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價格,哪怕是地主家的長短工,甚至包括佃農,都是能夠買得起的。
仔細想去,這些邸報作為書籍,甚至很有可能為更多的百姓,帶來識字的可能。
目前大明想要識字,書籍是不可避免需要購置的,但一本書的價格,往往非常昂貴。
哪怕是最為啟蒙的書籍,也是以貫鈔計算。
這就導致哪怕想要識字的百姓,也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因為他們連看到字的幾率都不大。
邸報一出,這個概念就不同了。
首先是邸報的上的內容,在百姓們去學習的過程中,無疑會被一直深化,影響。
後世有言,當一句話天天都被提及的時候,就會生生的刻在腦子裡。
這些因為邸報學習而有識字能力的百姓,他們對於整個大明的忠誠,將會變得非常之堅固。
並且在往後不管是招收更方麵人才的時候,培養起來也更為方便迅速。
“辦,必須要辦,且不能小辦,得大辦,咱看呐,邸報這塊,得形成章程,任何人都不得阻礙邸報的傳播,要讓這邸報,哪怕是身處邊疆的百姓,都能拿到。”
朱元璋想明白了,想清楚後,大聲說道。
這其中的一些東西,琢磨起來,完全是在不斷的穩固整個大明江山,比之科舉,更加重要。
這也就意味著極有可能,當大明有難時,振臂一呼,四方響應,八麵雲從。
如此民心,可堪大用。
“大孫,你這腦袋瓜子怎麼長的,古往今來,天資聰慧者如過江之鯽,浩瀚無垠,可卻從來沒有誰,提出過真正的把控民心,而是防之又防。”
“到了大孫這裡,都玩出了這般花樣。”
朱元璋讚賞道。
邸報很早就有了,在宋朝時候,就比較流行,但從來沒有誰說利用邸報去影響民心。
這樣的思維角度,屬實新奇。
朱英笑了笑。
這就是格局眼光的不同,在後世因為時代的推進,民智的開放,對於宣傳極為重視。
大明無獨有偶,宋朝國弱,政策不行,底層百姓猶如牛羊,苦不堪言,即便有所影響也沒多大用處。
甚至皇帝的諭旨,連汴京都很難出去。
且那個時候雖有活字印刷,但不受重視,包括現在大明的邸報,都不是印刷,而是以手抄為主。
這就造成了價格的相差,隻能在鄉紳官員,勳貴大戶之間流行起來。
而蒙元,就更不用說了。
入主中原,向來是以武力鎮壓為主,百姓們想什麼,那些蒙古貴族會有人在乎?
不聽話,鞭打便是。
奴隸還能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對主人的不敬。
直到大明,現在高產糧出,國庫充盈,前有朱元璋義務教育的開辦,現在朱英學堂的出現。
加上活字印刷技藝的成熟,造紙業的興盛,低廉的紙張價格。
最後還得加上明代小說的興盛,一大批以此為業的說書人出現,對於加強宣傳的助力。
等等一係列的條件極為具備,所以才能達成此事。
換作往前任何一個朝代,都是難以辦到。
朱英做的,隻是在合適的時機,提出了合適的安排。
“爺爺,大明的威嚴,在於強軍,邸報隻是輔助,所謂弱國無外交,想要大明長盛久治,以孫兒看來,還需是武力守護。”
“因此邸報上的主流內容,孫兒當以為要宣傳軍人,傳遞保家衛國之理念。”
朱英順勢說道。
對於打壓武人,在朱英的心中一直都是持反對的。
自然從源頭上來說,朱元璋的打壓武人,並不是指整體軍人,而是說大明的武將勳貴,兵權這些。
朱英要做的是,塑造出真正的大明強軍,有著自己思想的強軍。
無時無刻以守護大明安危為己任,哪怕是他們的將軍,想要帶頭造反,也會被手下綁起來的那種。
朱英現在創辦的軍事學堂,就是要大量的培養出中層軍官,將大明將士的骨架支撐起來,削弱統帥的影響力。
目前來說,效果還是很好的。
地方上不說,至少京師周邊,玄甲衛這裡出去的將士,不斷進入各個衛所,蠶食往前老將們的兵權。
他們的進入,就好像一顆釘子,深深的埋了進去。
若有衛所的指揮使,有什麼圖謀不軌的念頭,勢必難以達成。
“保家衛國,好一個保家衛國!!!”
朱元璋眼睛一亮,大聲稱讚道。
在現在的大明,或者說包括從前,是沒有保家衛國這個詞的。
聽到老爺子的稱讚,朱英也是一愣。
這個在後世幾乎是人人皆知的成語,在大明竟然沒有嗎?
這倒是朱英不學無術了,保家衛國這個成語,出自後世著名詩人冰心,而非自古有之。
就在朱英借此機會,想要跟老爺子好好嘮嘮關於強軍,增加軍餉,完善軍人保障製度的時候。
門外宦官來報:“啟稟陛下,錦衣衛鎮撫使宋忠,有緊急之事求見。”
朱元璋有些不悅。
這寒冬臘月的,爺孫倆在這裡聊得熱鬨呢,還是事關大明未來之大事。
若是沒什麼重要的事,宋忠這家夥,印象分大減。
“讓他進來。”
“遵旨。”
宋忠進來,看到陛下和太孫殿下都在,心中一喜,行禮道:“臣拜見陛下,太孫殿下。”
朱元璋點點頭,淡淡的說道:“起來說話,這次是有什麼要緊事情。”
宋忠連忙正色道:“回稟陛下,臣按令抓捕山西戶籍,戶部郎中曹子興入詔獄審問,發現晉商謀逆大罪。”
簡單述說一下,宋忠連忙呈上卷宗。
劉和上前接過卷宗,而後遞給陛下查看。
朱元璋本就心頭有些不爽,待看到卷宗內的詳細後,整個人直接就炸了。
“謀逆!謀逆!這是要竊咱大明根基,毀大明國祚。”
“裡通外族,內藏京師,好大的局。這些晉商,當一個個儘誅九族!!!”
