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搖搖頭道:“這也未必,對於大孫這般天資,宮中便如同囚籠一般,限製了其的發展,咱當初這麼一路走來,也是閱遍江河,腳量群山。”
“罷了,現在說這些已經無用,終究是回來了,咱在這晚年的時候,能夠有大孫的陪伴,已經是心滿意足了。”
寧妃聽完,也是輕輕點頭。
對於陛下,這些年來寧妃一直陪在身邊,點滴生活都很是了解。
在陛下心中,她當然沒有馬姐姐那般地位,有些朝廷上的事情,也說不上話。
不過現在寧妃掌管後宮,對於朱英的婚事,還是比較關心。
明日便是太孫冊封大典,今夜過來,就是想找陛下聊聊關於太孫妃的事情。
見時機差不了,寧妃就開口說道:“陛下,雄英這孩兒,妾身沒記錯的話,當是洪武七年,十月二十七日生吧,至今,當是有十八了。”
朱元璋道:“沒錯,說起這事,早前大孫還欺瞞咱,說是二十了,哈哈。”
這讓朱元璋想起來當初,在平安茶樓,自己剛剛認識大孫的時候。
不能說認識,是十年後的第一次見麵。
那時的自己,還抱著懷疑的態度,試探大孫的生辰,結果蹦出來個二十歲,相差兩歲,這讓他都覺得是不是搞錯人了。
想起相識的過往種種,朱元璋不由嘴角帶笑。
“陛下,雄英都十八了,明日就是太孫了,妾身覺得呀,是應該定下太孫妃的人選了。”
“俗話說得好,成家立業平天下,這成家,是排在第一位的,陛下難道不想抱重孫嘛。”
寧妃輕聲的說道。
平日裡沒啥事,對於各家皇子,皇孫的婚事,寧妃想來看得比較緊。
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在這方麵,寧妃也是希望老朱家能夠香火旺盛,百子千孫。
朱元璋聽到這話,也是讚同的點點頭,問道:“愛妃可是有什麼看上的人家,不仿說出來聽聽。”
“隻是這人定了後,咱們還是要跟大孫說上一聲,或者讓他也瞧瞧是否滿意。”
“大孫的性格呀,愛妃可能不清楚,類咱,固執己見,有些事情就是咱都沒辦法做他的主。”
說著這話,朱元璋也有些無奈。
其實按照朱元璋的脾氣,這不管是誰,哪怕是曾經的大妹子,也是隻能勸慰,太子朱標就更不用說了,不聽話那就是棒下出孝子。
可是對著大孫,就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年紀也大了,最是疼愛大孫,若是因為什麼事情,遭大孫埋怨了,朱元璋那就是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
寧妃聽著陛下的囑咐,頓時更加了然朱英在陛下心中的地位。
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這一塊陛下也是看得很重,現在到了朱英這裡,就給自己破例了。
心裡頭稍稍琢磨後,本來想說的話,有改變了想法,轉而說道:“陛下,對於雄英的婚事,臣妾倒也沒敢亂點鴛鴦譜,就是怕遭了雄英的埋怨。”
“在早前,臣妾也差人打聽過一些情況,這中山王有一女,名為徐妙錦,剛剛到這出閣的年紀。”
“雄英還沒進宮的時候,就與其還有老四的長子高熾,一同在秦淮遊玩過,倒是挺相處得來。”
說到這裡,寧妃臉上露出幾分惋惜,道:“隻是這徐家閨女太過頑皮了些,前段時出了那般事,雖說沒甚事情,可多少損了些名聲。”
“這般跳脫的性格,不夠端莊賢淑,若往後為國母,感覺還差上幾分。”
