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
正月過去得很快,而藍玉那邊的情報也傳到了京師。
即便是朱英有所準備,看到情報上的內容也不禁有些咋舌。
短短一月時間裡,藍玉幾乎攻下了整個奧裡薩聯邦,什麼五千戰三萬,兩萬戰十萬。
各種誇張的對戰一大堆,且明軍的戰損低得可憐。
最近的一戰是奧裡薩聯邦聚集了四十萬大軍,卻被藍玉率領十萬軍一頓暴打,俘虜僅三十萬。
“數百萬口計,聽著是挺嚇人的,沒想到打起來全是一堆漿糊。”
朱元璋吃著烤紅薯說道,每次一到冬天,他就希罕這玩意。
靠著火吃紅薯似乎成了每個冬天的必備。
朱英也拿起一個烤紅薯說道“去天竺的人還是少了點,原本我還想著讓幾個皇叔過去,或者其他人也可以,畢竟天竺的疆域也不算小了,更彆說還有如此多人。”
“整個天竺地區的人數,比之我大明都相差不大,現在因著東勝神州的關係,已經沒多少人想去那邊了。”
朱元璋吃了口紅薯道“那倒無大礙,咱們又不用順著誰,哪怕就是你那幾個皇叔,你不想讓他們去,那就安排去天竺,難不成還敢說些什麼。”
霸氣的話語讓朱英哭笑不得,也就是老爺子有這個氣勢了,他還是為那幾位皇叔考慮一下。
二皇叔朱樉,還有三皇叔朱棡跟朱英個人的關係都還挺不錯的。
現在他們肯定是求上門來,去東勝神洲,而不是天竺。
之前是沒得選,現在就不一樣了。
就算是真派著去的話,那也是讓朱棣去。
“不做那些遭人恨的事情了,幾位皇叔想去哪裡,那就去哪裡吧,天竺那邊自當有不少公侯想去開國,也不會太浪費地方。”
朱英笑了笑說道。
現在大明的行情,已經不允許對天竺那麼大的地方直接去統治,而且九千萬的人口,統治起來也是個非常麻煩的事情。
還不如是把天竺分割成十幾個乃至於二三十個諸侯國,這樣還能長久一點。
至於教化,暫時還是算了,沿用現在天竺的情況,隻對於上層的少部分人進行教化吧。
“行,大孫你安排著,不過咱聽到錦衣衛那邊傳來消息,張三豐似乎也來到了京師,你且幫咱幫他請到宮裡來吧。”
朱元璋對於天竺的興趣不怎麼大,畢竟那太遠了,到時候也就是收點賦稅什麼的。
反倒是張三豐,讓朱元璋比較在乎。
大明開國之際,張三豐隱遁高蹈、避詔不現,在朝野上下可謂是聲名赫赫。
當年朱元璋就下過許多道聖旨,想要讓張三豐來朝,可惜人都找不到。
原本這件事也就算是過去了,沒成想因為東勝神州的關係,張三豐竟然直接來到了京師。
這就勾起了朱元璋的興趣。
朱英對於張三豐這樣的奇人也非常的感興趣,彆的不說,單單是關乎到張三豐生於南宋淳佑七年,至今已經一百五十三年,這就已經足夠讓人驚奇了。
曆史上記載,張三豐死的時候,都已經是天順二年,活了兩百一十二歲。
也就是說,張三豐見證了南宋的滅亡,也經曆了整個元朝從建立到滅亡的時刻。
“錦衣衛已經找到了他嗎。”
朱英有些好奇的問道。
朱元璋搖搖頭“並未真的找到,如果是找到了,自然也不用大孫去跑一趟了。”
“隻是聽聞在來京師的那些道士裡,似乎有人發現了張三豐的身影,具體如何,還需要大孫去仔細詢問一番。”
聽到這裡,朱英有些失望,他還以為真的找到了張三豐。
其實對於張三豐現在活了152歲的事情,朱英心裡多少還是有幾分相信的,畢竟自己都死人複活了,出來個能夠活兩百多歲的,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因此朱英還是比較期待跟張三豐見上一麵,看看其是否真的出生在南宋,活過了整個蒙元。
“大孫治理大明,為當今之盛世明君,想來張三豐也應該是想要與大孫見上一麵的。”
“他人或許找不到,大孫若去的話,則就不一定了。”
朱元璋開口說道,他覺得大孫應該是與張三豐有緣的,道家不就是講究個緣分嗎。
朱英也沒有推辭,左右現在也沒多少事情,不若是去找找試試。
次日,朱英就出了宮。
因為宋忠去處理地方錦衣衛的事情,現在朱英身邊就是錦衣衛千戶史狄。
還有梨園出身的左小玉。
本來朱英想帶著西域姐妹花的,不過這次是便裝出行,而姐妹花的辨識度太高,也容易引人矚目,所以就帶著左小玉了。
“殿下,我們該去哪裡呢。”左小玉有些興奮的說道。
皇宮雖好,錦衣玉食,但也跟個大牢籠一樣。
因此對於這次能夠出來跟著朱英一起遊玩,左小玉當然非常開心。
“說了,在外麵不要叫我殿下,要叫公子。”
朱英雖然今年已經二十八歲了,但長得並不著急,如果隻是看麵相的話,給人的感覺也就是二十出頭。
“好吧,公子。”左小玉嘴巴微嘟,清秀的麵容看得朱英心中一動。
這樣的顏值,如果放在後世,那絕對是亂殺的存在。
朱英作為大明太孫,自然不需要搞什麼聯姻之類的事情,他本身就是代表了最大的權勢,所以妃子都是奔著顏值去的。
“先去梨園聽個小曲吧。”朱英忍不住開口說道,他沒有必要委屈自己。
聽著這話,左小玉臉色微紅。
“公子出宮難道不是要去找張老神仙嗎,怎的還去梨園聽曲呢。”
朱英笑道“張老神仙來無影去無蹤的,又不是一時半會能找到。”
其實朱英已經問詢過錦衣衛了,張三豐的出現雖然是有些消息,但並人證實,或者說親眼見過。
消息的源頭是一名武當山的道士,他言之鑿鑿的在大街上看到了祖師張三豐。
但去追又沒能追到,這個消息在道士群體裡流傳,也被錦衣衛知曉,最後傳到了朱元璋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