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瑺趕忙作揖道:“謝陛下。”
朱元璋指著掉落在地麵的密報,冷聲道:“你們這些各部的尚書,也好好看看,看看這軍戶,看看咱的這大同衛,變成了一個什麼情況。”
密報就掉落在吏部尚書詹徽的腳邊,聽到陛下的話,詹徽連忙撿起來,快速閱讀起來。
隨著閱讀過去,瞳孔在不斷的緊縮,顯然是這上麵的內容,實在把他給嚇到了。
看完後,連呼吸都屏住了,也明白為何陛下如此大怒、
而後迅速傳給身邊的刑部尚書楊靖。
楊靖的反應,自是和詹徽如出一轍。
短短片刻,四位尚書便已經看完上麵的內容。
最後從工部尚書沈溍那裡接手的戶部尚書趙勉,顫抖著手將密報交由劉和手中。
“都說說吧,這件事,你們覺得是真,還是有人弄虛作假呢。”
朱元璋問道。
五位大臣相互對視一眼,最後目光集中在吏部尚書詹徽身上。
誰叫在眾位尚書之中,唯有詹徽距離陛下最近,且最為得寵呢。
詹徽隻能上前半步道:“臣認為此事當做不得假,大同左衛目前有七千餘人,軍戶四萬眾,這等大事,定不可能隱瞞下來,隻需稍一調查,便就清楚其中狀況。”
“此封密報,當是那些軍士所奏,之所以繞過五軍都督府,大致是因為害怕因殺害上官,從而導致遭受鎮壓。”
聽著這話,朱元璋的神色,越發的不爽起來。
軍戶製度是朱元璋最為引以為傲的,這封密報明顯就是在打他的臉。
大同左衛,地處邊軍,臨近草原,曾立下不少功勞。
而這封密報上所寫內容,乃是大同左衛的軍士聯合起來,將都指揮使李林滅門。
單單就這樣,也就算了,頂多算是個造反事件。
但這裡麵的述說,才是真正的揭露了目前衛所製度的弊端所在。
衛所製度,便就是軍士們分發田產,戰時為兵,閒時種田。
軍士服役於衛所,帶妻同行,以安定生活並生兒育女,每一軍士有房屋、田地,月糧。
行軍時則發給口糧,衣裝自備,兵器配給。
軍士在營,分守備,屯田,比例不定,按時輪換,屯田按分成上交糧食,以供守備軍及官吏,養兵而不耗朝廷財力。
可謂是一舉兩得。
大明共有屯田兵近兩百萬之眾,鎮守天下,安定大明。
軍士為正軍,其他的子弟稱作餘丁或軍餘。
正軍赴衛所,至少須有一名餘丁隨行,以助生活。
由於軍戶負擔沉重,故多給有田地,且全免差役,而在營餘丁及原籍下的一丁亦可免差役,以保障其生活並供給正軍之生活。
正軍身死,即以戶中壯丁補充。
然衛所軍士生活困苦,俗語道: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這般情況下,即便是大明初年,亦是有大量逃兵出現。
因此有“根補“、“勾補“等方法。根補即抓回逃軍,勾補則由其戶中以丁補。
而便是這兩個方法,讓軍中長官,有了貪汙之處。
常以隱瞞逃兵,侵占軍屯田地、私役軍士耕種,獲取大量非法錢糧。
這次大同左衛的都指揮使李林,就是乾得最狠的一個。
一般來說,很多都指揮使,頂多就是在收糧的時候,多收一些。
下麵的丘八,個個大字不識,軍中不比城池百姓,長官統治一切,生死隨定,且消息閉塞,連外傳都不可能。
有什麼刺頭出現,直接就被活生生的打死,確立軍威,殺雞儆猴。
這般下來二十餘載,哪有什麼反抗的道理。
老話說得好,兔子逼急了都咬人。
大同左衛,因為上麵隔著其他衛所,並不直接接壤草原,更近大同府。
且大明立國以來,也把草原打得夠嗆,因此戰事不多。
這也讓李林有了足夠的時間霍霍。
二十多年,大同左衛八成的田產,陸續已經被李林等長官們的名下。
要知道,在李林這個都指揮使之下,還有千戶,百戶,亦是同流合汙之同。
其他軍士,儼然已經成了長官們的私人軍奴。
大同左衛總共七千軍士,卻有五千餘眾成了耕作農奴。
即便是總旗,小旗,大多數亦是如此,甚至一些百戶,都逃不過。
李林之所以敢如此囂張,隻因為曾經跟隨開平王常遇春,後麵又跟涼國公藍玉立下功勞。
軍中背景深厚,哪裡是這些小小軍士能夠反抗的。
事情的起因,說起來有些簡單。
一名曾經對此有意見的百戶,也被貶為農奴。
這百戶的另一個曾經對頭,在其妻子懷孕數月時,趁其外出耕作,將其奸汙至死。
而後連其獨子,兩名女兒,一並殺害。
這被貶為農奴的百戶回來,還被其捆綁侮辱,汙罪鞭打。
他忍了下來。
他明白,現在根本無法對抗。
而後暗中,聯絡曾經麾下,共同舉事。
苦等多日,恰好高產作物由戶部分發,李林設宴,宴請各千戶,百戶親信。
酒醉之後,夜黑風高,鳥聲為號。
上百人手持破舊槍矛,一不做二不休,將所有入宴將領,儘皆殺死。
而後聚眾而嘯,如餓虎出籠,越發多被壓迫的軍士,都加入到隊伍之中。
夜,血染大地。
當晨光亮起時,一片荒蕪淩亂,站著的人,儘皆身染鮮血。
存活下來的人,如夢中驚醒,看著手上鮮血,一片迷茫。
“大哥,我們逃吧。”
“逃亡何處?”
“逃到草原上,逃到深山中,即便聚眾為匪,那又如何,再不過這等鳥日子了。”
“我等這般模樣,怎得去草原,怎得去深山,那各路關隘,如何能通。這等大事一旦傳開,周邊衛所儘起大軍,哪有活路可言。”
“那,那我等難道就這般坐以待斃嗎。”
百戶聞言,久久不語,目光看向日光升起處,眼中帶著一絲期望。
良久,數名騎士,緩緩出現。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