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黃鶴樓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反複重修過幾次。
此時的黃鶴樓的樓體隻有兩層,但卻建在城牆邊高台上。如果算上這個台基,當成三層也可。
反正這高度足夠用了,眺望“漢陽樹”什麼的都沒問題。
樓門前還建有小方廳,樓的兩側還有遊廊,形成了統一的景觀建築,各處掛著不少古今詩詞。
在這深秋季節,林泰來頂著獵獵江風登樓後,隻見四麵敞空,尤其臨江一麵視野極佳。
江流壯闊和煙波浩渺儘收眼底,與後世連江景都看不清的體驗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對於見多識廣、看多了風景的後世人來說,不會太過於震撼。
林泰來欣賞完風景,轉過身就發現,筆墨紙硯桌案不知在何時,已經在樓廳裡擺好了。
恍恍惚惚不禁想起了,幾百年後那些“請領導留下墨寶”的畫麵,隻能說有些文化真是幾百年傳承不絕。
於是翰林院侍讀、太常寺少卿、三部郎中林泰來隻得“欣然”提筆,在紙上筆走龍蛇。
眾人在旁邊看,隻見題目是《滿江紅·題登黃鶴樓見古今題詩後》。
林泰來解釋了一下:“登樓所見題詩大都是七律,我便獻醜豐富一下題材。”
“老子當年,曾幾醉、南樓夜月。
但慘淡、獅兒霸氣,斷戈沈戟!
一片武昌秋柳綠,三更鵠渚寒濤急。問扁舟誰叫落梅風,聲聲笛。
高宴會,西園集;狂嘯傲,南州客。向殘山剩水,射棚行炙。
安樂宮門無片瓦,呂蒙城畔餘殘堞。想先生憑吊日登臨,悲秋極!”
看到林泰來寫了這首詞,眾人還沒開始吹捧,卻又見林泰來還在繼續寫。
“其二。
仆本狂生,頻掩卷、壯懷陡發。
翹首處、大江西上,暮雲明滅。
樓上有人題健句,郢中自古生詞客。算浮生何日駕扁舟,衝雙屐?
高吟罷,雞聲歇;獨酌倦,殘釭沒。忽天風吹夢,長鯨噴雪。
下界霜鐘催去急,倒看萬頃蘋洲白。驀驚回風雪鎖嚴城,空淒切!”
眾人看完兩首詞後,眼前仿佛看到了長幅寫意畫卷。
即便拋開身份不談,林九元的詩詞也是極具文學魅力的,在本朝名副其實的第一。
秦巡撫率先稱讚道:“這兩篇詞當真豪邁淩厲,又有慷慨悲歌之氣撲麵而來,令人不能自已!不亞於宋之蘇、辛也!”
其餘眾人一齊道:“中丞所言極是!”
甭管到底如何,先叫好再說,這是對待大人物的基本禮數。
林泰來深深的歎口氣,放下了筆,意興闌珊的邁步下樓。
到了他這個身份這個地位,就算作品是垃圾,發表之前一樣被期待,發表之後一樣被讚譽。
現在的文學體驗太麻木了,反不如早年間為打臉寫詩有趣。
人生就是這樣的令人唏噓,得到什麼的同時,就一定也會失去什麼,這大概就是成長吧。
難怪王老盟主當上盟主之後的詩詞,大多平平,遠不如年輕時的清新流麗。
未必是王老盟主才氣退步,而是沒有那個心情去寫了。
眾人看著林泰來的蕭索背影,不禁麵麵相覷,難道剛才吹捧的哪裡不到位?
秦巡撫對眾人解釋道:“以林九元之才華和傲氣,與我等俗人的追求豈能相同?
我們的追求隻是收獲一兩聲謬讚,而林九元的追求則是震古爍今,所以他一定是因為無法超越崔顥而介懷。”
還有人疑惑說:“林九元詞中引用了東吳典故,可是東吳的武昌城並不是現如今的武昌城,其地址應當在鄂州。”
秦巡撫斥道:“你以為憑九元真仙的才華學識,會不知這些典故麼?
所以肯定是故意這般寫,為了達到一種古今融合、時空交錯的意境而已。”
眾人下了樓後,察院幕席施綸忽然對秦巡撫提醒說:“九元公今天寫了兩篇詞,兩篇。”
秦巡撫一時沒明白,施綸到底想強調什麼。
施綸又提醒說:“如今黃鶴樓的本體也是兩層。”
秦巡撫頓時恍然大悟,“幸虧有施先生幫我查漏補缺!”
兩層樓,兩篇同詞牌的詞,一樣的數字,這還不能說明問題麼?
隨即秦巡撫對施綸指示說:“你親自去辦!找最好的工匠製作兩扇石屏風,刻上林九元今天這兩篇詞,放置在黃鶴樓中!”
林泰來從黃鶴樓出來後,在周圍也遊覽了一番,秦巡撫繼續作陪。
等遊興差不多後,林泰來對門客顧秉謙問道:“明日有什麼約請?”
顧秉謙答道:“方伯劉公設宴款待東主,李卓吾也會作陪。”
林泰來卻又對顧秉謙問道:“按察使侯世卿可曾下帖拜問或者送上什麼土產?”
顧秉謙非常肯定的答道:“並沒有。”
林泰來冷哼道:“真有取死之道!”
而後便又對旁邊的秦巡撫說:“這次我過境武昌,秦中丞的盛情讓我銘記於心,等臨走前,就送中丞一件重禮吧。”
秦巡撫連聲道:“九元君言重了!怎敢怎敢!”
林泰來不由分說道:“這侯臬台也不甚老實,我就整治一下他,也算是回報中丞的盛情了。”
雖然知道按察使侯世卿不太老實,但秦巡撫心態上更傾向於息事寧人。
畢竟侯世卿是有組織的人,背後有整個清流勢力撐腰,尤其都察院左都禦史陸光祖、刑部尚書孫丕揚都是風憲這條線的最高層。
而他秦巡撫上層背景相對薄弱,和侯世卿硬拚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林泰來是過境的,放完火就走了,但他秦耀還要繼續留在這裡滅火。
所以秦巡撫急忙說:“不用與姓侯的一般計較,以免被人說嘴,壞了九元君的名聲。”
這意思就是,前麵侯世卿不請客送禮,後麵你就收拾他,傳出去影響名譽啊。
林泰來不滿的說:“我在乎的是一點土產嗎?不,我在乎的是態度!
如果侯世卿故意拿我來標榜清廉正直,而我又無動於衷,傳了出去後,若彆人都紛紛效仿,又該怎麼辦?
我認為,必須堅決打擊這種風氣,順便幫秦中丞你鞏固一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