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禮過後,徐儀華賣出後宮大門,風雪中走遠。
寧妃站在門前,看著徐儀華的背影,輕聲歎息。
......
“熟了沒,還需多久,咱都快等不及了,這香味,太讓咱舒坦了。”
“爺爺,得烤熟了才行,馬上了。”
“快點,快點,那誰,劉和,快給咱把火鉗拿來。”
“爺爺,小心燙著。”
“嘿,大孫,你可是不知道,咱這張嘴呀,哪會怕.....哎呦,燙死咱了。”
“陛下,陛下,快快,快傳太醫。”
“瞎鬨,就這能燙著咱嗎,想當年,咱可就從沒怕過燙,就這天氣,能有一口熱乎吃的,可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爺爺,慢點吃,彆噎著......”
大明皇宮乾清宮大殿內,門窗緊閉,屋內升起多堆炭火。
在大殿中央,幾條小凳子上,朱英,朱元璋對麵而坐,中間便是一個火盆。
此時,朱元璋正拿著剛烤好的紅薯,大口吞吃起來。
“爽!!!咱這身子骨都熱乎起來了,舒坦,真舒坦呀,還是大孫你懂得,這番薯這般烤著吃,在這嚴冬季節,當真是暖到心窩子裡去了。”
朱元璋吃了大半才停歇下來,笑嗬嗬的對著大孫說道。
朱英拿著火鉗,扒了扒盆底,拱拱火,笑著回道:“爺爺,這般吃法,當真那是番薯一絕,孫兒當年西域的時候,每逢冬季,最喜歡的就是這烤番薯了。”
“美味香甜,亦能飽腹驅寒。孫兒便是靠著這烤番薯,在西域拉了不少人,也算是活了不少人吧。”
“往後經年,希望咱們大明的百姓,每年冬季都能吃上這麼一口烤番薯,想來這日子,就越發有盼頭了。”
聽著大孫說著,朱元璋也感歎著道:“當年咱流落街頭乞討的時候,最難熬的就是冬季,若是在寒雪時節,有人給咱這麼一塊烤番薯,真就是心窩子都掏出來。”
“然行乞多年,吃了上頓沒下頓,尋常餓個數天都是常事,哪能得這般施舍。”
朱元璋流浪三年,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最後又回到了皇覺寺。
行乞,可不是簡單的事,能夠討得一口飯吃,也是有技術在內的。
三年行乞,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麵,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
在最底層掙紮求生,時值亂世,如同行走煉獄邊緣,稍有不甚,便是萬丈深淵。
心腸不硬,下手不狠,麵皮太薄,思維愚鈍者,早已化作塵土散去。
走出去,走回來,百不存一。
朱元璋並非是幸運兒,其中某些駭人聽聞的經曆,或許隻有他自己心中知曉。
“說起來,咱還得感謝湯和,若不他給咱寫信,咱也沒可能投奔紅巾軍,到了今日。”
拿著熱乎乎的番薯,朱元璋看向窗外,喃喃道:“這一晃啊,便是近五十載過去了。”
說完,朱元璋突然道:“劉和。”
“臣在。”
“把這烤好的番薯,拿一些給信國公送去,也讓他暖暖身子。”
“臣遵旨。”
劉和連忙拿起火鉗,小心翼翼的扒拉出一個番薯,餘光掃向陛下。
“一個怎夠,至少得....兩個吧。就兩個吧,總共才幾個,咱和大孫還得吃呢。”
“臣遵旨。”
劉和扒拉出兩個烤好的番薯,立即傳喚來小官宦,用絲巾打底,木盒裝好。
小宦官接過木盒,躬身身子退至大殿門口,小心推來一點點縫隙,迅速閃出去關嚴實,生怕這外麵的風雪,乾擾了陛下的雅興。
多少還是有股冷風吹來,不過身子暖和的朱元璋沒有在意。
笑著拿過火鉗,朱元璋熟練的扒拉出一個大的烤紅薯,從旁邊早就準備好絲巾的劉和那裡拿過,而後端在手中遞給大孫:“來,大孫吃。”
朱英笑著接過:“好。”
一老一小,便就在這寒雪中再度吃了起來。
....
今年的冬季,對於所有生活在京師底層百姓,即各類坊間來說。
可謂是真正最好的冬季。
“都是托了太孫殿下的福氣,咱們才能有這般安生日子,沒成想這街道上,竟然真有這般乾淨的時候。”
“那些個乞兒,幫眾,儘皆不見了蹤影。”
“這世道,當真是越來越有盼頭了。”
“是啊,往年買點薪柴都難,每逢年底,必然漲價,多虧了太孫殿下,讓那些奸商沒法抬價,現在這價格,當真不敢想。”
“聽說了嗎,在三元巷那邊,群英商會正在售賣石炭,聽說那可是個好東西,點燃起來,能燒數個時辰,這價錢比之薪柴,也貴不得太多。”
“此話當真,石炭也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能買的?”
“騙你作甚,大街小巷的,都已經傳遍了,也就你這家夥,整日窩在家裡躺著,才不知曉。”
“多躺著,這不是能節約些吃食嘛,不多說了,哪還有賣的,我也得快些去買一些。”
“同去,同去。”
即便是寒雪大作,依舊不能阻擋生活在坊間百姓的熱情。
這街道上的人越發多了起來。
然而往著三元巷越近,竟然能夠在這嚴寒中感到一絲暖意。
行走的路人,腳步越發的迅速。
轉過巷角,豁然熱鬨起來。
人群層層疊疊,這到並不驚訝,使人震駭莫名的,是在這道上長廊內,每隔數米,竟有一火盆聳立。
火盆內熱氣撲來,暖乎乎的,手腳似乎都能放開。
“在哪呢,怎得見不到頭。”
“在那最前麵的大堂裡,哎喲喂,這可排得真慢,也不知多久才能到咱這邊。”
“可彆提了,前頭大堂裡暖和得很,據說外衣穿著都有些熱,便是有衙役在裡頭趕人呢,這到了裡頭,買上數斤石炭也就罷了,不得多蹭會。”
“這要是輪到了咱們,那必然也得多蹭會,哈哈哈。”
爽朗的笑聲,此起彼伏。
多少年,這京師城內,沒聽過百姓這等發自內心的歡呼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