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更多屬於雅文,其實在平常的交流中,大多數都是以白話文為主。
主要流行的方向,還是在頂流的文人圈子。
朱橚從小因身體原因,隻能安靜讀書,本身聰慧好學,擅長詞賦。
這可是能作《元宮詞》上百首的文人大佬,對於文言文的把控,朱英根本和其都不是在一個級彆的。
一旁的馮勝眼尖,察言觀色下,頓時發現朱英似乎在聽文上有些困難。
心中馬上反應過來。
長孫殿下在野十年,在學問上能達到這般程度,已然驚為天人。
陛下傳來的情報,表示長孫殿下以前主要在西域等大明邊疆地區。
那等混亂之地,也不可能給長孫殿下有多少飽讀詩書的機會。
“橚兒,用白話。”馮勝直接打斷提醒道。
朱橚一愣,這才反應過來,忙道抱歉。
朱英也是無語,本來他對這些花草的興趣不大,眼看著都快說完了,結果馮勝這麼一提醒,估摸著還要再說一遍。
此刻經過交談,都已經快亥時了,也就是晚上九點左右。
這個點就大明現在而言,若是不夜出遊玩的話,已經到了要睡覺的時候。
不過看到朱橚那有些興奮的目光,朱英終究還是沒有開口打斷,讓朱橚接著往下說。
朱橚立即轉化為白話文,開始講述起自己對於花草的看法。
然而,朱英初聽沒有太多的感覺,聽著聽著,朱英整個人的身體,都不由坐直了。
朱橚講述的是什麼內容?
他現在所講述的,便是他準備編撰的,於後世極為出名的《救荒本草》。
這是一部專講地方性植物並結合食用方麵以救荒為主的植物誌。
那些植物葉可食、根可食、實可食。
其形態、生長環境,以及加工處理烹調方法等等。
甚至包括養殖的方法。
到最後,更是談到了如何防治植物受到蟲害,甚至除蟲的一些方法。
這個時候的朱英,哪還有絲毫的不耐,兩個眼睛就像是燈泡一樣,緊緊的盯著朱橚。
好家夥,這完全就是一個植物學家啊。
這等豐厚植物知識,隻需要稍加引導一下研究方向,轉向農業上麵去,那便是頂尖的農學家。
學問之所以難做,主要還是在於方向的問題,就是很多學者,都不知道自己研究是否正確。
但是朱英知道啊。
在剛才的交流中,朱橚甚至已經聊到了除草劑的概念,隻是研究的深度,並不是很夠。
這是人才,絕對是就大明目前來說,最為特殊的人才。
西方如今已經開始文藝複興了,朱英雖然曾經九年義務教育學得不錯,但說自己來整出全方麵的基礎學科來,那就是癡人說夢了。
可指導一些特殊的人才的研究方向。
或者開辦各種研究院的想法,是早就在朱英的計劃之中的事情。
看著大侄子壓迫性極強的目光,朱橚不由微微後仰,有些不習慣。
這樣的目光,他主要還是在父皇那裡感受得比較多。
朱英察覺到朱橚的動作,連忙控製了一下情緒,笑著說道:“我沒想到五叔已經達到了這等境界,超乎了我的想法。”
“不過嘛。”朱英話鋒一轉,他當然知道在交流中,要占據主導地位才行。
“不過什麼。”朱橚連忙問道。
“不過五叔去過的地方,還是少了些,我大明雖地廣物博,但海外也是物產豐富。”
“五叔可曾聽聞過,畝產能達千斤的作物。”朱英語氣悠悠的說道。
朱橚聞言並沒有質疑,深諳其道的他明白,畝產千斤聽上去有些誇張,但真的有也屬正常。
連忙問道:“好大侄子,這些畝產千斤的作物,是何等模樣,大侄子可曾見過。”
朱英笑道:“我不僅是見過,我還吃過不少呢。”
朱橚語氣急促道:“在哪裡,這等作物大侄子這裡可還有,快些拿出來給我看看。”
朱橚在雲南待的那段時間,對他的感觸很大。
畢竟那裡的百姓,疾病無人治療不說,經常都是食不果腹。
被父皇禁足在京師的時候,朱橚就編撰了《袖珍方》。
而後準備的《救荒本草》也是因為看到災民餓殍遍野的情況,過於慘不忍睹,這才下定決心編撰。
現在突然聽到大侄子手裡竟是有如此高產的作物,頓時顯得有些激動。
朱英回道:“五叔莫急,我來京師匆忙,那些作物並未攜帶,不過早些時候,已然通知人送過來。”
朱英說的,便是馬鈴薯,番薯,還有玉米了。
這些作物到了大明後,肯定會出現很多水土不服的問題,主要還是涉及到翻秧減產。
但朱英卻是有一種感覺,那便是眼前的朱橚,極有可能給他帶來驚喜。
在剛才的交談中,朱橚談到的植物,也是包括了水稻在內。
朱英心中不由想到。
如果,朱橚知道了雜交水稻的概念,有沒有一定的可能,讓大明的農業,進行騰飛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