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錦的眼神中閃閃發亮。
“真好啊,也不知道我能不能也去一趟。”徐妙錦下意識的感歎道。
自從跟朱英在一起後,徐妙錦就生活在了宮裡,這跟她以前的生活差不多,但日子久了,怎麼都有一些煩悶。
因為火車在大明發展的關係,現在的大明在大戶之中,已經開始流行起旅遊來。
在旅遊這塊,朱英可真的一點沒有乾預過,完全是突然就掀起的熱潮。
搭乘火車的價格看著昂貴,實際上對於出行的盤纏來說,已經是非常低的價格了。
最主要的是它輕鬆啊,哪怕是遠一點的地方,在火車上睡上一覺也就基本上差不多了,自然也是讓更多人加入到這種旅行的方式來。
為了排減皇宮的煩悶,朱英每次都會讓各地的邸報送入到宮中。
這些各地的邸報,會有許多風土人情,包括當下發生的一些趣事,也是可以給人解悶,並且了解現在的大明是怎樣的。
而旅遊的事情,在各方邸報中並不少見,許多人少的城池,更是想通過旅遊的方式來帶動經濟。
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自然就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去。
對於當地的官員來說,民生經濟是他們非常重視的政績之一。
如果當地百姓收入提高,那麼升官的可能也就越大。
作為朱英的妃子,徐妙錦自然也想去旅遊一番,她從小在京師長大,幾乎都沒怎麼去過其他地方。
朱英自然聽到了徐妙錦的聲音,哪怕有些小。
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除了那次去安南,自己好像都沒怎麼出去過了。
那次出去的時候,自己的妃子們都非常開心。
想到這裡,朱英轉身抓住徐妙錦的手說道“會有機會的。”
中山王府。
作為繼承人的你徐輝祖,現在正跟著藍玉在天竺作戰,而這次過來,顯然是因為徐膺緒和徐增壽的關係。
徐膺緒和徐增壽跟大姐徐儀華的關係非常好,所以同時跟朱棣的關係也很好。
徐膺緒喜歡好武,徐增壽好文。
兩人分彆是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當然,這份官職都是蔭授而來。
“四弟,你說太孫今日會不會過來,這都快午時了,怎麼還不見通報的人。”
“會不會太孫臨時就改了行程,不過來了吧。”
大堂裡,徐膺緒看了看天色,有些急躁的對徐增壽說道。
徐增壽正捧著一本書,聞言不由笑道“二哥何必如此著急,倘若太孫殿下不至,我等又能如何,不過是等待下次罷了。”
“這回是小妹開了口,太孫殿下大致是要過來的,畢竟太孫殿下對於小妹一直很是疼愛,或是因著船廠那邊的事情,有了些許耽擱吧。”
徐增壽雖然生長在勳貴鼎盛之家,但所居住的屋子內卻擺滿了書籍,閒暇居家時便邀請賢士至家,討論古往今來成敗得失的典籍故事,孜孜不倦。
曆史上朱棣舉兵靖難時,徐增壽最效勤誠,與朱棣暗通款曲,被人告發後,建文帝遂囚禁了他,朱棣兵入金川門,建文帝即將自焚,便將徐增壽殺死在右順門下,朱棣對徐增壽之死十分哀痛惜悼。
徐膺緒雖然是二哥,但沒什麼主見,聽著四弟的話,心裡也稍稍安定了一些。
“四弟,你說咱們這次能成嗎,雖然太孫疼愛小妹,可現在東勝神州是個香餑餑,誰都想搶著去。”
“誰能先到,就可以先搶奪一塊地盤,建立家業。”
“大哥去了天竺,按著這意思,很可能要在天竺建立公國,咱們去到東勝神州,怕是太孫殿下不怎麼會允許。”
徐膺緒心裡多少是有幾分擔憂的。
徐增壽聽著二哥這麼問,索性把書收了起來。
“此番宴請太孫殿下,看似是詢問我等去東勝神州之事,實則是在幫助姐夫。”
“倭國現在歸了大明,姐夫在倭國的藩國自然也就尷尬了,在此前大致幾位藩王都是要去天竺,那邊地方夠大,也能建立新的藩國。”
“隻是按照倭國這樣的方式,如若大明占據天竺後,則必然藩國也好,公侯國也罷,還是要進行搬離,至少太孫在位這個情況並不會變。”
“然而東勝神州便不同了,那邊太過遙遠,疆域遼闊,朝廷哪怕是想管,也是有心無力。”
“未通教化蠻夷之地,儘數不過茹毛飲血之輩,朝廷現在也很難去進行教化,因此設立藩國是最佳選擇,既保障了朝廷的統治,也不用耗費朝廷太多負擔。”
“因此太孫這番過來,姐夫的事情,還有我們隨姐夫過去的事情,大致是沒問題的,到時候二哥隻需靜享午膳便可。”
聽著四弟這麼說,徐膺緒就有些納悶了。
“既是如此,為何姐夫要如此彎繞,偏偏通過我們來請求小妹,再宴請太孫,這豈不是多此一舉。”
“難不成太孫還不讓姐夫去東勝神州不成?”
徐增壽頗有些無語,但看著二哥一臉疑惑的樣子,也隻能是解釋道“二哥莫要忘了,當年姐夫跟太孫之間,多少是有幾分矛盾的。”
“哪怕是說過去了這些年,可誰能說太孫就不記了,這可是關乎到世襲基業的事情,當然要多多準備一些。”
聽到這麼說,徐膺緒才反應過來。
沒多久,就聽到前院有人通報,太孫殿下即將到來。
兩人連忙率著家仆上前等候迎接。
朱英帶著徐妙錦過來吃飯,這也算是回娘家了。
隻是徐達的妻妾都比較短命,因此徐妙錦這些兄妹們已然是沒了父母,這也是徐膺緒和徐增壽跟大姐關係好的原因。
回到中山王府的徐妙錦顯然很是高興,首先就去到了自己的房間。
哪怕是出嫁後,她之前住的閨房也一直保留著。
就膳的時候,徐增壽沒有刻意去聊關於朱棣的事情,隻是說一些家常話。
唯一提到的就是大姐徐儀華了。
有些話不必明說,意思到了就行,真說出來反而是落了下乘,對於這些人情世故,徐增壽可比二哥徐膺緒明白多了。
況且太孫的心思也不是他們能左右的,如果他不想讓朱棣去東勝神洲,而且去天竺,那誰也沒辦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