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在城外談判,對倭軍使者來說風險巨大,能出個大穀吉繼就不錯了,難不成還能把總大將或者第一奉行送出城來?
大穀吉繼也不知道是生性沉穩還是不敢生氣,朝著林天帥微微鞠了一躬,答話道:
“石田治部本想親自前來,但他患病在身,不便出行,故而由在下代替石田治部來會談。”
林天帥冷笑道:“騙誰呢?本帥以為,真正原因是萬一出了什麼意外,你能代替他死吧?
我知道,你對石田三成的感激非常不一般,你可以為了他去死。”
大穀吉繼的心理防線似乎直接被撕破,當場也懵了,天帥為何如此清楚自己內心?
林天帥看著發呆的大穀吉繼,歎道:“你確實沒有什麼意思,你們倭軍諸將中,我對你的興趣最低。
即便來個福島正則也好啊,聽說他是七本槍之首。
那七本槍排第二的加藤清正,隻經住了我三拳,不知道福島正則又能挨住幾拳?”
通事沈惟敬發現,每每自己給林天帥當翻譯,往往會特彆同情對方。
就像今天,一句話的正事還沒談,對麵的大穀就已經被反複騎臉羞辱了。
最關鍵的是,麵對林天帥這種體格,絕大多數人就算是被羞辱了也不敢動手。
小西行長走到大穀吉繼身邊,急切的用倭語說了一大通話,可能是現場進行心理輔導。
大穀吉繼終於回過神來,想起了自己職責,問道:“此戰若議和,閣下有何條件?”
林天帥直接開出條件:“放下武器,留下糧草,便放你們幾萬倭兵平安離開漢城。”
“這絕對不可接受!”大穀吉繼激動的說,“我軍同樣有主張籠城力守的大將,如果閣下沒有議和誠意,那就隻能在城牆互相拚命了。”
林天帥仿佛很不經意的說:“拚命?你們糧草存量也有限了吧?
如果我沒算錯,城中存糧應該不到兩萬石了,或者是一萬五千石左右?
如果按照五萬大軍來計算,這些存糧最多支持兩個月。
我們天兵已經等了三個月,不在乎再多等兩個月。
攻城是不可能攻城的,隻要出動大批馬兵,不停的在城外攔截你們糧草運輸就行了。
對了,你們的存糧都在龍山倉吧?那裡距離南城牆並不算遠,如果想想法子,說不定能放個火。”
大穀吉繼那剛被小西行長撫慰到正常的心態,又一次崩了!
這也過於驚悚了!對方又是如何知道己方存糧數目這種機密的?
這數目隻有數人知道,不可能有人泄密啊,連小西行長都不清楚!
林泰來催促說:“怎麼又發呆了?本帥這條件,到底能不能答應?”
大穀吉繼完全沒心思談判了,隻想回城稟報!
對方總大將知道己方存糧底數,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情報,必須要儘快稟報回去!
大穀吉繼心急如焚的說:“在下已經知道閣下的條件了,但在下無法做主,需回去稟報請示。”
林天帥極度不耐煩的說:“來個人又不能做主,也真是麻煩!
讓小西行長陪你回城,如果有什麼結果,就讓小西行長再過來告知!”
大穀吉繼行了個禮,也不再多說什麼,帶上小西行長匆匆回城。
目送大穀離開,林天帥在心裡複盤了一下今天談判的過程。
總體而言中規中矩,稱得上正常發揮,應該算是完成了“打草驚蛇”任務吧?
又回到營中,對李如鬆說了下情況。
李大將便道:“如果軍門你的情報準確,倭寇被這樣驚嚇後,肯定要棄城撤退了。”
而後又不太放心的問道:“軍門所言及的情報真的準確麼?倭寇目前所剩存糧真的隻有兩個月?倭寇內部真的有撤退之意麼?”
林天帥神神道道的說:“如果另一個你不忽悠人,情報應該就是準確的。”
李大將:“?”
什麼叫“另一個我”?你是不是想談論哲學?
在上輩子時空,但凡看過點萬曆壬辰戰爭過程的,都會對收複漢城這段有印象,細琢磨又會產生迷惑。
曆史上李大將的戰報是:三月初焚燒倭寇龍山倉,燒毀倭寇存糧數十萬.然後倭寇從漢城逃走。
不過根據記錄,在李大將戰報裡三月初就糧草儘毀的幾萬倭寇一直拖到了四月中下旬,才從漢城撤退。
對照之下就能推斷出,李大將發動家學淵源藝能,果斷在戰報裡吹逼了。
真實情況很可能是,四月中下旬,幾萬漢城倭寇憂懼糧草問題,主動從漢城撤退。
正好李大將先前針對倭寇龍山倉進行過一定破壞工作,然後就順理成章的把倭寇撤退、收複漢城的功勞攬了過來。
建立在這個信息基礎上,那麼就能推斷出,現在也就是三月初,漢城倭寇的真實存糧大概最多支撐兩個月。
所以在曆史上,漢城倭寇耗到了四月中下旬,就主動撤退了。
林天帥為啥拖到三月份才進攻漢城,除了其他緣故之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儘量能和原本曆史對上號,便於推斷倭寇的相關數據。
不多時,小西行長從漢城回來了,並且帶回了最新消息。
“石田治部三成說,還需要一定時間來思考條件,並且說服小早川隆景、福島正則等主戰派。
等兩日後,再次在慕華館進行談判,希望經略公也將議和條件稍微放寬一些,以促成議和。”
林泰來和李如鬆對視一眼,這回複看著很合理,毫無破綻的樣子。
但如果相信倭寇的人品,就應該能想到,這是需要用兩天時間準備逃跑?
兩天後重啟談判就是緩兵之計和瞞天過海的掩護?
李如鬆開口道:“無論如何,還要繼續麻煩軍門出席談判,避免倭寇起疑心。”
到時老弟你跟倭寇慢慢談著吧,哥哥我去殺敵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