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種大捷完全不能與破城之功相比,但好歹也是一次能刷奏疏的捷報啊。
而自己來了寧夏半個月,想刷奏疏也沒有可寫的東西。
解決了著力兔部的威脅後,林泰來留下蕭如熏繼續在北邊警戒,他本人又回到了寧夏城大營。
看著寧夏城的城牆,打野歸來的林監軍非常詫異,對神情疲憊的李如鬆說:
“你還沒有攻克寧夏城?我本以為,我這次回來後就能直接進城了。”
李如鬆:“.”
老鐵紮心了,實在無言以對。
林泰來憂心忡忡的說:“大軍雲集就相當於燒銀子,每天就要燒掉一萬兩啊。
從三月將哱拜困在寧夏城到現在,已經兩個月過去了,朝廷那邊應該很著急了。”
李如鬆:“.”
林泰來又碎碎念:“皇上也急於全功,不然也不會接二連三的調這麼多總兵過來,這很能說明皇上之情急。
你已經抵達軍前半個月,至今還是徒勞無功,也不知道皇上還能忍多久。”
李如鬆:“.”
林泰來恨鐵不成鋼的說:“每每想起這戰況,我都替你著急,可你自己怎麼就一點也不急呢?”
李如鬆忍不住問道:“你可有破城之法?”
林泰來欲言又止,沉默片刻後,搖了搖頭說:“我林泰來不是搶友人大功的人,怎能喧賓奪主?”
李如鬆:“.”
隨即林泰來舉起手,在李如鬆的頭上停滯了一下,然後轉移到李如鬆的肩膀上,重重拍了三下。
然後沒再說話,轉身回營帳去休息了。
臥槽!李如鬆心態瞬間炸了,當誰沒看過西遊記啊?
他連忙追了上去,嚷嚷說:“萬般不是,都在我身上!也彆等三更了,現在就說!”
林泰來隨口指點說:“這幾天休整時也彆閒著,派軍士大量往城裡投射箭書,對叛軍進行招降!”
李如鬆頓時大失所望,接上話說:“此時招降哱拜,會被言官彈劾怯懦媚敵。
皇上也深恨哱拜叛逆,欲殺之而後快。”
哱拜死守的目的就是逼著朝廷招撫,現在就招降,豈不是正中哱拜下懷?
林泰來答道:“誰說要招降哱拜了?哱拜父子以及所有骨乾,必須死!
但這次大量往城裡投射箭書,乃是為了招降叛軍中的中下層,誘使他們主動做內應。”
李如鬆疑惑的說:“這能行麼?”
林泰來答道:“其一,叛軍被困兩個月,一樣消耗巨大,而且外援徹底斷絕。
如今稍微有腦子的人都能看出,困守孤城的叛軍失敗是早晚的事情。
其二,叛軍肯定有不少中下層是被裹脅的,肯定不願意跟著叛軍一起滅亡,隻是困於城中找不到反正機會。
所以將大量招降箭書投射入城中,必定能動搖叛軍軍心。
必定有人願意做內應,並且同樣以箭書方式,從城上射到軍前,約定時間號令。”
李如鬆半信半疑,“就這麼簡單?”
林泰來說:“反正這幾天閒著也是閒著,試試又何妨?無非就是浪費一些弓箭。”
在原本曆史上,官軍攻了幾個月也沒能攻下寧夏城。
遷延日久無奈之下,隻好用水攻之法,引黃河以及周邊湖泊之水倒灌寧夏城,這才破了城。
但代價十分巨大,一座西北雄城直接毀了,重修起來又是耗費驚人。
而且不知多少城中無辜百姓死在大水和兵災中,情況堪為慘烈。
但是在水攻之前,官軍也不是沒有機會破城。
當時城中有幾個武官不甘心附逆,主動向西麵城外射出箭書,與官軍約定晚上舉火燒城樓為號,裡應外合攻打西門。
負責城西的總兵是心懷怨氣的李昫,撿到箭書後響應遲緩。
又因為各總兵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官軍居然沒有配合城中內應。
也可能是心有疑慮,不知道內應到底是真是假。
當西麵城樓大火燒起時,軍營裡的總督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最後除了兩三個從城牆上吊著繩子下來,催促官軍前往接應的人,其他內應都被叛軍所殺。
這是圍攻寧夏城中,最為可惜的一次機會。
林泰來所設想的就是,早點主動把這種機會引導出來。
若能正常破城,起碼可以讓多數城裡百姓活下來,不至於成為大水裡的亡靈。
林泰來這個建議的成本並不高,李如鬆沒有拒絕的必要,就安排下去了。
然後林泰來又對李如鬆說:“城池四麵,不知道內應會在哪邊出現。
為了防止官軍心存疑慮而導致錯失良機,你我二人有必要分頭坐鎮。
萬一內應出現,要立刻及時響應,親自督陣。”
李如鬆有點納悶,期盼內應出現,不就相當於撞大運麼?
你這整得還挺煞有介事的,好像馬上就能破城了似的。
最後林泰來很認真的問道:“你我兩人,一個在南營,兼顧東麵,另一個在西營,兼顧北麵,同時彼此之間互相呼應。
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你要在哪邊?”
李如鬆很隨意的說:“南營是主營,我不方便離開,所以我就在南營兼顧東麵吧。”
林泰來確認道:“你確定?那我就去西營兼顧北麵了?
其實我夜觀天象,掐指一算,利在西方,你再考慮考慮?”
李如鬆不耐煩的說:“彆裝神弄鬼了!你以為你是評書版本的諸葛孔明、徐茂公、劉伯溫?
還有,你今天怎得如此囉嗦?難道你想騙我離開主營,你好鳩占鵲巢不成?”
林泰來哈哈大笑幾聲,“天意!天意!你走吧,分頭行事!”
給你李大將機會,你也不上啊,那就沒辦法了。
聽著林泰來的笑聲,李如鬆莫名的感覺自己似乎像是錯失了一百萬兩銀子。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