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即便再節省寒酸,今天也是大明第一次武科殿試,即將誕生第一個官方承認的武狀元。
所以內閣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左都禦史,還有五軍都督府的都督,都到場觀摩。
這次殿試的章程也很簡單,將二十人先前文場策論的墨卷都搬了出來,當場呈給天子閱覽。
天子隨便翻了翻,就在放最上麵的、也是最厚的那份試卷上,提朱筆寫了第一名。
這個考試過場,就到此結束!
天子欽點出第一名,其它名次仍然按照先前武試名次排序,畢竟主打一個省事。
隻不過有個特殊情況是,先前武試第二名鄭國泰因病棄考,所以按名次順序依次遞補上去。
隨即將名次向文華殿外公布,告知給等候的二十名考試,這就算是唱名了,還是主打一個省事。
然後“新鮮出爐”的武狀元上殿覲見皇帝,這算是給武狀元的榮耀,隨後武進士前二十名再一起上殿覲見。
站班的錦衣衛大漢將軍從文華殿裡,一個接一個的傳聲高呼:“第一名林泰來!”
此刻林大官人的內心是毫無波瀾的,這種事先就已經確定好的榮譽,犯不上在現場再激動一遍。
其他武進士也沒什麼特彆反應,本來就對狀元不抱希望,自然也談不上失望。
有負責禮儀的官員上前,引導著林泰來上殿。
進入文華殿後,林泰來就看到,文武大臣分列兩側,空出了中間給自己。
但他即便好奇心再大,也萬萬不能盯著天子看的,所以還是無法搞清楚萬曆皇帝什麼長相。
其實對萬曆皇帝而言,這種走過場的禮儀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他總覺得自己像是一個提線木偶。
在這個枯燥乏味的過程中,接見林泰來也許是今天唯一稍有興趣的事情了。
當你總在關鍵時候聽到一個人的名字,但卻又從來沒見過此人時,多多少少會產生一些好奇心。
等覲見禮儀完成後,林泰來就聽到從寶座上傳來聲音:“你就是林泰來?果然生得雄壯。”
林泰來趕緊答道:“臣一身勇武,乃沐浴皇恩所致。”
又聽到寶座上皇帝輕笑幾聲,說:“近期朕經常聽到你的名字。”
林泰來還是很謹慎的答道:“隻恐賤名有汙聖聽。”
寶座上皇帝好奇的問道:“有傳言說,你一人可敵百人?”
林泰來不敢吹逼,老老實實的說:“臣不敢欺君,其實無力敵百人之勇,但若形勢趁手,或可敵數十人。”
皇帝驚歎道:“這等勇武,朕見所未見。”
而後便興致勃勃的對左右道:“聚集就近內監五十人,與武狀元殿前演練。”
林泰來:“.”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明明是鼇拜的待遇吧?
皇帝是不是拿錯了朝代劇本,想學康麻子擒鼇拜?
皇帝的動機是不是想公報私仇,為鄭國泰出氣?
正當林大官人胡思亂想的時候,首輔申時行出列奏道:
“眼下正是武科殿試唱名之典,殿外還有武生等候覲見,不宜另生枝節。”
太監行業有個規律,距離皇帝越近越有前途。
皇帝周圍的小太監,說不定誰將來就是乾清宮管事太監或者司禮監太監。
林泰來如果把這幫有前途的小太監打了,豈不是為將來樹強敵麼?
仿佛興致被打斷,皇帝的聲音忽然就冷淡了下來,冷不丁的又說:
“聽說武試時,你林泰來與鄭國泰多有齟齬。如今鄭國泰殿試棄考,你林泰來輕輕鬆鬆得到一個狀元,內心想必很欣喜了?”
聽在兩旁大臣耳朵裡,感覺這像是一道送命題,鄭國泰這個坎還在皇帝心裡。
林大官人內心暗暗感慨,皇帝就是皇帝,再弱雞的皇帝也是皇帝,多少也是練過帝王術的。
不過萬曆皇帝你這個尖酸諷刺語氣,以及忽然變臉的切換技術,怎麼有點模仿嘉靖皇帝的痕跡?
一會兒學康麻子,一會兒模仿嘉靖,到底有沒有專屬自己的風格?
林大官人一邊在心裡吐槽,一邊迅速回答說:“臣的武試第一,乃是在考場上堂堂正正得來!
無論鄭國泰使用什麼手段,臣也隻希望能在考場上堂堂正正的擊敗鄭國泰,不會用任何考場之外的手段。
今天鄭國泰棄考,讓狀元成色下降,臣深以為憾,所以喜從何來?”
萬曆皇帝微微蹙起了眉頭,總感覺林泰來話裡有話。
什麼叫“無論鄭國泰使用什麼手段”?難道林泰來早就知道了鄭國泰找人替考的事情?
什麼叫“不會用考場之外的手段”,你林泰來一個平民考生,充其量是首輔門客,憑什麼敢對皇帝撐腰的國舅說“不會用考場之外的手段”?
除非國舅有把柄落在了林泰來手裡,比如替考?
如此說來,林泰來在明知鄭國泰舞弊的情況下,卻一直沒有揭發出來。
從這個角度看,林泰來算是仁至義儘了,鄭家要承林泰來這個情。
而自己這個當皇帝的,也不好在這個問題上責怪林泰來。
申首輔和王司徒兩個最明白內情的人,齊齊目瞪口呆看著林泰來。
原本以為林泰來捏著鄭國泰替考的把柄,一直不肯揭發,是為了在關鍵時刻當殺手鐧乾掉鄭國泰。
但前幾天卻沒想到,“隱忍不發”能用來綁架清流勢力,逼得清流勢力不得不強烈反鄭國泰。
又沒想到,這才過了幾天,“隱忍不發”又直接被拿來直接糊弄皇帝了。
更見鬼的是,皇帝居然還相信了林泰來,真以為林泰來是為了顧全大局、為了維護皇帝臉麵,所以不揭穿鄭國泰。
最後萬曆皇帝主動終結了話題說:“關於鄭國泰的事情,原也不怪你,到此為止,休要再提!”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