絝子弟,不教訓一番,不知輕重。這也是太孫殿下的意思,要好生管教。”
“現在咱們治安司,為太孫殿下直屬,然你也清楚,餘大明各地治安司分部,卻無通訊前來,顯然都被太孫殿下直接掌控。”
“目前當是考驗的時候,若是這京師治安不變個模樣,咱們這裡,怕就是跟以往的五城兵馬司沒個兩樣。”
“唯有真正把治安司提升起來,殿下才會給予重視,否則,這治安司,怕就成了你我舅甥養老之所。”
藍玉語重心長的說道。
這段時間,他算是徹底明白了自身的處境,也了解到太孫殿下的厲害之處。
不動聲色間,自己的兵權,被徹底的交割。
加上辦廠所給予的股份,以及股份的市價,讓眾多同僚不僅對他沒有兔死狐悲之感,反而有羨慕的味道。
然現在的藍玉,還剩下什麼呢。
名氣偌大的治安司,現在不過大小貓兩三隻,餘下統帥的儘是一群烏合之眾,溜須拍馬,紈絝子弟。
治安司大都督的名頭這般響亮,治安司更是能抓捕一切不法之徒,上至公卿,下至百姓,聽上去好不威風。
實則他藍玉,除了前些日子因謀刺太孫之事,被陛下召入宮中。
其餘時日,連早朝的資格都被剝奪。
按照太孫殿下的意思,便是在近段時間,安心把治安司打造起來。
現在的藍玉也徹底明白,若是治安司打造不好,那就隻能是這樣了。
常森聽完,麵色有些肅穆起來。
現在治安司的情況,他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和其他衙門沒有絲毫關聯不說,好似整個大明官場,都給遺忘了似的。
“我去盯著他們。”
思慮再三,常森沉聲說道。
進了這治安司,也沒後悔的餘地了。
作為藍玉外甥,這個時候他也沒有離開的心思,隻能是狠狠乾了。
爭取早日獲得太孫殿下的重視。
.......
“我沒想到,這麼好的機會,他竟然沒有動手,反而是輕輕放過,是做給父皇看嘛,還是說,想讓我歸心。”
“我早已做好打算,沒成想就這般過去了。”
某處酒樓中,朱棣與李景隆麵對而坐。
朱棣一口喝完杯中濁酒,沉聲說道。
這次當父皇的禁足令下來,而後蔣瓛問詢後,朱棣就覺得,自己很難過去了。
那海外建國,不過是朱英畫餅,忽悠他的。
想要在這件事上牽扯自己,實在是太過容易了,換位思考,朱棣感覺自己定不會有任何的猶豫。
自然不至於身死,可廢掉王位,收回藩地,還是沒有絲毫問題。
在第三天的時候,朱棣聽著外麵斬首謀刺數千人的消息,整齊衣冠,靜候宦官上門。
然宦官確實上門了,帶來的卻是父皇接觸禁足令的消息。
這讓朱棣都有些懵圈了。
感情自個多想了?
仔細想去,疑惑叢生。
朱英可不是個良善之人,這一點朱棣早就知曉,在西域的那些事跡,心狠手辣可不在少數。
怎就輕輕放過自己。
是沒把自己當成對手,亦或是單純做給父皇看?
“有沒有這種可能,太孫殿下當真是想表叔鎮守倭國,教化外民。”
李景隆猶豫一番後說道。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結合太孫殿下在京師前後所有動作來看,李景隆真的沒有覺得有這對燕王的感覺。
畢竟在皇宮中,就連朱允炆如今占據東宮,太孫殿下也沒表達出什麼太過於強烈的其他意思。
入住東宮,本就是目前的太孫殿下所正常行事,名分大義上,亦無可厚非。
若說裝作如此,以太孫殿下之聰慧,可真沒什麼必要。
唯一的解釋,是太孫殿下,真沒把東宮放在心上。
體恤軍戶老兵,可說謀取軍中威望。
早朝在午門為百官賜下早點,那可不是說誰都會想到的。
古往今來,即便是再過賢明的君王,也沒有這個動作的,唯有真心為百官著想,才能如此。
這般看來,李景隆是真心感覺不到太孫殿下的狠辣,唯有仁義良善。
“謀刺之事,跟本王有和乾係,本王還不屑做那下作之事。”
朱棣冷哼一聲,答非所問。
其實在朱棣的心中,已然覺得朱英確實沒有刻意來打壓他。
而現在這種感覺,反而有一種為朱英驅使的意味。
話說回來,朱英為太孫,日後繼皇帝位。
他為藩王,本就是君臣,即便為前鋒大將,也符合法理。
“真希望早些去打倭國,本王不想在這京師久留了,景隆,最近可有什麼優秀的學子,可願隨本王前往倭國的。”
朱棣補充說道。
現在他的心緒有些淩亂,一肚子的不爽,就想著找個地方發泄。
現在看來,征伐倭國,才是他最好發泄的最好。
想起倭國那些倭寇,朱棣眼中冷色閃過。
李景隆聞言,微微一笑道:“表叔放心,我已經聯絡諸多好友,儘皆表示可為表叔效力,亦有多人聯係老家好友,願舉薦一番。”
“至少當有百人相隨,亦是不錯。”
聽到這話,朱棣的眼中閃過喜色。
他知道李景隆在文人那邊的名聲不錯,沒想到這般給力,這才多久,就已經有百人了。
好歹去了倭國,也能湊出個百官來,不至於無人可用。
“辛苦景隆了,這一杯,敬景隆。”
朱棣舉杯道。、
李景隆也端起酒杯道:“共飲!”