朱元璋也是比較認同。
在他看來,能擔任大孫的正妃的,就應該是像大妹子那般,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還能為夫解憂,女子亦能獨擋半邊天。
隻是當今世道,這樣的女子太難找了。
想著想著,朱元璋突然想到一人,那就是時常陪在大孫身邊的葉月清。
於是便就對寧妃問道:“咱大孫旁邊跟著的女子,不知愛妃可是有印象。”
“那女子咱覺得不錯,或許出身低微了些,但能在方方麵麵,都幫得上大孫,倒是和大妹子的處事風格,有幾分相似之處。”
寧妃心中了然,對於葉月清,其實她早就有打探,甚至連高麗公主趙香熙的事情,也是了解個透徹。
雖不為皇後,但現在寧妃掌控後宮,實則已有皇後之權,這些消息,還是很容易就能查到的。
朱英在這方麵,也沒怎麼捂得嚴實。
所以寧妃這次過來,便就是想看一下陛下對於葉月清的態度。
眼看陛下率先提出,寧妃這邊就好說話了。
“此女儀容不俗,眉目清明,當也是出生於書香門第,或許不過是家道中落。”
“雖無十分姿色,但也有其動人之處,臣妾看著呀,屬實是討厭不起來,心裡頭也是喜歡得很。”
“加之這月清時常陪在雄英身邊,定是個得力助手,陛下也覺得不錯的話,依臣妾看,不如就定這姑娘了。”
朱元璋聽著,也覺得是這個道理,想了想便道:“咱覺得可以,恰是明日大孫大典,祭祖祭天。”
“咱看呀,不若讓這姑娘也陪著一同去,也算是先定下個名分,反正也是遲早的事。”
“若是她的話,就不必跟大孫提前說些什麼了,便就當個驚喜吧。”
說到這裡,朱元璋頓時有些愁眉苦臉:“咱這大孫什麼都好,怎就不好女色呢,整日跟個和尚似的,不是研究什麼火器兵法,就是看古籍文章。”
“咱曾經是當過和尚,可那是假和尚。”
“咱大孫沒當過和尚,卻是個正和尚,咱這輩子,一個重孫哪裡夠呢,不得是七八十來個的。”
“腳下一堆喊著叫著太爺爺,那才叫個安詳萬年呢。”
在這方麵上,朱元璋是傷透了腦筋。
他當時查朱英底細的時候,還覺得很有可能查出個重孫來。
也曾囑咐過錦衣衛,看看大孫曾經和那些女子有過交際,是否誕了孩子。
畢竟大孫都十八了,正常來說,十六歲的男子,就當成婚生子。
彆人不成婚,那是找不到好的女子。
大孫集自己,還有大妹子,長子之所長。
生得是眉清目秀,儀表堂堂,在朱元璋的眼中,比那李景隆也不逞多讓。
有頗有錢財,雖是商人,可在西域那等地方,地位可不算低。
哪怕是弄幾個外種的,朱元璋也不嫌棄,至多不入嫡係即可,好歹也是個重孫。
誰曾想,到了如今連一個都無,真是讓人操碎了心。
寧妃聽著陛下的抱怨,不由掩麵一笑,而後道:“陛下但請放心,臣妾看雄英,應當是沒嘗過個中滋味,若是品了滋味,招他如今這龍精虎猛的勁道,夜禦數女都不在話下。”
“到那時候,陛下的重孫,怕是抱都抱不過來呢。”
聽著寧妃的話,朱元璋也是同笑了起來。
再聊了會,寧妃便就請辭離宮了。
她如今也是五十多了,年老色衰,自不會侍寢。
寧妃走後,月色正明,朱元璋想起明日大孫冊封,還有閱兵盛況,揚大明國威。
倒是有些睡不著了。
本意想去後麵坤寧宮瞧瞧大孫去,又怕吵了大孫。
思索一番後,便就對劉和吩咐道:“通知後宮,今日讓張美人過來侍寢吧。”
說完後,朱元璋突發奇想。
大孫今年當是要給咱生個重孫了。
現在咱也還算是寶刀未老,不若給將來的重孫,生個玩伴。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