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語氣帶著很是明顯的憤怒,斥責道:“我泱泱大明,竟有如此惡劣之事發生,簡直是難以啟齒。”
“孫兒算是明白,為何方才爺爺如此震怒了,簡直是駭人聽聞。”
朱元璋點頭後又問道:“大孫覺得,這些犯罪的軍士,當如何處置。”
這話一出,台下的楊靖首先就鬆了口氣,隨即有些好奇的看向太孫,會如何回答。
朱英沒有遲疑,反而詫異道:“處置,什麼處置,他們又無罪,受了這麼多年的委屈,應當是好生安撫才是。”
“邊疆的保衛,還需要這些軍士們鎮守呢。”
朱元璋不動聲色道:“可他們殺了自己的長官,觸犯了大明律法。”
朱英反駁道:“那是這個叫李林的都指揮使罪有應得,他能夠坐上都指揮使的位置,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底下這些為他搏命立功的弟兄。”
“從咱們朝廷的角度來看,這李林禍害軍戶,貪汙無度,欺上瞞下,吞吃軍餉,哪一條都足夠他淩遲處死,剝皮充草了。”
“最為惡劣之中,是整個大同左衛戰鬥力急劇下降,若是草原犯境,這些吃不飽,穿不暖的軍士,用什麼來抵抗。”
“若因此邊疆失守,那又將會有多少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這些軍士的行為,孫兒看不僅不存在罰,更是要賞,重重的賞。”
“尤其是這名百戶,當直接提拔為都指揮使,為我大明效力,要讓所有的軍士知道,如若他們的長官,有禍害我大明根基,貪贓枉法,投效敵軍等類似的舉動。”
“那這等長官,便就不再是長官,更是敵人,該是狠狠的砍下去,不要有絲毫猶豫,我大明在後,強力支持。”
朱英慷慨激昂的話語,在整個華蓋殿中回蕩,朱元璋更是眉頭帶笑,這顯然是說到其心坎上去了。
實則在朱元璋看來,將士首要忠誠,但這個忠誠,不是對他們的上官,更不是對某個將軍,統帥。
更應是對大明,對皇帝。
“好,大孫說得好,那這件事,便就按照大孫所言去辦。”
“茹尚書,可是聽清楚了。”
?朱元璋讚同完大孫的話後,對茹瑺說道。
“臣遵旨。”茹瑺作揖回稟。
?這件事看似就這麼落實了,可朱英卻不想如此。
要是這麼簡單,他何必繞這麼多彎去將密報轉手到茹瑺這裡來。
稍稍停頓片刻,朱英繼續道:“爺爺,這件事,讓孫兒心中有一個擔憂。”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眼大孫,順著道:“大孫說來聽聽。”
隻是這個眼神,朱英就已經知曉老爺子明白自己心中所想了,因此直接坦言道:
“爺爺,大同左衛的事情,通過密報之中所了解到,已然發生有將近二十載的時間。”
“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朝廷上下,卻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
“那麼李林這樣的行為,究竟是個例,還是已經形成了許多人暗中行為的動作,目前沒有調查,不得而知。”
“然若是許多衛所的行為,即便在程度上沒有李林這般嚴重,但卻是真正的在挖掘我大明根基。”
“內政發展得再好,國庫再是充盈,哪怕是糧食都足夠百姓溫飽,但對外的將士們,卻是羸弱不堪,毫無戰力可言。”
“我等大明,又與前宋何異。”
這番話,算是對老爺子的直接衝擊,下首群臣,包括蔣瓛劉和在內,一下子連呼吸都停歇了。
是因為隻有朱英這般聰慧,才能想到這個問題嗎?
不,並非如此。
恰恰相反,當眾臣看完密報後,朱英的這個想法,直接就在腦海中呼之欲出了。
知道歸知道,即便是五部尚書,也沒人敢去提出。
朱英從玄武湖趕過來,為的就是提出這個建議。
“大孫的意思是....”朱元璋斟酌的問道。
朱英目光清明,沉聲道:“徹查大明衛所貪汙之事。”
朱元璋沒有立即回答,反而是頓了下道:“大孫不怕引起嘩變嗎。”
朱英搖頭道:“不怕,貪汙的,必然是軍中長官,而其中軍士,便是他們所剝削奴役之對象。”
“可是他們忘記了,他們的戰力來源,便就是這些平日所剝削奴役之對象。”
“這般景象,猶如元末明初之亂世,這些軍士,渴望著的是大明朝廷,為他們撐腰。若是這些軍中長官敢於叛亂,孫兒相信,隻需要爺爺一道諭旨傳達。”
“那些曾經被奴役的軍士,自然會自發聚集,撥亂反正。”
“目前尚且不知,大明天下有多少衛所如此,孫兒自然希望越少越好,可若是事態嚴重,那也是不得不行。”
“今日不徹底根除,來日必將成為我大明顛覆之患。”
?朱英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後世大明,因衛所製度三百年來所遺留的問題,越發嚴重。
以至於喝兵血,吃空餉,在邊軍已經成了普遍正常的現象。
軍隊之中,貪汙之風比之官吏,嚴重何止百倍。
即便是立下功勞,沒有向上頭的孝敬,這生死拚殺得來的功勞,也是給彆人做的嫁衣。
長久以往,哪還有什麼將士敢拚命舍身,官職完全變成明碼標價。
朝廷發放的軍餉,層層剝削後,落到底層將士這裡,連溫飽都是問題,提什麼沙場搏殺,誰拚命誰是傻子。
即便是有想法要建功立業的將軍,首先麵臨的就是將士軍餉。
沒有錢財,連將士都不能養活,朝廷那邊更是沒有任何指望可言。
朱元璋聽完大孫的話後,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回應。
而是開始沉思起來。
他很清楚,大孫的話中,還要另外一層意思。
那是對目前整個衛所製度的推翻。
現在的徹查,隻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行為。
一個大同左衛,這般惡劣的行徑,卻發生了二十多年,沒有任何風聲的傳出。
這可不是一個小小的都指揮使就能辦到的。
中間牽扯到的人物,極為廣闊。
誰來清查,就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衛所如今自給自足,外人想要探查個中的真實情況,可不是那麼簡單。
普通的巡查禦史,根本無用。
曾經藍玉那裡,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強占東昌民田,連禦史都給直接打出去,不給絲毫顏麵。
就怕這番清查之後,那些漏網之魚,多不勝數。
就算是改變了現在的情況,按照目前這樣的發展趨勢,不需要多少年,暗中又會有大批的軍中長官,再行貪汙之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