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相當於開啟對外戰爭,那麼像是國旗這樣熔煉民心,軍心的象征,效果就很顯著了。
在發展大明內部繁榮的同時,對外的戰爭腳步,已經邁開。
這樣也能很好的將內部矛盾,朝著外麵進行轉移。
國旗的設計,基本上就是朱英直接定下的。
長方形的旗幟,通體為赤色,通俗來講就是紅色。
紅色是大明的國色,也是朱元璋最為喜歡的顏色。
明代屬火,為火德。
朱是赤色。
所以定下赤色旗幟,毫無爭議可言。
關於圖案,確實讓朱英思索了很久,不過左思右想的下,最後采用的,就是‘明’的漢字。
最開始的時候,什麼星星,月亮,太陽,甚至還想過繡一幅山水上去。
然而這些,總是感覺好像差了些什麼。
最後還是在跟老爺子討論的時候,老爺子一句話點醒了朱英。
“既然是咱們大明的國旗,自然就是用‘明’字,這又有什麼難想的。”
頓時,朱英豁然開朗。
是啊。
為什麼總要是想著後世的旗幟款式呢,這倒是陷入魔怔了。
中原王朝的文化,本來就是以漢字為主,像是現在京師衛所旌旗,也是赤底黃字,繡大明二字。
也是長方形,不過成豎條,下麵還有一些散條。
最後朱英考慮美觀效果的時候,準備把‘明’換成太陽和月亮的刺繡。
猶豫再三,最終還是定了‘明’。
整體排版跟後世紅旗差不多,正麵明字在左上角,寓意如日月般普照天下。
現在的大明,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疆域人員,皆為世界第一,天下正統。
那些外邦番夷,自是要向大明學習。
日月的圖案,是為了更加方便的辨認,但是漢字國旗,就是要告訴天下四方。
你看不懂,那就來學。
中原漢字,傳承千古,這才是在文化上,最強也是最佳的代表。
正陽廣場上,熱鬨紛紛,人群熙攘,哪怕是枯燥無聊的施工現場,那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許多在京師生活的富民,平日也無須勞作,加上恰逢正月,天還未亮就跟著施工隊一起,到這廣場上來了。
“這都挖了有半丈深了吧,還沒停下,不知曉要挖多深。”
“挖這麼大個洞,是為了乾嘛呢。”
“誰知道呢,應該建好就清楚了,不過我感覺,大概是和正陽大道有很大的關係。”
升旗台的挖洞,是為了埋下旗杆。
這根旗杆,可是花費了好大力氣。
乃是經過高爐煆燒而成的精鋼,且加入不少天外隕鐵,不生腐朽,通體打磨得光亮無比。
旗杆分為兩層,下層一丈,也就是三米,寬度為一尺。
上層,即是可見旗杆,總長為九丈五,寓意九五之尊,寬為七寸。
當這根十丈多長的精鋼旗杆出現在正陽廣場的時候。
所有見到的人,哪怕是官府人員,都忍不住驚呼起來。
那是由二十多位將士抬著,一路從城郊抬至正陽廣場。
而後插入旗洞。
單單立起豎正,就花費了將近一個時辰,校隊無語後,才是青石堆積,三合土填充,水泥覆蓋,可用數百年。
“這上麵好像還吊著一根繩子,這是乾嘛呢。”
“彆問我,我怎麼知曉。”
“你不是說知曉的消息多嗎,怎就不知了。”
“這事彆說是我,哪怕是朝堂上的大臣,估摸著都不知曉,大概是太孫殿下的手筆。”
“這麼大一根棍子,當真威武。”
目前來說,正陽廣場上最大的熱鬨,就是這個升旗台了。
猜測的人非常之多,尤其那根繩子,更是引發諸多聯想。
其實也有聰明人認為是掛著旗幟上去,但是沒有得到認同。
旗杆固定好後,便就是升旗台呢。
整個升旗台,乃是由漢白玉打造而成。
為四方通行,有三層階梯,由十二玉柱組成。
刻有九龍,十二紋章,錦繡江山。
一眼望去,華貴典雅。
自建成後近半月後,每日皆有錦衣衛十二人站崗,嚴禁靠近,隻能是遠遠相看。
升旗台建好後,正陽大道這邊的平整也差不多完善了。
正陽大道,寬約三十丈,長約三裡五,即五百八十丈左右,由正陽門,直達正陽廣場,最終點邊就是升旗台。
目前的正陽大道,左右前後用木板做模擋住,一尺之高。
在這中間,每隔一丈,便有長竹隔斷,一眼看去,密密麻麻。
今日,正是二月初二,龍抬頭。
正陽廣場,燒香祭祀。.
工部尚書沈溍開口問道:“現在是什麼時辰了。”
工部侍郎回道:“回大人,此刻正是午時三刻。”
沈溍點點頭,而後朗聲道:“吉時已到,動工!”
隨著沈溍開口,早就等候多時的工部官員,跟著大喊起來。
“吉時已到,動工!!!”
“吉時已到,動工!!!”
“吉時已到,動工!!!”
一聲聲的傳遞,從正陽廣場這裡,直到正陽門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