朱元璋沒想到,謠言案竟是牽扯出一個驚天大陰謀。
晉商的布局,太過深遠,本就偏離京師,皇權難達,還大量售賣鐵器至草原上。
更甚者,是整個山西的官員,幾乎都被收買,往前徹查貪汙案,山西那邊少有發生,朱元璋還覺得不錯,政治清明。
現在看來,分彆是蛇鼠一窩,連京師這邊,都有布局。
刹那間,朱元璋頓時覺得這手法有些熟悉,仔細想來,這跟大孫布局高麗的手段,似乎有異曲同工之處。
隻是片刻,朱元璋的憤怒就消散開來,半眯著的眼睛,煞氣溢出。
在遇到大事時,憤怒沒有任何用處,其實大多數時候,朱元璋的憤怒,都是給彆人看的。
作為開國之皇帝,冷靜的對待處理任何事情,是朱元璋早就有的習慣。
而深思之下,朱元璋心頭開始冷漠。
若是任其長久發展,說不定未來的大明,很有可能因這些晉商而滅。
這種猜測,是基於大孫之前的一些手段。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
大明末期,這些晉商們操控權勢,大肆吞並九邊軍餉,尤其是山西一帶更甚,朝廷去多少銀子,就吃多少銀子,跟無底洞一般。
滿清的崛起,正是因為跟晉商們的大量交易。
中原王朝於外族,最大的優勢在於軍備領先。
而晉商們大肆出售軍備,讓滿清戰力暴漲,加上大明那個時候多災多難,便就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說是李自成農民起義取締的大明,但實際上,滿清牽扯了大明多少兵力。
九邊重鎮,囤積了大明最有戰力的將士。
若真隻有李自成,造反這事,難說。
朱元璋在想明白後,並沒有立即表態,反而是擺擺手,讓宋忠離開。
陛下的反應,出乎了宋忠的意料,不過經常和陛下打交道的他明白,這件事怕是會掀起驚天巨浪。
“大孫也看看吧。”
朱元璋將卷宗交給朱英說道。
朱英接過卷宗瀏覽起來。
好家夥。
朱英從前知曉晉商跟草原部族有些交易,但沒想到這才大明初啊,就已經這麼誇張了。
畢竟很多邊疆的商人,包括北平,西域地帶,多少都是有走私交易的。
巨大的利潤,讓許多人願意鋌而走險,隻能加強抑製,想要杜絕很難。
隻是沒想到,這些晉商,從明初就開始布局了。
京師有人很正常,但是有這麼多人,那就不正常了。
卷宗上附帶的名單,牽扯其中的,足足有三百餘人啊!
看似不多,品級也不算太高,但這些人,個個都是朝廷要員,分散於六部之中,尤其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官。
難怪大明近三百年,山西這些晉商們一直在暗中不斷的累積財富,而沒有被察覺到。
直到實力足夠,有了足以傾國之力。
這關係上下星羅密布,且還是隻有曹子興一人泄露出來的名單,肯定還有其他隱藏著的。
“這山西跟反了沒啥區彆,且比明麵上造反,還要來得更為陰險,多少官員去了山西,怕不是都被蠶食進去了。”
“看來山西此地,當要好生的清洗一番,將這些汙垢,須洗得乾乾淨淨。”
朱元璋的語氣很平靜,聽不出什麼喜怒。
倘若馬皇後還在,亦或是太子朱標還在的話,聽到這個聲音,就能明白,這是朱元璋憤怒到極致的一種體現。
往前的三大案初始,無一不是這般。
朱英雖然沒見識過,不過這感覺也是很強烈的。
稍作思索後道;“爺爺,看來開春第一件事,便就是大軍平反,順帶將山西也徹底清理乾淨了。”
朱元璋頷首。
......
這兩天來,似乎並沒有什麼諭旨發出,但早朝的時候,很多官員發現,自己的身邊突然多了許多空位。
奉天殿內,文武官員約莫接近五百之數。
僅僅一天過去,就有上百文臣被抓走。
這麼明顯的事情,大臣們自然是知曉了,但沒一人敢去問是個什麼情況。
朝堂上一切正常,隻是在往後的官員中,稍顯空蕩。
而京師城內,對比朝堂,那叫一個風雲變幻。
錦衣衛抓的文臣還好,對於百姓們幾乎沒有影響。
但藍玉這邊,順藤摸瓜,先是逮著晉商商幫的成員抓,而後審訊之下,但凡有所涉及的,也都抓捕歸案。
治安司和兵馬司的牢房,早就滿員了,連地牢都已經關不下了。
現在抓的人,全部都是往軍營裡送。
而隨著抓捕人員的同時,大量的貨物,錢財,也被當做臟物,一並給收了回來。
“大哥,這也...太多了吧。”
看著麵前的部分收繳錢財,曹震咽了口口水,艱難的說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