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定了以後,便見湯淺隆貞乘坐在一個大吊籃裡麵,從城頭上被放了下來,手裡還抱著一卷席子。
為了防守,城門早被堵死了,一時半刻之間也無法通行,隻能用這種方式進出。先前大穀吉繼出城談判,也是這樣出來的。
然後湯淺隆貞被帶到林天帥麵前,躬身行了一禮。
林泰來也懶得再說什麼,指了指已經撲街涼透的大穀吉繼,隨口道:“你自便吧!”
湯淺隆貞便在大穀吉繼的屍身麵前連連叩首,同時又開始大哭。
哭完之後,湯淺隆貞又將大穀吉繼用席子裹了起來,對林天帥後道:“在下回到城上後,立即撤走,不再守門。”
而後湯淺隆貞帶著大穀吉繼的屍首,又乘坐吊籃被拉了上去。
隨即敦義門上幾聲呼喝後,城頭倭兵都轉身離去,消失不見了,應該是按照約定從城門撤走了。
“守門倭兵真的撤了?”林天帥微微抬頭,看著敦義門的城門樓大聲嘀咕道。
右護法張武興奮的說:“似乎真沒人防守了,隻要疏通門洞,我軍便可入城!”
但是左護法張文猛然拍了張武一巴掌,嗬斥道:“你閉嘴!”
被拍的張武疼得呲牙咧嘴的,莫名其妙的看著親哥,你急啥呢?
兩個天帥的絕對心腹老兄弟在這飽含深意的“打鬨”,彆人都不敢說什麼,就在邊上看著。
張文拍完了弟弟,轉頭就對林天帥稟報說:“倭人狡詐,一切小心為上,先要登城查看過才能放心。”
唉,他們張家兄弟加入林氏集團整整八年了,八年來一步步看著坐館變成了天帥,說話壓力也越來越大了。
林天帥點了點頭,讚同說:“言之有理,小心無大錯。
爾等都知道的,本帥向來愛兵如子,憐憫士卒,不忍多見官軍傷亡。
故而這次還是由本帥先上去探查吧,若無異常,再打開城門!”
其他眾人不由得在心裡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城上空無一人,根本沒人防守,那麼登城牆還算不算先登?
還有,按慣例是先登為首功,但現在幾乎所有倭寇都往東南逃跑,李如鬆正在那邊拚死截擊,所以這沒什麼人的西門“先登”是不是太水了,能算首功嗎?
剛才從慕華館抬上還活著的大穀吉繼往敦義門走的時候,已經派人去大營召喚支援了。
接到命令後,經略三標營之一的吳惟忠營三千步兵就立刻向敦義門出發。
另外還有小部官軍,用馱馬拉著鉤梯,急忙忙的先行一步。
敦義門外的林天帥正在跟左右科普漢城的事情,“這漢城的東南西北四大城門,分彆仁義禮智來命名,比如眼前的敦義門,就帶個義字。”
張武疑惑的說:“五常乃是仁義禮智信,四座城門用了仁義禮智,沒有信字?還有這麼缺魂的命名方式?”
林天帥答道:“信字用在城中的鐘鼓樓了,起名為普信閣。”
崔五魁等天帥科普完,才插話說:“朝鮮國人一直稱漢城為王京,好像一直想讓我們也徹底改口為王京。”
“改個屁!”林泰來言簡意賅的表達了身為天帥的態度。
這時候,前來支援的官軍推著鉤梯來了。
身披重甲的林天帥不畏危險、一馬當先、身先士卒,沿著鉤梯迅速向上攀爬!
片刻後林天帥穩穩的站在城牆上,甚至看起來隱隱然比城牆更高更巍峨!
有幾個家丁情不自禁的仰頭高呼:“先登!先登!先登!”
隨即帶動了更多人,最後城下上千官軍一起振臂高呼,宛如山呼海嘯一般!
在這狂熱的氣氛中,還對算不算先登有疑慮的人,這下也不敢有疑慮了。
繼寧夏城、平壤城、鹹興城之後,林泰來在朝鮮國王京漢城再次成功先登,將先登這個戰場項目推上了新高度!
彆看天帥一直對漢城興趣缺缺,死活瞧不上的樣子,但這裡畢竟是朝鮮國的王京,各種意義非同凡響。
哪怕是外行人也明白,在一場戰爭中收複或者攻克“首都”的重要意義有多大。
接受完了官軍的歡呼,林天帥便讓士卒抓緊時間疏通城門門洞,而自己暫時坐在城門樓。
因為最近天帥和倭人打交道比較多,朝鮮語通事崔五魁沒什麼表現機會,這時候抓住機會湊上來,開始大肆吹捧。
“經略公四次先登之偉業,當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彆說現實裡,就是演義裡也聞所未聞!”
林天帥微微皺眉,似乎若有所思,看起來有點不滿意。
崔五魁心裡嚇了一跳,莫非自己哪裡說錯了不成?
倭語通事沈惟敬輕笑幾聲,嘲諷說:“崔大人還是多看看史書吧!”
然後又趕緊找補,對林泰來恭敬的獻言:“經略公隻要再有一次先登,就能創造史上先登次數最多的紀錄!”
林天帥忍不住對崔五魁數落道:“你確實該多看史書了!演義裡可能沒有四次先登的人,但現實裡真有啊。
豈不知在三國誌中,記載了曹魏猛將樂進有四次先登乎?
所以沈惟敬說得對,還差一次才能獨領風騷,真正稱得上前無古人、曆史第一!”
崔五魁羞愧的低下了頭,像自己這種盲目不合理的拍馬屁,拍錯了不要緊,若流傳出去影響到經略公聲譽就壞了。
親衛中軍官達雲湊過來詢問:“是否要立刻派人快馬去漢江方向,將登城之事告知李總兵?”
林泰來猶豫著說:“是否可以事後再告知?如今李如鬆應當正在指揮大軍奮勇殺敵,倭寇困獸之勢,戰況必定激烈。
就怕先登之事會驚擾李如鬆的心境,影響到戰局。”
經驗豐富的達雲提醒說:“在比較長的戰線上,如果不及時互相告知,明確時間先後次序,隻怕首功不被承認啊。”
林泰來便又想起來,曆史上李如鬆攻打平壤時,好像因為同時在幾個方向進攻,又差不多同時破門,等戰役結束後,到底哪邊是最早的先登也搞不清楚了。
於是林天帥急忙下令:“今天李如鬆是總指揮,必須要掌握最全麵的情報!
速派快馬數人!將這邊狀況急報李如鬆,不要耽誤了!”
下麵士卒仍在清理門洞,上門城樓眾人繼續閒談。
崔五魁剛才表現不佳,心裡有了危機感,又主動挑起一個新話題道:
“渡江入朝以來,為何不曾見經略公作詩?如今即將克複漢城,當有詩紀念。”
林天帥歎道:“身為領兵在外之帥臣,不得不謹言慎行,若被人從字裡行間尋章摘句,豈不自找麻煩?”
眾人:“.”
經略公你何時與“謹言慎行”四個字沾過邊?