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好聽點,這不就是打皇帝臉嗎?
感到臉麵有點掛不住,萬曆皇帝便喝道:“將他叫上來!”
在外麵等待的群臣終於看到,林泰來經過“交涉”後,也被召上去了。
再聯想起獻俘典禮之前,林泰來那驕橫的嘴臉,不是傻子都能預料到,肯定會出事。
午門上麵的五鳳樓前,申首輔已經反應過來了,心情忽然有點慌!
林泰來怎麼能辭官呢?如果林泰來辭官走人,自己豈不又成了活生生大靶子了?
還有,大功臣在獻俘禮後辭官走人非常少見。
如果輿情認為是被自己這首輔逼走的,那自己不就比肩秦檜了嗎?
這樣十分影響自己的曆史評價啊!申首輔之前真的沒想到過,林泰來竟然還可以辭官。
用辭官要挾彆人這種手法,不是自己的特權嗎?林泰來什麼時候學會了?
簡直就是倒反天罡!
等林泰來上了午門,萬曆皇帝劈頭蓋臉的斥問道:“為何辭官?莫非你以為朝廷虧待了你?”
對皇帝的話,一定要認真進行閱讀理解。
“莫非是朝廷虧待了你”和“莫非是你以為朝廷虧待了你”這兩句話,看著近似,其實完全是兩種意思。
林泰來奏答說:“陛下未曾虧待臣,臣亦感念於心。隻是近期心灰意懶,早想辭官歸鄉。
又念及還有獻俘大典,臣不敢壞了陛下之興致,所以才一直等待。
如今獻俘已經完畢,臣也就到了該辭官的時候。”
萬曆皇帝不聽這些廢話,喝道:“你細說,心灰意懶作何解釋!”
林泰來奏道:“臣去年奉旨出征,朝廷屢屢有人對臣誹謗汙蔑和無端指責。
臣一開始在西寧不出,被指責怯戰;其後接連出兵兩次大捷,被指責冒進。
臣防範哱拜,被指責苛虐;臣預言哱拜要反,被指責為構陷;等哱拜叛亂後,又說是被臣逼反。
種種類類非議,一年來始終不絕於耳!”
首輔申時行站出來,開口道:“朝廷議論雖多,但皇上明斷萬裡,並未輕信,你還有什麼不滿?這不是你辭官的理由!”
林泰來繼續奏道:“臣並未有什麼不滿,但確實氣不過朝廷某些人的行徑。
在臣看來,不明實情就不負責任的大放闕詞,對出征大臣隻以攻訐為目的,無異於通敵賣國。
先前臣回京師時,曾一口氣彈劾十數人,就是為了製裁此輩!
那時臣隻想著,拚著功勞不要,拚著放棄爵位這樣的賞賜,也要整頓風氣,以減少以後做事的掣肘!”
直到現在,在場所有人還是沒聽明白,林泰來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
好像隻是把過去一年發生的事情,又重複說了一遍?
可是事情全都已經翻篇了,再複述又有什麼意義?
出於謹慎心理,連申時行也不說話了。想著在不明白的情況下,避免言多必失。
身邊不是太監就是閣臣,沒有言官之類的在場,萬曆皇帝說話也就比較直白了。
“難道朕沒有為你出氣?沒有罷免工部宋纁?沒有罷免太仆寺卿艾穆?沒有外調幾個言官?沒有將孫學士調南京國子監?”
林泰來悲憤的說:“陛下關愛之心,臣銘感五內!
但是,最終還是白費力氣!所以臣才心灰意懶,蒙生去意!”
還是沒明白,萬曆皇帝忍無可忍,急躁的說:“什麼白費力氣?再說不清楚,就拖出去打!打明白了再來回話!”
結果林泰來反而更悲憤了,有點失態的叫道:“並非是臣不想說清,實在是被現實扼住了喉舌!
陛下不妨再看看最近那些空缺官職的提名!
隨便找一個朝臣詢問,都知道名單上那些人要麼是臣之仇家,要麼對臣懷有惡意!
先前臣為整頓風氣,拚掉了一個爵位,以換取罷免那些惡官!
但是罷免之後又如何?重新提名的官員,全都是對臣有敵意的人!
可以說,先前那些被陛下罷官的大臣,全都白罷了!什麼也沒改變!”
臥槽!大學士們和司禮監太監們齊齊震驚,還可以這樣解釋的嗎?
這角度有點清奇,先前都沒想到這些!
反正聽到這裡,大家總算明白林泰來今天的核心邏輯了。
當初林泰來想用功勞換“人頭”,皇帝也同意了。
但如果換上來的人還是林泰來的敵人,豈不就白換了?
站在林泰來的角度看,等於是付出了功勞後,卻一無所得,這就是天大的冤屈。
可彆說從四品太仆寺少卿升為正四品太常寺少卿就算是賞賜了,那是對七戰七捷、先登破城的侮辱。
趁著彆人因為震驚發懵時,林泰來抓緊時間對皇帝進行情緒輸出。
“所以臣剛才會說,最終仍是白費力氣!
臣本該得到的封賞,等於全部打水漂!
臣立下大功,最後等於沒得到恩賜!”
萬曆皇帝頓時被氣炸了,這說得自己像是個吝嗇賞賜、虧待功臣的皇帝似的。
林泰來趕緊又調整了方向,激情控訴說:“發生這種情況,當然與陛下無關!而是朝中奸臣太多,壞了陛下對臣的好意!”
萬曆皇帝怒問道:“誰是奸臣?”
林泰來堅定有力的大聲的奏答:“臣不清楚彆人是不是奸臣,但近期被提名戶部尚書、工部尚書、大理寺卿、太仆寺卿的人,一定是奸臣!
一定是欺上瞞下、變相貪墨功臣賞賜、敗壞陛下聲譽的奸臣!
整頓朝廷風氣,首先要整頓的就是這種人!”
一聲炸雷,圖窮匕見!
大學士們又驚又怒,這個奸臣名單殺傷力和殺傷範圍都驚人!
被推出來爭奪四個正職的人,都是各方勢力深思熟慮過後的重點人物!
被你林泰來一棒子全部打成奸臣,那朝廷裡還有好人嗎!
你林泰來怎麼敢的?你到底想不想辭官了,啊不,你到底是不是真想辭官?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