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苑新星、新科雙元韓爌帶著惡意開口說:“翰林院能繼續維持清淨,吾輩是不是應該彈冠相慶?”
編修周應秋瞥了眼韓爌,很粗魯的說:“相慶個屁!九元君過門而不入,說明他不想在這裡浪費時間!
更能說明我們翰林院已經不那麼重要了,甚至不如考功司、主客司、通信司!
你韓爌還覺得,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嗎?真是不通時務的二世祖,不懂就少說話!
不過還算有點眼色,剛才九元君在的時候,你沒有跳出來就很明智。”
話糙理不糙,眾翰林默默的無言以對,翰林院地位下降是個不爭的事實。
翰林最大的優勢就是距離皇帝比較親近,和皇帝互動多。可是現在他們這幫翰林連皇帝都接觸不到,還能有什麼話語權和前途?
難道林九元早就看出了這個趨勢,所以才積極向馬上取功名?
其實林泰來倒也不是不重視翰林院,而是今天需要重視的衙門太多,實在重視不過來了。
但今天朝廷最大新聞卻並不是林泰來巡視各衙門,而是發生在左都禦史陸光祖府邸。
上午的時候,禦史王禹聲到陸府造訪,聲稱要催促陸總憲履行賭約,然後遭到陸家仆役的強力驅逐。
隨即又從街角跳出一百條打抱不平的大漢,當場重創大門的陸家仆役護院。
而後這群大漢裹挾著王禹聲禦史,迅速連續攻破了陸府大門、前院、中庭。
最後在王禦史的極力勸說下,在京師巡捕營官兵合圍之前,這些大漢才四散而去。
朝廷大臣對此無比震動,因為近些年的類似事件一般隻是打砸大門,最多波及前院,保持著一定底線。
這次卻突破底線,深入中庭了!再加把勁,就能衝到女眷所在的內院了!
但這能怪誰?上次廷議,陸總憲支持石星的方案,公開放狠話立下賭約。
誰也不知道,這次陸總憲稱病不出,是不是想不講底線的賴掉賭約?
所以今天這幫大漢攻破陸府中庭其實就是發出警告,如果都不講底線會有什麼後果。
又過一日,根據皇帝旨意,朝廷再次就朝鮮國問題舉行廷議,數十部院科道大臣會聚東朝房。
名義上主持廷議的王天官簡單宣布了開始後,就閃到角落找個座椅打瞌睡了。
雖然廷議開始了,但一時間卻沒人說話,因為所有人都感覺怪怪的。
“林九元沒來?”終於有人忍無可忍,發出了直擊靈魂的詢問。
陸光祖沒來,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林九元你不來,就太過分了吧?
雖然說廷議一般是“自願”參加,但皇帝把你林九元急召回京師,為的是什麼?
兵部尚書葉夢熊開口道:“林九元向我報備過,去宣府那邊辦事了。”
刑部左侍郎邵陛站了出來,嚴厲斥責說:“不參加廷議,卻去了宣府,這簡直是瀆職!”
過去不怎麼張揚的邵少司寇今天忽然如此積極表現,讓不少人略感錯愕。
稍加思索後也就懂了,大概是搖搖欲墜的陸光祖讓他看到了“取而代”希望.畢竟刑部和都察院都是法司,互通遷轉很正常。
葉夢熊勉強苦笑著說:“林九元去宣府,算是情有可原吧。”
有人好奇的問道:“其中到底有什麼緣故?不妨明言。”
葉夢熊仿佛難以啟齒,還是回答說:“先前遼東五千精兵慘敗表明,這次朝鮮用兵規模不會小。
必定會從其他邊鎮大量抽調兵力前往朝鮮,所以我大明其他方向最好能保證穩定,避免承受多線壓力。
林九元親自趕赴宣府,就是為了安撫北虜右翼,保證宣府大同一直到寧夏甘肅這段漫長邊界未來一段時間的安定啊。”
眾人:“.”
什麼安撫北虜右翼,說得這麼高大上,不就是捐軀獻身,再做一次當代韓德讓嗎?
葉大司馬為了增加說服力,又極力一本正經的說:
“林九元的構想不隻是安撫北虜右翼,還意欲遊說北虜右翼騷擾北虜左翼。
若北虜右翼在未來一兩年能牽製北虜左翼,便可以減輕遼東鎮和薊鎮的壓力,尤其是解除遼東後顧之憂,從側麵幫助朝鮮用兵。
就像林九元說過的,看待戰爭不能隻局限於一地,要有全局視野”
從道理上來講,這個說法非常符合邏輯,眾人挑不出毛病來。
就是感覺怪怪的,到底是說服還是睡服?
工部尚書陳於陛問道:“林九元多久回來?”
葉大司馬回答道:“這次情況比較緊急,林九元大概要先去安撫個三天左右。
臨走前林九元也說過,不必管他,讓朝廷諸公先議論著。”
陳於陛卻說:“林九元不在,我等在此高談闊論有何意義?皇上大概也不會委任彆人經略朝鮮了吧?”
很多人雖然不願意承認,但又不得不麵對這樣的事實,隻要林泰來回到京師,就是經略朝鮮的第一候選人。
或許有很多人覺得,自己也有能力去經略朝鮮事務。但卻沒人敢說,自己能比林泰來更適合。
這就是林泰來轉戰西北七戰七捷、平定寧夏所樹立的威望,以及讓人產生的信任感。
不管誰當皇帝來選人,也會傾向於選用一直打勝仗的人。
現在皇帝所考慮的,大概隻是到底要給多大權限吧?
另外去年平定寧夏之役,先後動用了七大總兵,數萬強兵。
所以時任監軍的林泰來是近期為數不多的、有過指揮“大兵團作戰”經驗的人。
在習慣了千百人級彆治安戰的大明,擁有這種經驗的人鳳毛麟角,號稱身經百戰的李成梁也沒有。
從目前動向來看,朝鮮用兵明顯要上規模了,肯定優先選用有“大兵團作戰”經驗的人。
至於另外兩個近期有“大兵團作戰”經驗的就是李如鬆和葉夢熊,但這倆顯然不可能和林泰來搶經略大臣的位置。
最終第二次朝鮮事務廷議,在林泰來缺席的情況下,草草結束,等著三天後再來。
守在宮門的朝鮮國使節尹卓然聽到這個結果,心急如焚。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