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於仁先前說過,‘勒索大臣’指的是宣府城動亂時,有大臣通過鎮守太監送了二萬兩進宮!
這事與伱林泰來有關!你提起《金瓶梅》,難道是想避重就輕,掩蓋你的事跡?
就算奏疏真是借鑒《金瓶梅》,也改變不了你曾經的所作所為!”
看熱鬨的其他官員聽到這裡,感受到了圖窮匕見!
因為先前雒於仁和他同道提起“勒索大臣”這事時,一直沒有直接指名林泰來,現在終於點破了!
錢一本也沒辦法,先前不直接點名林泰來,是集思廣益並且吸取了經驗教訓,共同商議出的技巧。
這樣就能處在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避免與林泰來近身肉搏,回旋餘地比較大。
但現在不玩命不行了,錢一本隻能放棄原有的想法。
無論你林泰來如何狡辯,如何巧言如簧,也改變不了鐵一般的事實!
你要麼承認,為了兵變後的利益,主動諂媚皇帝送銀子!要麼承認,是皇帝勒索你!
林泰來不慌不忙的說:“錢一本你有證據麼?”
連職務都不稱了,直呼其名。
錢一本冷笑說:“我乃禦史,可以風聞言事!”
林泰來同樣在冷笑,“那時候我剛到宣府鎮城不過數日,從哪變出二萬兩銀子?
難道你錢一本有這個本事,數日內就搜刮出二萬兩銀子?”
錢一本步步緊逼說:“據說那二萬兩銀子來自當時巡撫許守謙的私囊!”
林泰來仿佛恍然大悟,反問道:“原來你也知道那二萬兩銀子來自於許收錢?
那你應該去問許收錢啊,糾纏我作甚?”
不知道林泰來的話裡意思比較繞,還是彆的什麼原因,錢一本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
林泰來又補充說:“許收錢的二萬兩銀子進了宮,鎮守太監經的手,然而你卻來質問我林泰來,這不很可笑麼?
如果你真對這件事感興趣,那你為什麼不去問許收錢,隻拿這事來質疑我?”
錢一本:“”
臥槽!你林泰來的臉呢?
還是萬萬沒有預料到,林泰來竟然這樣回應,又被整不會了。
有人說了句“公道”話,“當時許巡撫被困在亂兵中,如何方便行事?”
林泰來原話奉還:“我也被包圍在行轅裡,如何方便行事?”
然後林泰來憤怒的指責說:“但是錢一本和王三餘、雒於仁之輩在沒有實據時,卻隻想著質疑我,完全放過了許收錢!
這樣符合公道麼?又能說明什麼?說明錢一本、王三餘這些科道言官心中充滿了偏私!
心術不正,做事不公,還有什麼臉麵當科道言官?”
林泰來的話語如刀,錢一本絞儘腦汁,拚命的思考如何反擊。
這時林泰來又對都察院左都禦史吳時來問道:
“像錢一本這樣不合格的人,是誰把他從知縣行取為禦史的?
我建議你們都察院必須要查,嚴查到底!”
申首輔黨羽吳時來忍住翻白眼的衝動,配合著說:“當時左都禦史還是辛自修。”
林泰來這才假裝明白過來,“原來如此!聽說當初辛自修被罷官,與我有點關係。
難怪錢一本拿著彆人的銀子來質問我,都是為了報複!簡直匪夷所思、指鹿為馬!”
致命一擊,直接殺死了比賽!
林泰來信手拈來,又像是虛空造物似的構建出了一個合情合理的邏輯。
主動背水一戰發起搏命的錢禦史,還沒撐住幾個回合,就拖累著同道友軍,遭到了全麵的潰敗!
在被林泰來進行學術鄙視之後,又進行了政治踐踏,政治生涯已經岌岌可危!
可悲的是,王三餘等同道心裡還在大罵搏命的錢一本是豬隊友,為什麼要違反計劃,直接點艸林泰來?
果然被林泰來找到了反擊機會,借力使力反殺了己方!
如果你錢一本不點名林泰來,林泰來就沒有這個借題發揮的機會!
事實證明,韓信背水一戰放手一搏之所以能成為著名經典案例,大概是因為成功的案例不多。
大部分人的背水一戰,其實就相當於自殺。
在旁邊圍觀的眾人紛紛近距離感受到,什麼叫文武雙全啊。
林泰來今天並沒有動手,也沒有堵門打砸,純粹是靠著文學和詭辯,就打得對手一群人潰不成軍。
在當今的浮躁風氣下,清流勢力就像是韭菜,割完了一茬還有一茬。
錢一本大敗了後,還有人繼續跳了出來,大喊道:
“雒於仁能有什麼錯!無論他用什麼方式寫奏疏,但他本心是好的!
他隻是期待著,今上成為堯舜之君而已!”
林泰來瞥了眼雒於仁,冷酷的說:
“用摹仿《金瓶梅》開篇的手法來寫奏疏,這說明在他心裡,已經將陛下想象成了西門大官人。
諸君以為,一個心裡已經將陛下比擬為西門大官人的人,真會認為陛下能成為堯舜嗎?”
渾渾噩噩的雒於仁仿佛再次遭受了頭部重擊!
他的腦中現在隻回蕩著一句話:“惹他乾什麼?”
自己為什麼如此手賤,想在奏疏裡連帶一下林泰來?
多麼慘痛的教訓!罵皇上的後果也就那樣,但是罵林泰來的後果反而會嚴重到承受不住!
林泰來對主持人楊天官說:“一場鬨劇!沒什麼可審的了!散了吧!”
“哦!散了散了。”楊天官仿佛剛醒過來,宣布說。
林泰來那些話堪稱一錘定音,已經不用繼續往下問了,這場廷審隻能就地結束。
至於後續的洗地雜務工作,那都是內閣的事了。
雖然申首輔沒有親自參加東朝房裡的廷審,但他一直派著中書舍人在現場觀摩並及時回報。
不過申首輔得到的第一個前線彙報是:諸公都在討論《金瓶梅》。
很是讓申首輔無語,這還真是最高端的招式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