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洪武五年成為藩屬國開始,其中延續五百年,哪怕大明滅亡,滿清即位也未停止朝貢。
直到滿清末年,倭國強令琉球王國停止對滿清的朝貢,並改用倭國年號。
而後宣布琉球廢藩置縣,完成所謂的‘琉球處分’,將琉球強行並入倭國,設衝繩縣,至此,琉球王國覆亡。
朱英聽完茹瑺的意思,沉吟片刻,便將倭國境內金山銀山遍布的消息說了出來。
然而這不但沒有引起茹瑺的好感,反而下意識的想要冷笑一聲。
不過茹瑺很快就察覺到,自己的旁邊坐著的是陛下,連忙把冷笑憋了回去,隻是麵部的肌肉抖了抖。
這才說道:“朱公子莫要見怪,我曾經度過蒙元使臣趙良弼,在倭國三年的隨記,可沒有像朱公子所言的金山銀山。”
聽到這話,朱英有些尷尬。
對於趙良弼出使倭國,他並沒有絲毫印象,心中認為大明對於倭國完全不了解。
下意識的看了看老爺子,隻見老爺子偏過頭去。
顯然,這個事情,老爺子也是清楚。
朱元璋博覽群書,當初受到倭國的羞辱,曾下令搜集過所有關於倭國的記載,對於倭國,並沒有朱英想象中的陌生。
之所以沒有直接反駁朱英,隻是朱元璋估計大孫的顏麵,直接捅破感覺會傷到大孫的自尊。
茹瑺對於朱英,本來心中就極為懷疑,自然不會顧及這麼多。
石見銀山是蒙元末期才會發現,開始開采。
而且由於勘測技術不發達的緣故,現在的倭國境內石見國也不知道,石見銀山會有如此大的儲藏量。
兩百年後,在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上半期的鼎盛時期,倭國銀約占世界產銀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便是來自於石見銀山。
其中不僅僅是銀礦,在開發間還陸續發現黃銅礦、黃鐵礦、方鉛礦等礦脈。
尷尬過後,朱英微微沉吟,說道:“茹尚書有所不知,我從海外番商那裡得來消息,目前倭國境內石見國,已然發現巨大銀山。”
“番商中有善於查勘礦脈者,初步判斷其銀礦蘊含量巨大無比,駭人聽聞,堪稱平生所見之最。”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了然。
他算是明白了,為何大孫對於征伐倭國如此在意,原來是因為了發現銀山礦脈。
朱元璋微微皺眉,大孫終究還是被限製在商人的身份中,過於追求利潤。
不過區區一座銀山,難不成還能跟大明內的銀山相比?
想到這裡,朱元璋不由問道:“大孫你具體說說,那銀山估摸著能夠產出多少銀子。”
朱英淡淡的說道:“倭國內的石見銀山,足夠如今大明,數百年所需。”
聽到這話,茹瑺直接僵住。
朱元璋更是站起身來問道:“大孫此言可當真!”
朱英神色平靜的回道:“自是千真萬確,早在數月以前,我便差心腹過去再次確認過,絕無半分虛假。”
“甚至心腹回來彙報,銀山的儲量,比之前的預估,隻高不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