兩人一口飲儘,李景隆接著說道:“倒也並非是侄兒功勞,如今大明學子眾多,科舉難過,亦是有傳聞科舉將會大改,翰林院正在編撰新的典籍。”
“學子們寒窗苦讀,一朝改革心血儘廢,哪肯甘心。”
“前途不明,加之表叔名聲威望顯著,自有功勞,領軍更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區區倭人,任誰都能知曉,怎會是表叔對手,藩國初立,正是人才稀缺之時,早些過去,自為元老重臣。”
聽著李景隆的話,朱棣臉色喜色漸溢。
打倭國他一直很有自信,現有文人百位相隨,不愁無人可用。
隻希望早些過去,到了那時。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再也無須在這京師中,躊躇度日。
‘再有三月光陰,便就是征伐倭國之時,且再忍三月即可。’
想到這裡,朱棣再次喝光杯中酒,以解憂愁。
......
在這個時候,高麗這邊,變故正在發生。
十一月除,高麗附近的天氣已經變得寒冷起來,軍中將士,也開始以篝火取暖。
“國師,對馬島有消息傳來,因征伐倭國本土,所以損失慘重,目前八萬大軍,有三萬覆滅。”
“不過倭國那邊,也不好受,約有傷亡兩萬餘眾。”
釜山,軍營大寨中,衛光像向姚廣孝彙報道。
姚廣孝聞言有些詫異,他沒想到這些高麗軍也能有如此戰績。
以往來說,高麗常年都是被倭國吊打的對象,往往數千倭寇,就敢於衝擊高麗上萬大軍。
現在這傷損雖然沒有一比一,但也是極為不錯了。
“沒有謊報軍情吧。”姚廣孝問道。
衛光搖頭道:“應該也是相差不大,那邊的探子,也在暗中有消息傳來,且收獲也頗為豐富,想來勉強能渡過冬季。”
稍稍遲疑了一下,衛光繼續道:“暗探傳信,那些將軍似乎準備在寒冬來臨之前,再行一次侵襲之事。”
姚廣孝倒也不覺得意外,道:“這番再戰一次,掠奪足夠的糧食,也能減少將士數量,便就能穩穩渡過嚴冬了,想來這一場,定然是要開打的。”
衛光聞言,心中思索一番問道;“國師,我等是否也當參與一番,或者再派出一些將士過去。”
“如今軍中糧食已然有些不夠了,太孫殿下那邊的計劃,遭到了他人從中作梗,現在已經沒有人運糧過來。”
說到這裡,衛光就有些氣憤。
本來糧食在源源不斷的運來,加上大軍本身的收集,足可以安穩渡過冬季,靜帶明年開春。
可在大明邊疆,突然盛傳群英商會為大明皇太孫所掌,暗中探查大明外情況,多為細作。
如此一來,不管是高麗本土,亦或是其他部族,都開始轉變了態度。
最為重要的是,沒人給釜山這邊國師大軍送糧了。
姚廣孝眉頭微皺,不過神色還算是鎮定。
到了他這個年紀,已經沒有什麼事情,可以乾擾到他的心境了。
“傳信高麗王,同時也傳信李成桂大將軍,讓他們運送足夠的糧食過來。”
姚廣孝平靜的說道。
“這....”
衛光微微停頓了一下後道:“國師,怕是李成桂不會答應吧。”
姚廣孝卷了十幾萬大軍跑到釜山沿海來,從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是抽光了群英商會在這邊的班底。
也讓真正的矛盾,直接暴露出來。
雖然沒有明麵上和李成桂鬨翻,可想而知李成桂也不可能傻乎乎的還給送糧食來。
即便是十多萬大軍餓死大半,李成桂隻會拍手大笑,幸災樂禍,求之不得。
他巴不得一舉將這些軍隊收歸己有。
徹底掌控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