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粥的味道,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伴隨著雞肉的鮮美,粥的粘稠,一點也沒有寡淡的感覺。
普通的小菜也是鮮香無比,和皇宮裡那些廚子們,弄出來的完全不一樣。
“老爺子覺得怎樣,味道還行吧。”朱英喝了一口粥,看到老爺子有些驚訝的模樣,笑著說道。
“好你個大孫,在吃食這塊,還真是有一手。”朱元璋不由笑著說道。
一大碗粥幾下就被他吃沒了,仍然有些意猶未儘的感覺。
“其實沒啥,就是料的乾係,有些調味料,西域那邊才有,也就吃個新鮮。”
“老爺子你要是喜歡,我讓人給你備上一些。”
朱英解釋道。
這些粥,菜裡,最主要還是因為味精。
味精本身就是美食界的一項革命,製作的方式也不算太難。
朱元璋本來就喜歡重口味,這也算是剛剛好了。
“不必了,咱就到你這裡吃,才吃得最香。”朱元璋說道。
“好,正好最近幾天琢磨出了一些糕點,下次也一並嘗嘗。”朱英隨口說道。
聽到糕點這個詞,朱元璋眉頭一皺,問道:“怎麼,秦王還不死心,又來找了你?”
對於上次在茶樓裡,老二的次妃讓大孫做糕點這事,可算是記憶猶新。
朱英搖搖頭,說道:“不是,自從那次後,秦王那邊就沒人來過了。是我自己想吃,就讓廚子們研究一下。”
其實朱英本身對於廚藝,並不是很擅長。
廚藝並非簡單的調料,其中還涉及到火候,刀工,還有對於食材的處理方式等等。
同樣的流程,甚至炒出來的飯菜味道都不相同。
隻是朱英見識多,能夠在一些方麵對廚子做出指導。
朱元璋聞言,這才輕輕點頭。
要是老二朱樉還敢來欺負大孫,看不把他雙腿都給打折了。
想到老二,朱元璋不由說道:“秦王那小子被關禁閉呢,也不知道有啥悔改。”
朱英微微沉吟,道:“其實秦王還是很能打的,待在京師有些可惜了,治理地方就算了,帶兵還是不錯。”
朱元璋認同的點點頭,對於老二的安排,心裡也有個數了。
恰好最近把藍玉給召回來,罕東那邊諸軍無人節製,把老二派去也不錯。
早膳也吃了,看了看天色,朱元璋也明白自己要回宮了。
早朝沒開,隻能去開個午朝處理政務。
“好了,咱也得回宮了,宮裡還有一堆事情等著咱呢。”
朱元璋說完後,又補充道:“陛下那裡沒了咱,可就不好辦了。”
朱英無語,隨口道:“我看陛下呀,是管的事太多了,管來管去的,結果給把自己給累壞了。”
聽到這等暗諷,朱元璋執拗的脾氣就上來,本來準備站起來的身子,又坐了下去,訓斥道:
“你這娃,根本不明白皇宮裡的那點事情,這皇帝的權力,要牢牢的把控在自己的手裡。”
“什麼都交給彆人,到時候被蒙在鼓裡還不知道。哪天醒來,說不準這江山都給彆人了。”
朱元璋說著,就想起了之前發生過的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
胡惟庸案,朱元璋罷左右丞相,廢中書省,加強了專製皇權。
空印案,讓朱元璋受到欺瞞,也因此成立錦衣衛,加強耳目,避免受到群臣欺瞞。
郭桓案,就是錦衣衛立功了,貪汙兩千四百多萬石糧食,簡直是駭人聽聞。
也就是因為這三大案的因素,讓朱元璋的心裡有了陰影。
本來就猜忌多疑的朱元璋,對於文臣更加不信任,安排錦衣衛進行嚴密的監視。
其實對於武將,朱元璋還是以包容居多。
藍玉這般鬨騰,如果不是為了給朱允炆開路,也沒有後來的藍玉案。
不過現在為了給大孫保駕護航,但凡藍玉能認大孫,估摸著藍玉案也不會發生了。
朱英聞言,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陛下管的事情太多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哪怕是現在的陛下,不也得設立殿閣大學士,來幫忙分擔政務嘛。”
“作為皇帝,並非是自己有太大的能力,而是在於知人善用。”
“彆的不說,大明的傳承,就陛下心中所想,當時千秋萬世。”
“可陛下如此英明神武,他能保證後世子孫,代代都是如此嘛,要是蹦出幾個昏君,譬如幾個月不上朝,你說咋整。”
朱英說道。
他這話還真不是瞎說。
自朱元璋後,最為勤奮的恐怕就是大明末代皇帝崇禎了。
一個開國皇帝,一個末代皇帝,在勤奮這一點上都差不多。
即便後來的朱棣,也是樂於打戰,封狼居胥。
大明的內政基本上都交給朱高熾管去了。
有人認為朱棣之所以禦駕親征,是因為大明有名的武將都被殺完了。
其實並不是如此。
偌大的大明,青年降臨還是很多的。
朱棣喜歡禦駕親征,完全就是想向父皇朱元璋證明自己,能夠為大明開疆擴土,封狼居胥。
本身朱棣從小在軍營中長大,在藩地裡長期和草原上遊牧民族對戰。
終於當了皇帝,沒多久就不習慣了。
尤其是聽到兵敗的消息,忍不住率五十萬大軍,直接乾仗。
至於後麵大明後麵的皇帝,那更加不用多說了。
縱觀明朝將近三百年,明初最強,然後幾乎一直都在走下坡路。
中間雖有幾次起伏,卻也止不住的下滑。
朱元璋聽到這話,本來想立即回宮的心思,頓時就淡了下來。
其實這個問題,困擾了朱元璋很久。
他親自所設定的大明製度,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讓子孫後代,能夠把大明這個家給看好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