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有負重,行動不便,但我們還是給乾屍行了三叩九拜大禮。
“先人在上,晚輩今日來此,不為彆的,隻想揭開曆史真相,隻待時機成熟,必會將侵略者的罪行公之於眾,望海涵。”
禮畢起身。
就在這時,王小亮突然腳下“咕嚕”一聲,滑了一下,整個人差點摔倒。
“下麵,下麵好像有東西。”
三人當下警覺起來,各自緊握兵刃,俯身查看,隻見地上密密麻麻的鋪了一層圓鼓鼓的東西,有長有短,有粗有細,不一而足。
我納悶道:“怎麼會有這麼多死魚呢?你們說這是沙丁魚還是鮁魚?”
沙丁魚和鮁魚有點像,深藍色的皮膚,頭尾尖而中間粗,有點像織布用的梭子。
小伍緊張的說道:“杜兄,彆動,千萬彆動。”
眼見他如此緊張,雖不明白緣由,但自知必定出了事情。
“怎麼了?”
小伍咽了口吐沫,喃喃道:“這,這根本不是死魚,而是,而是炸彈。”
“什麼?炸,炸彈?”
聞言,我差點飛了起來,再次被驚得說不出話來。
聽筒裡也再次響成一片。
黎芸帶著哭腔:“你們到底在乾什麼啊,怎麼又出現炸彈了,彆嚇我好不好?”
“好錘子,光廷,收拾攤子,撤火。”
在關中方言裡,“撤火”就是“撤退”的意思。
耳邊兀自傳來人們的說話聲,我的腦袋也快處理不過來了,索性關了通話設備。
把注意力放在地上,這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炮彈,有魚雷、速射炮炮彈、機關炮炮彈,密密麻麻,鋪了滿滿一地。
直到此時,才終於弄清楚,這個神秘艙室原來是“聲譽”號的彈藥庫。
但凡軍艦,對於彈藥庫的防護往往十分重視,這有點像古人對於墓葬的防盜一樣,無所不用其極。
當然,軍艦彈藥庫防盜隻是其次,關鍵還是出於安全的考慮。
彈藥庫的設計有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在封閉狀態下絕對不能被直接擊穿而爆炸。
大航海時代的英國風帆戰列艦一味追求炮擊速度,而不重視封閉彈藥庫,並且有在炮塔堆積過多彈藥的習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戰艦炮塔被敵方命中後火焰順著沒有封閉的彈藥提升管道侵入彈藥庫引發了殉爆。
從那以後,英國人開始注重彈藥庫的封閉,再加上各國對炸彈的研究得到了長足發展,經常使用高爆炸彈對敵人進行偷襲,這更催生了各國對軍艦彈藥庫防護的重視。
到了鴉片戰爭後期,英國戰艦彈藥庫彈藥庫的水平防護和垂直防護達到了同一高度。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經曆了一百年的歲月侵蝕,彈藥庫仍舊能夠密不透水。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是彈藥庫,又怎麼會加熱,英國人不會腦袋進水了吧?就不怕一個閃失殉爆了嗎?
至於這個問題,我隻能說你他娘的是真會抬杠,你把我給問住了。
不過,人體所能承受的溫度不會太高,也就幾十度,正常情況下不至於發生什麼意外。
再說了,如果這都能爆炸,那豈不是往開水裡扔一顆子彈,子彈就自動擊發了,這也太扯了,估計那些抗日神劇的編劇導演肯定表示不服,燕雙鷹都沒這麼厲害。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