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主辦方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是,四十幾分鐘後,劉清山和金溪善的一首《隻要平凡》,卻又在現場掀起了全場大合唱。
意料當中的是兩個人的名氣,這二位在寒國隨便拉出一個來都會是頂流中的頂流。
沒想到的是這首華語歌,居然讓現場的韓國觀眾一點都不陌生,聽那跟唱的流暢程度,顯然給主辦方一個很大的意外。
而且不僅是觀眾們會唱,連前幾排就座的藝人們都不陌生,大部分都很投入地加入了大合唱。
之所以出現了這樣的結果,毫無意外是因為《隻要平凡》作為《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主題曲,給大家帶來了太多音樂之外的精彩。
它詮釋點明了電影的主題、豐富與強化了電影的情感的同時,越聽越覺得它是這個故事最為貼切的注腳,把故事裡的情感變得更為集中和耐人回味。
這首歌旋律平靜婉轉、歌詞質樸細膩,兩個人的演唱聲音低沉平緩,也沒有任何高昂與熱烈。
可營造出來的歌曲意境,卻猶如清風吹過竹林後的綠波起伏,將影片裡的深遠蘊意一層層的剝開來,輕柔且沉重地在腦海裡再一次浮現,如竹林林濤般滾滾浮動不停。
首次觀看的人,對裡麵的含義理解可能還沒有那麼深刻,對劇情的遞次發展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對於主角程勇的感懷或許更深厚一些,從而忽視了更多不起眼小角色裡麵的解析。
隻有結合了歌詞,才能發覺它的深意就是想致敬每一個平凡的人,而且每一句歌詞都非常的接地氣,大家在聽完這首歌之後真的會有所感悟,才會逐漸意識到一定要尊重各行各業的平凡人,正是由於這些平凡人我們才能有一個好的生活。
“沒有神的光環,你我生而平凡,在心碎中認清遺憾,生命漫長也短暫。跳動心臟長出藤蔓,願為險而戰”。
就像這幾句歌詞裡麵體現的那樣生而平凡是我們最幸運的事,不會再變得變得煩躁、勞累和不得誌的失落。
然後再通過一個個的小人物,並在致敬小人物的同時,使用一些更細微的描寫,來對深刻的生命主題也給出了理解。
或者說程勇這個角色更像一個“引子”,串起了身邊與困境抗爭的草根群像的生活百態,有為了家人和孩子而戰的重疾病人和單親媽媽。
亦有為了病友和信念而咬牙苦撐的問題少年和教堂牧師,還有在法與情之間掙紮的警官等。
這種現實題材的電影,是為了讓人們關注到更多真實發生的事情,讓大家看到生命的寶貴,任何時候都要綻放真實的自己。
也正如一篇著名的評論文章所形容的那樣,“現實中透出小人物的人性之光,不刻意煽情卻震撼人心!”
有了這首貼合主題的音樂配合,克製而且充滿力量地去探討了一群人的自我成長與救贖。
更彰顯出來每一位演員的全力付出,讓刻畫的角色,既鮮活又入木三分。
同時影片也通過這首插曲,告訴人們這些為生活而頑強堅持的人,早已經是英雄,而並非隻有主角的光環。
這首歌剝下了電影嬉笑怒罵的詼諧外殼,直指柔軟而慈悲的內心世界,在是非對錯的曖昧界限中,以“握緊手中平凡”道出關於人生最質樸的回應。
《我不是藥神》之優秀毋庸置疑,不然也絕不會讓奧斯卡主動找上門去邀請,也絕不會一舉斬下五項大獎。
這首歌為電影量身定做,此時此刻隻要旋律一響起,就仿佛再一次看到電影裡這些讓人感動的瞬間的時候,也就更明白了這部電影的意義。
因為這首歌告訴了人們,活下去是一件平凡的事,卻也是一件最勇敢的事。
更多的思考與感悟,就是一首好的主題曲本該具有的,這才是好聽的音樂加上口碑紮實的電影的根本。
此外,劉清山與金溪善今天也通過對這首歌曲的演繹,向大家展現了他們不同於以往的精彩與實力。
很多人大概對劉清山都有著高音很厲害的印象,如果不是特意去翻其作品,這種印象就會形成刻板的標簽。
而他對這首歌的演繹,則完全顯示出了他對低音音域的超強駕馭力。
平緩的演唱,卻依然傳遞出了直擊人心的力量,真的非常棒。
這首歌讓人看到了劉清山身上的多種可能,讓人不至於因為刻板印象而錯失一位好歌手的多樣精彩。
他的低音居然這麼驚豔,聽慣了他在歌裡包攬高音,低音的實力很少展示,意外中的完美演繹。
電影結束時大家都在聽歌,儘管很多人早就聽了出來,忽然看到字幕上的顯示之後依然被震驚到,好溫柔的聲線呐,並且男人的磁性感簡直無敵。
金溪善也是如此,不得不說她略帶沙啞的嗓音演繹起柔情音樂來真的彆有一番風味,這些歌曲都被她唱得溫婉動人。
但她作為一個依然年輕的樂壇新秀,聲音其實有著更大的潛力,在被眾多人所熟知的幾張專輯之外,應該有一個更加不同的作品,來把她的可塑性呈現給大家。
《隻要平凡》就是金溪善的一個梯子。
眾所周知,詞曲越簡單,對演唱者的考驗也就越大,而她成功又漂亮地通過了這首考驗,把這首歌唱進了聽眾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