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聽聞,並沒有怪罪的意思,循循教導說道∶"若是其他方麵的恩寵,為娘自然不會多說。"
"但你也很清楚,兵權意味著什麼,開放丘權在為娘看來隻有兩種情況."
"其一,就是替換軍中將領,把大部分的兵權,都掌控在皇家手中。"
"其二,便隻能是有戰事發生。如今大明整體平穩,雖說有些地方不服王化,但也沒到皇子們出戰的程度。"
"這般看來,當是你大哥,有意對外進行征伐。"
說到這裡,呂氏突然眼中一亮。她突然想到了,朱英這麼做的可能。尤其是讓皇子皇孫們,直接參與操練士兵,甚至放開兵權限製,這自然就是要對外開擴。
再揣摩朱英的一些往事,呂氏越發覺得自己猜測很是準確。
複雜的看了一眼朱允灼,呂氏溫聲說道∶"這件事聽為娘的,不要再去找陛下或者你大哥聊就藩的事情了。
"先放著吧,按照規矩,你的藩地當是你大哥即位後,才會安排的事情。
朱允蚊是呂氏最為疼愛的兒子,這是毫無疑問的。
當猜測到朱英可能要開疆擴土,,讓皇室成員們去帶兵打仗的時候,呂氏作為母親,怎麼舍得讓自己的兒子去過那等苦日子。在呂氏的想法中,允炊就藩定然是富庶之地,當個富裕的王爺,安安穩穩的,就是最好的事情。
隻不過朱允灶顯然體會不到呂氏的良苦用心。
有些煩躁的說道∶"娘,我已經不想再待在宮裡了,十七叔和我一般年歲,,隻不過大上幾月。"
"像是十八皇叔他們,年歲比我還小呢,我也是已經到了可以就藩的年歲。憑什麼我還要等到大哥即位還可以。"
"皇爺爺如此雄壯,大哥即位還不知道是多少年後的事情,難不成我就一直在宮裡等著嘛。"
"再者說了,這次九月,就是我的機會了,錯過這次,要等上太多年了。
‘
"且大哥即位後,便為東宮太孫,如果你皇爺爺讓大哥入住東宮呢,到時候我所住的地方,就隻能讓給大哥了。"
"娘,我不想,我想那樣。我想要就藩。
朱允蚊說道後麵,聲音都變得尖銳起來。
一想起自己現在住的地方,都有可能要騰出來讓給他們,這就讓他的心中,非常的暴躁。
這一切,原本是應該屬於他的呀。越是這般想著,朱允炊的眼中,已經開始隱約流露出一絲狠意。
是對大哥,奪走他現在所有一切的恨。"允!"呂氏厲聲喝道。
沉浸在憤恨之中的朱允墳,被呂氏喊醒了過來。
"娘,怎麼了?"
此刻朱允墳有些迷惑的問道。
"你可知道,你大哥讓兵權的緣由,就是想要讓諸皇子們帶兵征戰,和那些飲毛茹血的蠻子們,進行生死搏殺。"
"若為娘猜測沒錯,甚至可能到時候,你們的藩地,都需要自己帶兵去搏殺,和那些野蠻人生死廝殺之後,才能掌控自己的藩地。"
"且那些藩地,都是一些窮山惡水之所,一切都要從頭經營。"
"這樣的就藩,是你想要的嘛。呂氏沉聲說道。
本來關於這上麵的猜測,她不想跟兒子說得太清楚,首先這些都是她自己猜的,並沒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
其次就是怕兒子嘴大,把這個猜測捅了出去,導致皇子們和長孫殿下產生間隙。到時候這一切,可能就是允灶來承擔了。
"這,這不可能吧,這怎麼可能。朱允炒有些哆嗦的說道。
雖然這個月經過操練,現在的朱允炊少了三分文弱,多了三分英武。
但對於打仗這種事情,自小都是受到儒學教育,文臣指導的他,還是有些害怕的。
因為是皇孫,所以不像是其他皇子那樣,還被朱元璋帶著練兵過。
打仗,那可不是兒戲,接觸過政務的朱允灶知道,那是真的會死人的。
況且行軍之苦,也不是誰都能受得了。"不然你大哥,為何要讓諸皇子掌兵權,知兵事。大明邊疆,可沒這麼多的藩地可封。"
"但如今,你大哥可不是為一兩位皇子藩地,是擺明了所有藩王的藩地,他都放開兵權限製。"呂氏解釋道。
朱允灼躊躇片刻,問道∶"娘,可是皇爺爺已經將藩地都封好了呀。"
呂氏道∶"那又如何,藩地在哪,不過是陛下一句話的事情,現在陛下肯定是支持你大哥的。"
"到時候所有藩王的藩地,恐怕都要進行調整。"
呂氏很是堅決的說道,目前來看,唯有這一種可能。
"那,那我聽娘的吧。"
朱允灶嘴唇蠕動,最後無奈的說道。他是真的不想去打仗呢。
皇宮裡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李景隆的耳朵裡。
畢竟他在皇宮的人緣,尤其是皇子皇孫間相當不錯。
加上本身也屬於皇室成員,出入皇宮部分地區,還算是比較自由。
得到消息後,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和自己從小長大的朱棣。
於是馬上派人,將這個事情傳過去。"表叔得到這個消息,應該會很高興吧。
義
坤寧宮中,朱英看著葉月清報上來的賬目,眉頭皺得很深。
他沒想到,自己的群英商會這個月來,在大明得到的利潤,竟然如此般低。
相比較邊疆的利潤,竟是連三成都沒有達到。
"是不是有些地方,統計出了問題,這個數目,明顯和現在的情況不相符合。
朱英對葉月清問道。
雖說在邊疆走私利潤確實高上很多,但現在群英商會在大明,可謂是暢通無阻。在性質上,已經是屬於皇商,不管做什麼生意,都可以輕易得到官府的支持。
大明的疆域如此遼闊,哪裡是西域,草原那等地方可以比擬的。
但不管在貿易量還是利潤上,卻非常的不樂觀。
群英商會目前已經朝大明為重心開始轉移,但實際情況和之前比之來,開始大幅度的縮水。
人手多了,產業鏈也擴張了,但錢財卻少大半。
葉月清回道∶"殿下,賬目沒有出錯,這已經是核對過十次後,才統計出來的。
葉月清看到賬目的時候,也以為是出了問題,統計了數天,卻沒有發現絲毫差錯,這才呈現給朱英看。
朱英眉頭深鎖。
通過這個賬目,他似乎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思索一番後,朱英把門外守候的郭忠叫進來,吩咐道∶"去翰林院,把跟宋朝戶部有關的典籍,都調取過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