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首輔回複密奏說:“欲平定朝堂,請先平定內閣;欲平定內閣,請先平定林泰來;欲平定林泰來,請先谘詢有司。”
而後萬曆皇帝便下詔,命吏部、兵部、都察院會審,給宮內逞凶、毆傷內監、霸淩國戚、輕慢君上的林泰來判刑!
一般來說,最高等級的審判是三司會審,三司指的是都察院、刑部、大理寺。
林泰來這次卻是吏部、兵部、都察院,比三司會審規格還高。
又次日,吏部堂官、文選司,兵部堂官、武選司,都察院的都禦史齊齊列席,彙聚在吏部大堂。
但吏部天官楊巍、左都禦史吳時來這些申首輔黨羽都挺奇怪,因為他們沒有收到任何來自申首輔的招呼。
也不知道首輔心裡怎麼想的,竟然完全不聞不問。
在家閉門不出的林泰來也被提了過來,站在月台上接受審判。
大約是廷杖受傷養得大好了,此刻林泰來精神煥發、神采奕奕。
他看了看堂內的官員,熱情的打著招呼:“喲!陳郎中你也在啊,前幾日多謝你的抗疏!”
吏部文選司郎中陳有年為官多年,幾起幾落,但沒有過這麼惡心的時候。
近年來,不知多少同道壞在了林泰來手裡,但這次皇上傳旨重罰林泰來,自己卻要為林泰來抗疏,阻攔皇上重罰林泰來!
陳有年隻能冷笑嘲諷說:“你的傷勢痊愈真快。”
林泰來打了個“哈哈”說:“藥好,藥好!畢竟我們林府多年來積累了豐富治傷經驗,藥物也越發的精良了。”
主持人吏部天官楊巍開口說:“閒言碎語不要講了!開始正題吧!”
吏部左侍郎趙誌皋說:“罪名不必討論了,皇上旨意說得很明白,可商榷的也就是判罰而已。
麵對九天雷霆,罷官削籍還算是精神磨礪,唯有這充軍最為折損士氣,最為不可。
若如林泰來這般渾身杖傷、體質虛弱之人,充軍之後往往十不存一二,豈是保全士氣之法?又如何向士林交待?
所以我認為罷官削籍,勒令返鄉即可,充軍就不必了。”
楊天官說:“如果隻是罷官削籍,等於輕拿輕放,皇上必定不準!
我等在此審判,也要考慮如何讓皇上接受,不然隻是浪費時間罷了!”
左僉都禦史趙煥忽然說:“充軍之所以折損士氣,主要還是道途艱遠,戍地困苦。
不妨仍然保留充軍的刑罰,但不要往邊地發配了,謫戍地就在京城如何?
京城如此多營衛,難道還容不下一個罪卒?
如此上可以平息雷霆之怒,下可以維護士氣,豈不兩全?”
楊天官在這個問題上無所謂立場,隻想早點把事情解決,便讚同道:“甚好!”
然後又轉向兵部尚書王一鶚,甩鍋道:“充軍後具體發配到哪裡,是你們兵部的事情了,就由你們擬定吧!”
吏部文選司郎中陳有年立刻開口道:“我提醒諸公,這個發配地不要在城中各處,要遠離各衙門,以免追悔莫及!”
眾人想象了一下,讓林泰來這樣的人在城裡當個小兵,肯定會招搖過市,那後果確實不堪設想。
比如讓林泰來巡邏禦街,隻怕所有衙門每天都會被光顧一遍!
還有,林泰來這樣的身份實在太吸引眼球了,在城裡轉悠,還不知道會鬨出什麼後果。
“那就去守城門!”武選司官員深思熟慮後說。
這樣應該能最大程度的限製住不良影響,因為守城門就不能隨便移動。
聽到這裡,林泰來立刻發話說:“那我申請去崇文門!”
“做夢!”陳有年毫不客氣的喝道,“讓你去崇文門,怕不是要私設關卡強行收稅!”
崇文門是京城各門中最繁華的城門,崇文門稅關也是天下最有名的稅關之一。
隨後陳有年說出了一個提議:“還是去永定門吧!”
林泰來想也不想的拒絕了:“離家太遠,不去!”
然後又說:“宣武門或者朝陽門!”
“不行!”陳有年還是堅決反對。
宣武門的商業性僅次於崇文門,而且臨近西城,往來通過的達官貴人很多,讓林泰來守宣武門一樣惹事。
朝陽門是最重要的糧食運輸通道,怎麼能把林泰來放在那裡?
林泰來又問道:“那德勝門或者安定門?”
陳有年仍然堅決反對:“不行!”
北城就這兩個城門,因為皇陵在北邊,一年到頭往來祭祀各路先帝、先後的使節、勳貴、太監很多。
再說聚集了數千撲街讀書人的國子監就在北邊,讓極其擅長煽動人心的林泰來去北邊,怎能放心?
林泰來又說:“阜成門?”
“不行!”陳有年依舊是這兩個字。
林泰來怒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到底要怎樣?
反正外城七門太遠,我絕對不去!”
陳有年冷哼道:“不必外城,老九門中我隻同意將林泰來發配西直門!
如果是彆的城門,我們絕對不同意,並另行上奏彈劾你們枉法!”
因為在這時代,西直門是政治、經濟屬性最低的城門,城門外人口密度也很低。
無論怎麼看,西直門完全沒有什麼敏感之處。
而且西直門和皇城東南的主要衙門區幾乎成對角線,這距離非常安全,肯定不怕林泰來再去作妖!
所以綜合各方麵情況,隻有最為清靜的西直門附合大家的要求。
林泰來無語,斥道:“你們算計的也太過分了!”
陳有年冷笑道:“對你的算計永遠不嫌多!”
“就這樣吧!”楊天官一錘定音。
他也有點煩林泰來,而且首輔又沒有打過招呼,那就沒必要偏向了。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